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如何育人成为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笔者以课程整体育人为思考路径,从课程整体论的视角,对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从课程系统的视角,归纳了课程整体育人的全员、全科与全过程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立足课程改革的成就与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充分体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旨向。落实新课标,需要从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系统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关注的事业。以德育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在领导重视、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方面形成合力教育,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陆祎 《教育》2022,(2):30-32
一、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跨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面临改革的攻坚阶段,从中央到教育部、地方的一系列改革文件一以贯之地都指向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以德为先、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课程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载体,将面临更为深刻的变革.学校课程学习将不仅仅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部分:学校全课程改革及绘本对语文教学的影响2013年,在青岛政区图的正中心,诞生了一所崭新的学校——青岛立新小学;2014年,它作为青岛市市北区四所实验校之一开始实施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全课程改革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改革?全课程,它指向的是完整育人、育全人,覆盖学校全部生活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从1988年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至今已进入第9个年头。这场被称为跨世纪育人工程的改革,从1989年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起就鲜明地提出了把中小学教育从“升学一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到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在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上海的这场改革,不仅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目标,而且率先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课程,落实到教材中、课堂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众所周知,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增加选择、全面育人及其对课程教学、考试命题、学校管理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云屹 《天津教育》2023,(22):135-137
<正>当代小学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作为美育核心课程,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教学作用,在此情况下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进入教学创新改革阶段。在此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代美育思想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实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渠道.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第三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德育教学又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笔者根据教学经验,通过一节法律课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主旋律,从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方面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以“四位一体”课堂育人理念为统领,创造性地提炼出幼小初高大一体化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新时代“五以”教学指导思想和长时程主题教研模式,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并持续性地为学校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医学高职院校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一是要构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融合育人格局;二是加强临床师资的人文教育培训;三是加快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达成人文素质培育;四是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彰显高职医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建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实现每一所学校成功;促进每所学校创新发展,不看或消灭排行榜;培育和激发教师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实现学校开放发展,超越传统制度化学校;创造新时代教育生态,消除不恰当的教育焦虑。系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办学实践;将以德为先的理念转化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将育人方式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载体;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将教学改进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常态;将自主创新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八一中学结合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特点,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顶层设计育人框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规律,确立在学校文化育人目标等理念体系统一指导下的分层课程目标,并在分层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构建了彰显八一育人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确保课程体系的实施,构建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支柱的配套的行为体系,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得了到很大提高,丰富的校本课程及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自二期课改以来,上海实行了市、区县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被赋予了充分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重心的下移,使得学校课程建设日益成为关注和推进的重点。从管理角度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实施形态看,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组织方式看,有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5.
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意见》的精髓就是要用立德树人的主旨来为现代学校课程“还魂”.以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系统化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蓝图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新”上,即课程与育人关系的新思维、课程功能的新定位与综合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对全方位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植物保护”课程特色,明确课程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改革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知识点、思政元素、教学手段“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专业课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最终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了全新阶段。2023年是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之年,广大教师、管理者乃至学校教育体系正面临着新课标从政策文本到具体实践的巨大挑战。挑战一:课程育人的新要求。新课标修订原则第一次提出要“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从学理上讲,课程问题大都与教育内容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我始终认为,学生,或者说儿童,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原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学校的个性化办学、特色化发展,都应该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正因此,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生命发展课程"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是学校整个育人模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我就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形成,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发展过程来详细解读"生命发展课程"的来龙去脉。一、我的教育价值观:为了爱和自由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对于大学来讲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表象上看,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庞大数目课程组成的课程集合体;另一方面,课程则可视为大学育人过程中最主要的界面,维系着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种活动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理念变化的重要表现.从这一角度出发,课程建设毫无疑问地处于最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与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的课程事件,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强调在课程建设中树立精品意识,对于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推进课程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提高、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与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基于教学及其改革的学科发展趋势,首先要纵观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如下七个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结合;从只强调国家课程到强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