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荚丽  金国栋  王晋京 《中国教师》2009,(Z1):237-238
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本文试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际出发,对互动式教学法在《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加强教员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肯定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及开展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学法。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课堂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视频收集及筛选,选择视频时加强视频观察能力,选择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及相关性的教学视频;或者针对视频教学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改进和完善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堂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遵照教学规律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小班讨论"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采用"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既能结合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又能取得小班教学的良好效果,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营造理想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却在整个思想教育理论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所以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文章重点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将思想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将形成性考核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着重论述形成性考核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其它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动式教学法可以一改过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枯燥、僵化、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实现寓教于乐,使教学效果获得事半功倍的成绩。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首先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教学实践,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教学效果的总结,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话式教学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对话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影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话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现状要求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基础"课互动式教学法包括情感互动、问题探究互动、专题讨论互动以及案例分析互动等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优良学风的建设以及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是"基础"课互动式教学法有效运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在社会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高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帮助学生适应并扮演好这些人生角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认知、把握角色规范,教学内容按照高职生现在和将来要承担的角色要求和规范进行整合,将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帮助高职生适应人生阶段的变化,扮演好不同的人生角色。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学魅力是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近""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匹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教学匹配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最优化,形成教学共鸣,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匹配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实施,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匹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匹配,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匹配。此外,还应该注意教学结合面的信息通道匹配以及教学辅助设备与学生操作水平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组织性、协调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思想领导、在教学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性的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开展教学管理,本以教育规律、教学过程特点和教学原则为支点,对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举措,也是聚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教学理念、内容、方式、评价、反思、管理等方面进行教学治理,以建构有效的教学治理机制,瞄准、精确、科学治理,在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共享治理策略下,不断激活教学能量,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一生理双向互动、协调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生理条件与心理状态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声乐教学显得较为复杂:既是生理的、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声乐教师应重视心理规律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心理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技巧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标教学”理论,结合高校公体篮球课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强兴趣、情绪、注意等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调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值得高校公体课教学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专业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翻译能力、技术工具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以及交流合作、组织协调能力,要能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翻译产业集群甚至相关职业群中顺利实现择业、从业、转岗甚至转业。基于此,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翻译专业教学模式已成为必要的、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People tend to assimilate toward each other. Importantly, assimilations occur both explicitly and implicitly at various levels, ranging from low‐level sensory‐motor coordination to high‐level conceptual mimicry. Teaching is often confused with simply one means of enhancing learning. However, as we shall see in the other articles in this issue, teaching is a dynamic phenomenon wher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occur explicitly and implicitly at multiple levels. Bonding through coordinate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occupies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eaching.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wo interpersonal phenomena that exemplify implicit interactions and discuss their relations to the new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与反馈七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且这些要素的合力最终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结构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制约性特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和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使各要素之间形成最佳的联系,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产生最大合力,以取得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工科的主要特征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以科研成果辅助教学,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科研平台开放实验,校企合作实验平台等模式开展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体系,达到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组织的协同运作机制,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良性运作的关键。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子系统。系统的协同运作需要组织的保障,故应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的高层协调机制、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跨职能部门协同运作机制;通过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渗透,构建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协同运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管理重心下移,构建跨层次组织协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