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生均标准教育服务成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构建高校生均标准教百服务成本有其现实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高校生均标准教育服务成本的计量和核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市属高校中较具代表性、财务管理水平较高、且本科招生规模基本相当的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生均培养成本分析,并将其与北京市高等教育财政生均综合定额进行比较,发现当前以生均综合定额为基础、学生人数为唯一因素的拨款方式过于简单,未能充分反映不同学科门类、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下的生均培养成本差异,其结果不利于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不利于促进特色办学.样本研究表明,不同学科门类、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高校之间标准本科生的生均培养成本存在总体差异和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情况进行探讨,认为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存在3个问题,即各高校缺少提供生均培养成本的动力,生均培养成本概念界定模糊,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缺乏基础。提出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首次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进一步细化事业支出的分类和核算,全面规范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可解决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教育成本构成的特点,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可以科学、合理地计算出高校教育成本及生均培养成本,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有运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后,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学费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收费过高,成为"乱"收费;有人则认为收费是培养成本的需要,学费收取是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而定的。但是,至今为止我国的高校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究竟几何,并没有权威机构给出一个权威的数据,即,收取学费的确定依据并非完全取决于生均培养成本。高校收支情况复杂,培养成本难以确定;不能以高校日常运行总成本作为收费标准核定依据,探讨了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十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8.
标准生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下,高等教育学费定价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均成本仍然是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学费制度都以生均成本为基础.在学费定价实践中,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争议与困难,使得学费制度及其生均成本法受到多方质疑.提出在学费定价中,以标准生均成本代替实际生均成本的设想.标准生均成本类似于社会平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也是一种新的学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根据生均支出来确定教育成本,并据此制定学费标准存在不合理性。满足高校办学基本支出需要的目标成本,应该成为核算教育成本和制定学费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扩招前后的规模效益比较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在讨论因扩招给高校带来规模效益时,不能忽视高校的产出质量问题,因为规模效益是以不变质量为前提的。中国高校连续6年的扩招,普通高校生均经费、普通高校生均事业性经费等反映高校生均成本的指标,均随着在校生规模的增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由于高校产品质量难以定量评价,致使我国高校扩招后出现的生均成本降低现象无法准确判断为规模效益,还是产出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立高校学费定价政策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集权性与程序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地方公立高校学费调涨的冲动。成本分担理论支撑的生均教育成本分析方法对高校学费标准确定有着重要影响,其理论困境就在于没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法与计量工具来准确测算生均教育成本。地方公立高校学费定价仍然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基于审慎规划原则有条件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学费价格,基于弱势群体照顾原则推动各项助学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普通高校扩招前后教育成本分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扩招后,普通高校学费一路攀升,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高等学校扩招前后教育经费的构成和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二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向学生及其父母一方转移,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已普遍超过国家规定的年生均教育成本的25%,超过了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建议引起国家足够重视,切实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与法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基本办学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测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的研究现状,提出基于基本办学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的测算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此法克服了高校自身效益低下等不合理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应该发生的生均成本。用这种新的方法,笔者测算出四川省综合类高校生均教育成本为8030.3 到10094.3元/人·年,并对测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应纳入高校“生均成本”核算中的成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校"生均成本"的核算是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高校"生均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因素是高校成本核算内容的确定,如何分析、确定高校哪些成本应纳入成本核算就成了"生均成本"计算的重中之重和依据。文章结合基层财务工作经验,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会便〔2009〕62号]的规定,从费用类中的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等九大块入手,探讨、分析应纳入"生均成本"计算中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单位生均培养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单位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是补偿教育成本耗费,确定教育收费标准、衡量教育投资效果、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但是,教育产出的特殊性,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多因素性,现行财政体制与财会制度的不一致性,又决定了教育单住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必须选择实际可行的核算方法,通过必要的取舍、假设和替代,界定和匡算教育单位生均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界定、测算与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均成本是教育经济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概念。它有实际(财务)生均成本与标准(预算)生均成本之分。我国目前对生均成本的概念、内容、要素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行制度也不能满足生均成本核算的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与收费制度也难以运用生均成本机制。科学界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的内容,准确设计标准生均成本计量模型。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与学费形成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计算生均教育成本,是制定高校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确定生均教育成本核算周期、对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和收付实现制的衔接问题,提出了运用UFO报表系统解决生均教育成本指标的自动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高校生均教育直接成本的推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首先确定计算湖南省高校生均教育成本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然后用两种方法推算出湖南省高校的总体生均成本。一种方法是将样本点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类型,分别计算各种类型样本点的生均平均成本及其权重,得出其总成本;第二种方法是将样本点分为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四个地区,分别计算各地区的生均平均成本及其权重,得出其总成本。同时比较其结果,分析其合理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公办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数构建来研究学费调整机制,发现:学费上涨后,社会家庭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负担能力,学费水平在其可承受范围以内;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运营;毕业生收入水增加进一步印证了受教育者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但是,在新学费政策的实行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完善:要逐步建立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为主的学费调整机制;学费调整应该反映教育投资者的意愿和选择;学费调整应该加大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计量目标差异,教育成本有两种不同形式:基于成本管理目的下的实际成本和基于学费定价目的下的标准成本。学费定价和教育成本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生均教育成本是学费定价的重要基础,但学费定价应该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由于学费定价的复杂因素以及教育成本计量的困难,教育成本不能成为学费定价的唯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