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贡献主要是恢复了探索真理的根本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在新时期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为我们在新的实践中探索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探索真理的根本思想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是发现真理的重要条件;“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3.
客观真理及其基础上的真理之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基本观点。近几年理论界颇为流行的“真理元多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政治目的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因此,坚持客观真理,清除“真理多元论”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历史性成就表明,唯有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研判前进趋向、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立足“两个行”的必然要求、“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六个坚持”的思想方法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对科学把握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两个“行”的重要论断,从理论层面把对“三个为什么”的理解引向深入,为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完整准确把握“四个为什么”及其内在关联指明方向。基于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确有必要。文本指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中国化;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时代化;还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坚定信奉者和忠诚实践者。全面分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需从以上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6.
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是真理的重要属性之一。真理的产生、确证、发展及其运用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深入探究和正确把握真理的条件性 ,有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价值性并不等于“有用即真理”。从真理的价值性入手,分析真理价值性与“有用即真理”即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的区别,并指出实用主义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含两个“务必”的“进京赶考”精神、两个“敢于”的彻底革命精神、两个“坚持”的人民至上精神、两个“善于”的求是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融入西柏坡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使理论课教学更加“鲜活”,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更好地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具有两重理性, 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而我们长期以来在对待实践标准的问题上, 存在着只求价值无视真理或只求真理无视价值的错误倾向。邓小平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 科学地把实践的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 也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 是坚持实践标准真理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深刻的逻辑意蕴。其中,坚持“第一个结合”,是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耦合互动的必然结果;坚持“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浴火重生诉求性的深刻昭示,是二者契合相通、交相辉映的应然归宿。“两个结合”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凝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关切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诉求,是一个具有重大原创性价值的崭新论断。  相似文献   

13.
真理是有价值的。真理的价值性在于真理具有认识功能、实践功能和社会功能 ,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成功地变革社会。“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它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真理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验真理的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是非功过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关于真理检验标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进程”、“两个结合”、“三次结合”引发“三次飞跃”的历史主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命题和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内在逻辑与多重动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话语定格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展开与聚焦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鲜明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演绎的本质规律,淬炼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同时,详细地阐明了:①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②真理是全面的;③并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启百年探索之路的重要标志,这一探索之路包含了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个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表现,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中彰显出了对中华民族、国际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文章通过对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弘扬,坚持探索真理、推动促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真理是认识论乃至整个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之一.哲学在古希腊有"爱智"之意,因而有人把古希腊的认识论称之为知识论,贯穿核心的是一种求真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具有无可遮蔽的光芒和难以僭越的地位,其中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然而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误读,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走向了歧途,其本真被遮蔽、遮光,可谓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作者与解释者之间的反差使然.应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和方法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还其以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9.
一、实用主义的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具有本质区别实用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真理论,从实用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到杜威等人,为了更好地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他们从真理的研究方法、真理的内容、真理的标准,到真理的发展过程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下面我们就把实用主义的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比较一下,从而使大家更好地辩认真伪。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出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教材是基于整合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基础上首次编写的。笔者认为在理论阐述上有几个问题尚需完善并提出来讨论: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中“物质观”、“实践观”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理论范式与哲学理论中“真理”、“价值”及其关系的阐述问题;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与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