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岩 《中华武术》2022,(5):10-11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学之中讲究各科之间融合渗透,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培养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探讨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刘亚设  庞建戎 《武当》2023,(8):58-6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和重要场所,在推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群体,其人才培养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对学生在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立德树人也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时代的变革在对我国教育领域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矛盾的涌现都对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体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一部分,对于思政教育也具有独特作用,其中思政教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程中的渗透成为思政教育思路创新的重要途径。由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跆拳道精神为背景,对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全员、全面、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分析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中融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从思政教育大背景出发,凸显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转变课程思政与排球教学观念,落实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围绕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专有特征为根据,让学生掌握排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品质、培养高尚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武术项目作为中华传统运动项目,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但有助于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有助于促进中学生道德素养与品格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渗透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中蕴涵的育人元素,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5.
郑江华  石瑛 《武当》2024,(4):52-54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渗透思政元素,将武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渗透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挖掘与渗透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并以武德为切入点,提出了挖掘与渗透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旨在充分发挥武术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并为后续高校武术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渗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体育课程的历史使命。思什么政?怎样思政?这是高职体育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时代命题。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身奋斗的有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课程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引领学生掌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社会价值的能力,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的功能,做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深受竞技体育理念的影响,单纯重视技能目标的实现,缺乏德育的渗透,与现代综合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课程观的设立,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即“育人”。本文阐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在德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剖析,给出了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德育建设、渗透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呢.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细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以期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核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渗透在各个学科教育之中。本文首先简单阐述初中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再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浅析对于初中德育培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翠红 《体育世界》2012,(12):27-28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让体育与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有机结合,相互影响、自然渗透,从而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应重视开展对学生应急避险的生命安全教育,并构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在险境中的应对能力非常重要。将学校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相结合,寓应急避险能力培养于体育教育之中,是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崭新模式。本文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并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有着密切联系。该研究分析归纳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的表现形式。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具有激励学生自觉加强思政学习,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念,增强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信念等基本功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要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述、时代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名人故事中挖掘,并且集中体现在构建理论课程知识模块,加强体育道德的教育,宣传普及体育界名人故事等体育教学实践中。该研究旨在为启发高校体育教学者、管理者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水平,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政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解进  闻涛  韩叙 《当代体育科技》2023,(22):153-156+161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是育才与育人同步实施的过程,高校身为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以及道德观念的养成。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啦啦操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思政教育融入啦啦操课堂的重要性展开分析,研究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啦啦操课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后从强化啦啦操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认知、以多元化的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创新啦啦操思政教育的组织形式、增强教师的综合素养4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国家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晓芳 《体育世界》2009,(10):107-109
学生自尊的发展和培养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个体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机制进了研究综述,并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尊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大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深化。然而客观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思政内容有效性不强、课程思政督导落地性不强、课程思政输出检验性不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教学组织体系、缺乏严谨的教学监督体系、缺乏振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和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党婷婷 《当代体育科技》2020,(8):125-125,127
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此,依托体育教学实施思政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予以探索与讨论,首先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其次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王献升 《灌篮》2021,(2):90-90
高职民族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民族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进步。而在当前的高职民族体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素养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本文从新课改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法发来进行告知民族体育的教学,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是高等级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放言,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桂阳 《体育风尚》2023,(9):95-97
课程思政,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举措,更是新时代推动体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一方面逐渐与大学培育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目标相悖,另一方面愈发难以满足高校排球课堂教学的时代需要,因此亟需深化改革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排球公共课之中,构建“课程+思政”的游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调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体育课程独特的思政优势。基于思政教育创新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凸显游戏教学的育人价值,可以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体育教学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自然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