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悟剑诀数学命题温故知新 从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特别是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统一命题。还是各省的自主命题,都充分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这一原则,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特别注重了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因此,2006年高考数学命题仍然会发扬已往命题的优点,使试题更加贴近中学数学,结合中学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能力等要求,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更加符合现行中学数学课程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命题终于揭开其神秘面纱,与广大考生及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见面了.作为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大家对高考命题尤其是主体科目数学命题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同《大纲》要求下的命题相比,新高考命题将有哪些新的变化?命题的结构、难度、广度、知识呈现方式、考查重点、命题所突出的高中数学元素、命题所倡导的数学教育思想到底会怎样?新旧高考如何自然过渡?1-B模块的考题会怎样出?如今的大学教学到底对中学数学教学会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培养创新思维之目的。创新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思维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就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培养创新思维之目的。创新是在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思维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就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福建高考数学自2009年自主命题以来,至今已有六年.在这六年中,福建高考数学命题始终坚持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1],对中学数学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这六年是不断探索和改革的六年,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六年.回顾这六年,对于福建高考数学命题的科学发展和福建中学数学教学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笔者对  相似文献   

6.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章重要内容.它的引入,给高中数学带来了无限生机.由于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故它是联系多项知识的媒介,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数学高考重视能力立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因此,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的融合交汇是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将直接对高考命题产生指导性的影响.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实施对高考命题的影响作一探讨.1 课程改革带来高考数学命题中“能力立意”的策略“能力立意”一词自1999年教育部关于高考内容改革文件下达以来,被教育界广为使用.就考试评价领域而言,能力立意在试卷框架结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学习中培养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在高考中体现能力的要求,这既是命题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命题过程中的困难之处。作者是省级重点中学数学教研组长,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的把关教师,所在学校的高考数学成绩也一直位居前列。作者曾参加过高考命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数学能力题的复习与命题有不少研究,由他对高考数学能力题作剖析,一定会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问题立意命题",再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  相似文献   

10.
高考大纲指出: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坚持改革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数学实验的考查.其中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在高三备考的复习教学中,应避免课堂教学中"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增加学生负担、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而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尽管教学过程中缺少规范性,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多种能力.本案例的基本流程是:感悟背景—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以利于开拓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开拓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高考提出了"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一转变遵循了高考改革的"考查目标以考查能力与素质为主,考查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考查试题增加能力型与应用型试题"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那么,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如何界定?数学高考命题以哪些能力进行立意?这一转变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13.
章水云 《中学教研》2008,(12):40-43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高考新方案出台的背景下,担负着检测功能、起着导向和选拨功能的数学试题的命题者,无疑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它要求命题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命题思路,以创新的姿态顺应眼前的变革.数学试题怎么命制,怎样的试题算好题,它有哪些策略?所有这些一直都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及探究的课题.笔者有幸多次担任绍兴市高三数学高考模拟试题及浙江省稽阳联谊考(浙江省八所省一级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考)的命题工作,对于数学命题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有一些体会,现把它整理出来,抛砖引玉,以供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对中学数学一线教师而言,关注的是今年的高考试卷命题意图及有关能力创新试题,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和备考.创新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抽象概括及表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王怀学  于清宗 《新高考》2010,(Z2):62-66
不要以为只有语文、英语在考阅读理解,数学也同样要考查阅读能力.相对来讲,数学阅读不只是停留在对现成作品的欣赏,它更关注现实问题的探究.新课程标准对于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提出要求"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在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命题中得以体现.本文主要讨论探索数学应用题的求解策略以及遵循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以利于开拓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开拓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与之相应的高考数学命题也彰显出新课程理念,这对于高考数学复习具有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给广大高三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近三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数学研究》是研究数学教学理论、案例分析、数学解题等问题的专业杂志,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研究的兴趣,本刊将举行关于"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的论文评比大赛,并择优在《中学数学研究》杂志刊登,欢迎广大老师投稿。●论文要求:1.选择当前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内容;2.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1节课或者节选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目前的高考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人文素质的考查.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灵活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就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考数学命题的十个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上海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使数学高考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中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一种积极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