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主体哲学观点,考察作为主体存在的人的体育活动及其哲学关系。人就是体育的主体,是在身体性运动中主动追求超越的人本身。在体育主体性的本质内涵中,阐明体育的主体地位、主体素质、主体需要和主体自由的价值所系和意义图解。在体育主体性的认识向度中,分析自然规律、社会选择、个体空间、群体凝合、竞争基因、协助机制、暴力倾向、规则意识之间的思维演进和理论奠基。实践是人的根本性特征之一,体育是人主体性的能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及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传承长期受限于“人”这一要素,从学界发出的“回归主体”呼吁和“活态传承”的现实需要来看,传承主体失位已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尝试性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传承主体之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造成传承障壁的认知层面、加剧传承危机的主体流失和影响传承实践的多重因素3个方面指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主体层面存在的失位表现。通过分析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失位可以按照“加强认知-增加数量-自觉实践”的逻辑来归正,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传承主体走向“适位”的路径:1)通过提升个体认知能力和群体方面的认知过程构建来增强传承主体的具身认知和观念更新;2)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优化传承环境,实现传承主体的“强基增量”,具体通过原生文化空间的营造唤醒传承主体自觉,通过生产生活空间的复建促进传承主体属地回归;3)从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传承平台整合3方面来激发传承主体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其在传...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阐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与作为身体娱乐文化组成部分的竞技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明确指出,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主体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而竞技的本质功能是竞争取胜,主体仅是那些能适应竞技特性(竞争性、规则性和娱乐性)的人。  相似文献   

4.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段健芝 《体育学刊》2006,13(2):8-10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裸体竞技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特色,是古希腊人区别于异域蛮人、彰显身份认同的关键所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原典史料出发,基于身体哲学视角,对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进行了文化解构。研究认为,裸体竞技的兴起及衰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裸体竞技的文化建构表现在:运动场馆作为古希腊城邦独特的公共空间,萌育与形塑了希腊人的体育传统;宗教、政治、军事作为古希腊社会的权力载体,建构与塑造了希腊人的身体行为;健康、美等作为城邦内自然个体的向往追求,推动与促发了希腊人的主体觉醒;邦外排斥与邦内歧视作为竞赛参与的隔离方式,催生与造就了裸体竞技的排外属性。同时,古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存在社会驯化与本体弱化,观念超前与范围自限,公民民主与外部隔离,参与平等与内部歧视等诸多时代局限。结合裸体竞技的局限性与特定社会现实,得出了身体观念的内化是体育永恒的主题,平等理念的深化与参赛歧视的规制,审美观念的异化与个体体态的表现,文化情境的固化与个体竞赛的参与,运动项目的文化与竞赛项目的选取等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自觉的有意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二是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强调这两点说明学生是体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对于深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的哲学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并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个体育范围内,学校体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体育哲学、体育行为、体育目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学校体育的运行机制及其本质社会体育不仅深刻地影响和制约人的体育活动方式,而且它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一个个具体形式“折射”表现出来的。学校体育就是社会体育作用于学校主体的“中介”。这种作用在于把社会体育对人的要求——社会体育观念、体育原则、体育价值规范等,通过引导、启迪、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体,…  相似文献   

8.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社会、个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体育的文化价值经常被掩盖在其社会价值的下面,这使得体育对个体的人文价值一直得不到重视,体育的人文价值是体育的文化价值、体育的社会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体育社会学的界定 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应该研究体育的进程和类型,解释社会行为和在特定条件下能预测或有益于理解这些行为的体育内容,尤其是研究基本的社会单位(个体、团体、机构、社会制度、文化)和各种体育活动的基本社会进程(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分层、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育价值观及其在我国初级阶段的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体育文化的繁荣、灿烂必然促成其深层的精神文化的内化与积淀,使现代体育价值观念的复合性、多维性得到新的扩展。这是由于体育价值主体的多维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多元化相结合,构成了该价值体系中错综复杂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了其价值内容的复合结构。在编拟的复合结构表中,属物质价值类的生物与经济复合价值观,在个体层上有健身及心理平衡价值观;在群体层次上派生有生产(工作)效能积累及专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质,主要表现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多有交叉。体育现象的这些特质,使之不仅为人的解放提供了平台,为人的自我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为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特殊的渠道,而且使身体活动进入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笔者还将体育与一些非体育现象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刘卓  任杰 《体育学刊》2007,14(5):4-9
无"境域"地考证体育基本理论问题不仅无效反而生乱,盖因这类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问题的探讨要受到所讨论问题的境域限定。围绕体育的存在特质,在"语言境域"、"意义境域"、"时间境域"三境的"缠绕"中考察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起源,并且关注人类与其所创造的文化作品之间的"互构共生",也许就是实质性地解决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中的基本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价值论方法的介入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工具。体育的目的价值必须以人作为目的,目的价值表示的是人的生存意义、生存理想,以及表现为以体育主体的需求为尺度的合目的性;而体育的工具价值表现为以客体为尺度满足体育目的的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试图去解决存在于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如下4个根本性问题:(1)建立“体育哲学”学科的虚幻。哲学的“元性质”表现为它要关注各种学科,而哲学的能力表现为能够在“元性质”的水平上制造和解决问题。(2)虚假的“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福柯的“权力理论”表明,任何时代的社会知识和话语都具有“权力背景”,今天的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表面上看来至少不逊色于先秦时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情境,但却缺少了“百花齐放”的效果。(3)构建“大体育观”的梦幻。一种文化现象只要存在,它就有着摩尔式的“因其本身的缘故而值得存在的”理由。体育由于被赋予了“全能教育”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缺少捕捞能力的“大鱼网”。(4)信守“科学主义”的误区。作为一种针对人的身体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体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文性的,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科学只需要日常性思维,人文学才要求创造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论述,证明二者根源和目的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阐述了我国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原因,体育被军事、政治、金牌等变成实现其目标的工具,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被人为的割裂。提出了加强体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重建二者的统一,使体育从"工具"回到"玩具",重归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服务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体育的真正价值,才能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彦吕  朱晋源 《精武》2013,(35):108-108,110
本文以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高尔夫运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并且解析了高尔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传播的运动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希望使更多人了解高尔夫文化、接触高尔夫运动、推进高尔夫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权利概念认识: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权利主体多元说抹杀了体育权利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体育权利社会经济基础说忽视了体育运动的独立发展原则,体育权利利益说混淆了体育权利与体育利益、体育权利与其他权利的区别,体育权利法定说窄化了体育权利的范围.研究给出了体育权利新的定义,即广义的体育权利包括所有在体育运动中产生或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权利.狭义的体育权利是指社会认可或法律承认的,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参加体育竞赛、接受体育教育、享受体育生活的资格和可能性.根据这一定义,体育权利的构成因素包括:主体因素是人,客观因素是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教育和体育生活等活动和过程,内容因素是资格和可能性,形式因素是社会认可和法律规定;体育权利的存在方式包括:自主处分身体的权利、参赛权和竞赛权、合理的场地使用权、紧急救助权、规则保护权和体育自治权.  相似文献   

20.
殷姿 《体育科研》2016,(2):31-34
体育表演学是运用人类表演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有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育表演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综述,试图对体育表演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相对较为全面的认知,认为:中国关于体育表演学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尽管有部分学者致力于体育表演学的研究,也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育表演学理论体系,没有明确的学科概念,对体育表演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