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晓军 《河北教育》2002,(12):45-45
美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独具特色。联邦政府宪法第十修正案仍然保留着各州对教育的自主权,各州均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科书。美国虽然在教育管理上实行地方分权制,但从一般的原则来看,各州、各地都有一些相似的要求。加州帕萨迪纳规定的七项条例,就可以看作是美国小学的一般教育目标,这七项条例是:(1)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观念;(2)使儿童获得有效的阅读、书写和使用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3)使儿童了解算术以及运用的普通方法,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养成良好习惯,以增进儿童心理卫生和身体健康;(5)培养…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PreK-3rd改革聚焦从早期教育至小学三年级的教育衔接问题,旨在为3~8岁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增进教育公平,减少学生学业成绩差距的同时,促使早期教育的学习成效能够长期保持积极影响。当前,美国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出现更早,差距更大;学前教育不够系统;小学低年级存在早期教育成效消退现象。鉴于这一现状,PreK-3rd改革强调要普及全日制早期教育,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建立相匹配的绩效责任体系,完善管理架构,以促进教育衔接。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当今时代小学教育的性质,它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对小学教育的其他问题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实践.小学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基础上对儿童实施初级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学校教育,它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培养,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终身发展提供全面的、初步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4.
应该如何进一步认识当今时代小学教育的性质,它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对小学教育的其他问题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实践.小学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基础上对儿童实施初级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学校教育,它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培养,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终身发展提供全面的、初步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最佳的时期。这也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时期可塑性最佳的优势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新奇的学校生活带给小学儿童一种全新的生活感受;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促使小学儿童在多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三是社会性认识的逐步增强促进小学儿童比较自觉地接受学校教育;四是成人与教师的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发挥着最大的引导功效。  相似文献   

6.
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需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要重新认识现代小学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殊的教育功能;重新认识小学教师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师的角色。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应包括: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关怀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健康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评判标准,小学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对于中国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小学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应借助现代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相配合的方式,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健康教育,真正使中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云南省六个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和2010年的调查数据,以小学净入学率和小学完成率为指标分析了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普及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因素。研究发现,在2010年,若以7岁或8岁作为入学年龄,那么这些地区可以说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但若以6岁作为入学年龄,则普及小学教育远未实现。同时,女童与男童的受教育状况不存在差异,但处境不利的儿童(如少数民族、身体状况欠佳以及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儿童)在接受扣完成小学教育方面仍然面临障碍,学校距离的远近也是影响儿童入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是对儿童的最初的、启蒙的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对小学教育多加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弊端愈加明显,小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和谐性、全面性。而小学教育是儿童真正接受教育的开始,根据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只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他们身心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杨鑫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48-150
由于受教育传统、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小学儿童的认识存在错误的观念,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其影响,从而影响我国新的师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变革,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33):183-184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结构也逐渐的完善,很多的社会新型行业也逐渐出现,社会上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相继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为了就业,很多的劳动力都选择离开居住地,但是却将儿童留在原居住地,使得很多的儿童远离父母,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教育和关爱就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所以本文针对钦州市钦北区长滩小学细新教学点,小学班主任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慧 《考试周刊》2013,(74):46-47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写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写好字,同时与其他学科配合,共同担负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发展智能、增进身心健康、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美国的公民教育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宪政思想。培养“宪政式民主国家有能力并负责任的社会、政治参与者”是其始终坚持的目标和归宿。宽容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其公民教育的价值基础,自由、民主与责任是其基本且核心的价值取向;公民教育的实施则表现出了网络化、系统化、批判性和实践性的实用主叉特征,二者有机结合增进了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社会研究协会指出,学习社会课程是公民参与民主社会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理解社会活动。一直以来,美国把培养民主公民作为社会教育的使命,认为社会课程应该关注作为公民必备的知识、态度、价值和技能。他们认为儿童在小学期间理解民主公民的观点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在这些方面为学生提供积极的经验,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民主的历史和基本观念,激励小学生参与民主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也是实施素持教育对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也是小学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一项责无旁贷的艰巨任务。在数学教学领域中 ,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 ,遵从学生实际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勇于进取探索 ,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并不断进入崭新的境界。笔者以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必须从以下三个重要方面切入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之一。这种良好师生…  相似文献   

18.
文在实地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小学基础教育的三个特点:心教育、全纳教育和全人教育.心教育体现了英国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全心全意的支持;纳教育体现了英国保障所有儿童享受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人教育体现了英国基础教育中全面发展学生人格和素质的教育理念.国小学教育的这三个特点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应该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前不久表示,现在的儿童成熟早,不少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出现第二性征,是否适合继续留在小学或进入初中,社会有不同看法。为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8月28日、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是结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阅读对象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其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与语文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天然的联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