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认为,“抱薪救火”中的“抱”字应解释为“抛、扔、抛掷、抛弃”,“抱薪救火”即“抛掷柴草救火”。一、“抱”在古籍中(南朝以前)有“抛、掷扔”义的用例。1.司马迁《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姜女原)则生后稷。姜女原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  相似文献   

2.
王晓维 《学语文》2006,(4):48-48
苏洵《六国论》中有“: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句,教材注为:“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课文注释并未对这句话作具体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很显然,它是把“抱薪救火”之“抱”理解为“抱着”。这是不恰当的。有些工具书对“抱薪救火”的解释也是不恰当的。《中国成语大辞典》释为:“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患害,结果反而使患害扩大。《”辞海》释为“:亦作‘负薪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抱薪救火”的“抱”字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新说,认为“抱”通“抛”,抛掷义,“抱薪救火”就是抛掷柴草救火。这种观点不仅流行于学界,而且进入了部分词典。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的全面考察和分析,认定新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我们都是乖孩子,不要妈妈抱。”看到《幼儿教育》一九八二年第十期上的《乖孩子》这首幼儿歌曲,我就赶紧哼了起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中的“穿黑衣抱黑柱”“穿青衣抱黑柱”源自禅宗语录的“着黑衣护黑柱”,后来从形式到意义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6.
漫画发表于1911年的《神州日报》,该报由于右任等革命党人在上海租界创办。报名“神州”.蕴含着“激发潜伏的民族意识”,反对满清之目的。漫画中接受新式教育的学子,早已把“独立”大旗抛在脑后,抱腿的抱腿,飞升的飞升。都往官界的顶子跑,看得出这项子的吸引力真大。  相似文献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年轻时,我曾不止一遍地读它,并为书中许多动人情节和名言警句感动。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钢铁》中的保尔·柯察金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所描写的一切是完全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梆梆的,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这句话中的“梆”字应该用“梆”还是用“邦”? 在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6年11月山东第1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用的是“梆”字。在以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7年9月山东第2次印刷,1998年9月山东第3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均用了“邦”字,到底该用哪个字呢? “邦”字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国,友邦,盟邦。还有…  相似文献   

9.
下面两个句子,都出自国家级报纸(圆点为笔者所加):1.他的心砰砰直跳,屏住呼吸,仔细看着眼前的一株灵芝……(《中国青年报》1998年6月5日第4版:皓月《灵芝草》)2.拨看树心(我)心砰砰的,希望有人告诉我那里抱心的一团就是一朵含苞的铁树花。(《人民日报》1998年6月6日第6版:许谋清《铁树花》)加点的“砰”为何意?《现代汉语词典》释:“象声词,形容撞击或重物落地的声音:一的一声,木板倒了。”(199年版修订本第960页)。但是,上述句中的“砰砰”并不是这种用法,而是表人心跳的声音,可见它用错了,而应用“怦怦”。《…  相似文献   

10.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画菊》中有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秋日过后菊花才渐渐枯萎,但绝不会落瓣,更不会残英满地”(见《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5期《解读“满地黄花堆积”》)。对此我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出现了三十“望”字和两个“坐”字。“望”和“坐”常用做动词,但在《背影》一文中,却不都是这样。请看下面的例句:1.他望车外看了看说。2.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3、我望着他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将《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中“摄衽抱几”中的“摄”解释为“持,提起”,于文意不妥,应将“摄”解释为“整理,整饬,整顿”。“摄衽”与“敛衽”为同一种礼节,均为“整理衣襟”。  相似文献   

13.
匡吉 《语文知识》2003,(7):24-25
批阅学生习作,常常遇到“报”“抱”不分的情况,觉得奇怪:这两个最常用的字怎么会弄混的呢?平时阅读便有心搜寻类似的错例,还真给找到了: ①你是不是感到悲伤,觉得对不起我,其实我一点都不报怨你。(《法制文萃报》2000年2月17日)  相似文献   

14.
说“环中”──“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环中”──“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一栾勋“环中”概念初见于《庄子·齐物论》,“环中”说明“弃物”,不可脱离“齐物”去妄说“环中”。庄子的“环中”是价值论上的概念,不是真理观上的概念。“环中”是“齐是非”的数学表达,就是对具体是非抱超脱态度.冷静地、积...  相似文献   

15.
我读了张庆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看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录像,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减法思维”,也需要“加法思维”。一、关于“减法”思维1.制定目标时要做减法。老子曾说过:少则得,多则惑。”课堂教学也如此。一节课如果目标多,每个目标分配的时间就少,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做减法,让目标单纯一些。于老师将《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初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2.老师的告诉要做减法。古代文论中有“意在言外”之说,…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四十回写行酒令,黛玉有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此语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但与原文有明显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注释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抱’而成。”是谁改的呢?注文中没有说。看来是指小说作者。恐不尽然。改这一句的当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在  相似文献   

17.
释“步琴”     
敦煌本《舜子变》:“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变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一语,治敦煌字义者未闻有说,今试解释之。《尔雅·释乐》:“徒鼓瑟谓之步。”郝氏义疏:“步犹行也。《文选·乐府诗》注引歌录有《齐瑟行》。行即步之意也。”揆之以理,鼓琴亦未尝不可曰“步”,然施于本句则与文意不合。按:此“步”字当读为抱(音bu),训为抱持义,“步琴”即抱琴。李陵苏武执别词:“按离琴而膝上。”李颀《听董大弹琴》:“日夕望君抱琴至”(《全唐诗》卷133,下同)。李白《山…  相似文献   

18.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乃学术界一桩悬案。本文结合新材料,从“序言”内容同落款识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别考查了“序言”、“总录”、“回评”、“读法”的写作时间,进而推断《新译红楼梦》基本成书于1832—1833年之间;至于《新译红楼梦》所依底本,非乾隆末刊行的“东观阁”翻刻本,即为嘉庆四年刊出的“抱青阁”翻刻本,要么则为依据这两种刻本重刻的某一翻刻本。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1999年3期刊登了刘贵宝的《“蓝桥”的由来》一文,刘氏认为“蓝桥”来源于尾生的故事。原文说:“《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显然,作者把尾生所抱的桥想像成了“蓝桥”,这种主观臆测混淆了事实的真相。笔者在此予以纠错,以正视听。蓝桥,原本桥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唐人裴航在此巧遇仙女云英,二人遂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今年第3期《气蒸波撼常如此,后乐先忧今有人》一文的作者认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了滕子京虽属迁客骚人之类的人物,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椎,理由如下: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先是赞扬滕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继而委婉地批评滕不应象一般迁客骚人那样“以物喜”,“以己悲”;最后规劝滕应该具有“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