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体育运动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指标影响的规律,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体育系学生(n=119)及普通系学生(n=50)的BAEP进行了记录分析并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体育系学生左右耳BAEPⅢ波及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普通系学生(P〈0.05);左右耳BAEPⅠ—Ⅲ波及Ⅰ~Ⅴ波的峰间期较普通系学生明显延长(P〈0.05);体育系与普通系学生左右耳BAEPⅠ波、Ⅱ波的潜伏期以及Ⅰ~Ⅲ波的峰间期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系学生左右耳听觉反应时明显短于普通系学生(P〈0.01)。表明体育运动可使BAEP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及Ⅰ-Ⅲ波和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说明长期的体育运动可提高上橄榄体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使上传至大脑的听觉信息更加准确、清晰,大脑皮层对传入的听觉信号能更加及时、快捷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武术运动专项学生与普通系学生在不同方格刺激下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健康的在校男性大学生志愿者63人(武术系学生33人,普通系学生30人),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在不同方格刺激下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N75,P100,N145的潜伏期、峰间期和峰峰值。结果:与普通系相比,武术系学生视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在不同方格测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且中方格的N75,P100潜伏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武术系学生视觉诱发电位的峰间期在不同方格测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大方格刺激组PRVEP的N145-N75峰间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武术系学生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N75的峰峰值增加,其中在中方格刺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方格刺激组存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长期系统的武术运动训练的学生的视觉诱发电位的N75和P100潜伏期及N145-N75峰间期较普通人显著缩短,P100-N75的峰峰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所致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是否是由于体温改变所致,VEP改变是否与运动强度存在依从性.方法: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受试者(n=8)进行功率车(Monark 839E)增量运动(起始负荷为25 w,递增负荷量为25 w/挡,每挡运动10分钟,转数为50 rpm)前(安静状态)、近无氧阈强度运动(心率为130 b/min左右、RPE值为13左右)后即刻、近无氧间强度运动待体温恢复至安静状态后、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心率为180 b/min左右、RPE值为18左右)后即刻、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待体温恢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在近无氧闽强度运动后即刻,P100潜伏期即呈现极显著性缩短(P<0.01),近无氧阚强度运动待体温恢复后仍保持显著缩短(P=0.059);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后即刻显著缩短(P<0.05),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待体温恢复后仍然保持显著缩短(P<0.05).近无氧阈强度运动后即刻及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后即刻P100潜伏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00潜伏期对近无氧阈强度及近极量强度有氧运动有一定的敏感性,运动是不依赖于体温改变而对VEP P100潜伏期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运动对P100潜伏期的影响并不存在有强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9-513
目的探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不同运动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蒙古族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21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7人,分别进行为期13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等不同运动方式的干预,并测试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身高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及BMI虽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收缩压下降最为明显,随着运动干预时间的延长,MSO组受试者血压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采用13周的中低强度的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3种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身高、体重和BMI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以收缩压下降最明显,并且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这种综合运动干预方式的降压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5~65岁中老年人在最大脂代谢强度下(FATmax)运动时,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为中老年人制定有效、安全的减脂运动处方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招募55~65岁中老年人50名,通过递增运动负荷试验(GXT试验)测试出每位受试者FATmax时的心率。间隔3天以上,使每位受试者心率控制在FATmax对应的靶心率范围内持续运动30~60 min。每5 min测量一次血压,心率通过运动心电图实时监测。研究分析运动第15、30、45和60 min等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结果 (1)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到30min时间点上的41名受试者,超重组的收缩压变异系数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运动15、30 min时间点上,女性SBP、脉压上升水平均低于男性,在30 min时间点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60 min的21名受试者中,14名男性在运动45、60 min时间点上DBP基本保持不变,SBP、脉压、RPP均比安静状态显著升高(P<0.01),2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7名女性在运动45 min和60 min时间点上比较,SBP、脉压、RPP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标准差有显著性升高(P<0.05);运动45 min时女性与男性相比,舒张压有显著性下降(P<0.05)。(3)运动60 min时间点上,男、女性SBP反应异常率分别达到21.43%和71.43%。结论 55~65岁中老年人在FATmax下持续运动30 min是安全的,持续运动60 min时女性发生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教学实验法探讨运动处方式教学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分别在安静心率、舒张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等指标上有明显的变化(P〈0.01)或(P〈0.05),而在收缩压上仅实验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男女生安静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男生握力等指标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得出以下结论:运动处方式教学和传统保健课教学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运动处方式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运动处方式教学是促进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军 《体育科学》2006,26(6):62-66,78
目的:探究发令枪声对田径裁判员(发令员)听力的影响;测定、研究田径裁判员在发令时发令枪枪口和耳部的噪声特性。方法:采用调查、耳部常规检查、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对20名体育学院学生(40耳)和10名从事发令工作的高校教师(20耳)在发令(瞬时强噪声)前后的不同时段(发令前、发令后3 h及8 d)进行听力学测试分析和听觉功能检查。结果:在158~156 dB(Lp)的噪声强度下,发令后3 h纯语音平均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高语音平均听阈(High pure tone average,HPTA)和BAEP的I波潜伏期分别为左耳25.08±12.70 dB,右耳28.62±10.52 dB;左耳36.41±14.87 dB,右耳41.33±15.15 dB和左耳1.93±0.16 ms,右耳1.99±0.19 ms。均明显高于发令前(P<0.01)。8 d后则恢复至接近发令前的水平。经常从事发令工作的教师听力水平与正常听力有较大的差异(P<0.01)。结论:对于初次接触发令枪高强度噪声者,可造成耳部毛细胞的可逆性恢复损伤及“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在没有佩戴任何减噪装置情况下长时间发令,可导致田径裁判员(发令员)病理性永久性听阈位移(perpetuity threshold shift,PTS)。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雪车运动员完整睡眠过程、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和心境状态(POMS),探究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睡前自主神经和POMS对睡眠质量的具体影响,为解决雪车运动员睡眠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国际级健将雪车运动员。使用空气垫式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完整过程,Polar心率胸带和Ignite手表监测睡前自主神经,POMS量表评价心境状态。对睡眠状态、自主神经和POMS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概要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雪车运动员睡眠质量与正常成年人相比,睡眠潜伏期偏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消极情绪较多。经相关分析发现,总睡眠时长与疲劳值呈高度正相关;浅睡眠占比与副交感神经指数、RR间期(2个QRS波中R波之间的时间)连续差值的均方根、精力值呈高度负相关,与交感神经指数和平均心率呈高度正相关;觉醒期占比与低频功率(LF)呈高度正相关,与慌乱值呈高度负相关;睡眠潜伏期与高频功率(HF)呈极高度负相关,与LF/HF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的睡眠质量存在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的问题,可能与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及消极情绪较多有一定关系。建议雪车运动员调整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同时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以此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血压、超重和肥胖等形态、机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探讨PWV在体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在常规体质检测基础上,测量4下文522例普通居民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主要处理方法:1)通过血压各指标对baPWV评价的动脉硬化受试者工作(ROC)曲线、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阳性率一致性Kappa检验等分析血压和baPWV相关性;2)logistic逐步回归(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分析超重、肥胖与baPWV关系,根据ROC曲线计算BMI预测动脉硬化的最佳切点。结果:1)江苏人群男性baPWV均值为1 383±237 cm/s,女性1 278±246 cm/s;baP-WV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2)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baPWV均高于正常人;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PWV均呈显著正相关,动脉硬化ROC曲线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01;但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阳性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402,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区分人群预测动脉硬化灵敏度只有36%,特异度较高为97.8%;3)超重、肥胖人群baPWV、动脉硬化发生率均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及左心室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有氧训练组和疲劳训练组.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训练和疲劳训练模型,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Powerlab/4SP,AD Instruments,Australia)测试大鼠血流动力学,组织化学Karnovsky-Roots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左心室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的表达.结果:有氧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及疲劳训练组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没有显著变化,但心率(HR)显著降低(P<0.05),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aP/dt max)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表达显著上调(P<0.05);疲劳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及有氧训练组相比,HR和左室末期舒张压(LVEDP)增加,LVSP和±dP/dt max降低;左心室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功能、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有氧训练可提高大鼠心脏功能,上调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大强度疲劳训练可使心脏功能紊乱,下调胆碱能神经和M2受体.推测不同运动强度造成心脏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运动诱导心脏副交感神经调控能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m×5负重往返跑对下肢爆发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进行下肢爆发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负重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过氧消耗和运动冲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表现下肢爆发力纵跳高度显著降低(P<0.05),同样的,最小作用力、垂直蹬伸速度和腾空时间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动力学指标运动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20min内均除平均速度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后20min内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整体上,表明单侧负重,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爆发力能力的波动程度相同。结论:下肢优势侧不影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恢复期爆发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健身气功(五禽戏、六字诀)锻炼对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等指标的影响,旨在寻找更好的适合中老年女子发展心血管机能的锻炼方法。方法以44名中老年女性为受试对象,进行五禽戏、六字诀功法锻炼6个月,观察受试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四肢BP、STI、PWV、ABI等指标变化,数据统计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百分比检验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结果 (1)经过6个月干预后,五禽戏组左、右上肢收缩压(SBP)均显著下降(P<0.05),左、右下肢SBP、DBP、MAP均下降(P<0.05);六字诀组四肢SBP、DBP、MAP均有下降趋势(P>0.05)。(2)经过6个月健身气功干预后,五禽戏组、六字诀组射血指数(ET/PEP)均显著增加(P<0.05);(3)经过6个月健身气功干预后,五禽戏组左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Lba PWV)、心到右踝脉搏波传导速度(Rhba PWV)、心到左踝脉搏波传导速度(Lhba PWV)均显著降低(P<0.05);六字诀组Rhb PWV、Rba PWV、Lba PWV、Rhba PWV、Lhba PWV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五禽戏、六字诀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机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五禽戏锻炼对发展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机能优于六字诀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普通男大学生心肺适能与肺通气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38名,根据不同BMI水平进行正常与肥胖程度分组,测定受试者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以BMI水平划分肥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肥胖组男大学生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VO2max、VE绝对值高于正常组,但相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V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MVV、FVC、FVC.1%、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肥胖是影响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高BMI水平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较低,有氧耐力较差;VO2max、VE、VC的相对值在反映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方面比绝对值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