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宋仁宗宝元、康定(1038——1040年)以来,宋王朝内外矛盾不断加剧,国势日趋孱弱,内忧外患连年不断,严重动摇着宋王朝的统治。宋统治集团和一般士大夫日益感觉到,如不进行一定的变革,势必动摇宋王朝的统治和影响士大夫切身利益。在这种形势下,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范仲淹最先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并于1043年间付诸实施。范仲淹的改革正值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所以这次改革就称为“庆历新政”。范仲淹为了扭转“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局面,以稳定宋专制主义的统治,首先进行官僚政治的整顿工作。这个  相似文献   

2.
北宋庆历三至四年(1043——1044年),出现了一场政治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它的主持人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庆历新政”仅仅搞了一年左右就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范仲淹在改革中所显示的丰富的人才学思想,也为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朝政日益腐败,处境十分窘迫的时期。当时,官吏选拔晋升制  相似文献   

3.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4.
北宋仁宗时期 ,范仲淹面对皇朝的内忧外患 ,深感忧虑 ,上书言十事 ,主持庆历新政。他的忧患意识不仅表现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更表现为希望宋王朝在忧患中崛起 ,转危为安 ,阔步向前。从这种意义上讲 ,探讨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人学记之名称、内涵与<礼记·学记>都有着极深的渊源.范仲淹"庆历新政"之"庆历兴学"是宋人学记兴起的直接原因;王安石"熙丰变法"再一次借助政治力量把学记创作推向高潮;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影响至巨,李觏、范仲淹、欧、曾、王、苏等古文大家之学记遂成"千古不可磨灭"之作,并形成了学记独有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轨范.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著名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扭转当时衰颓的学风,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对此他十分忧虑,曾多次言朝政得失,要求变更天下弊事.当时范仲淹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是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实行全面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期间,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  相似文献   

7.
李觏不仅在哲学上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主张革新,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许多有益的见解。李觏是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的理论上的支持者,也是“庆历兴学”的支持者。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就必须培养人才。为了培养人才,就必须兴办学校,加强教育。范仲淹指出:“当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时而教育哉?乃于用人之际,患才之难,亦由不务耕而求获矣。”他认为只凭科举考试取士而不教育的办法,是不问耕种只求收获。庆历年间,范仲淹为相,在政治上实行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兴学的主张,即所谓“庆历兴学”。兴学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一是改革科举。经宋仁宗同意,并下诏州县皆立学;规定应科举者必须先受教育,士必须在学三百日才许参加考试。但不久范仲淹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庆历兴学也宣告失败,州县之学也只留下空名,科举改革也全部作罢了。庆历兴学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兴办学校,改革科举,把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的思想,比当时国家只管科举考试,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一个进步。李觏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这种变革的精神。李觏在《安民策》、《教道》、《庆历民言》等论文中,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9.
庆历党议,那个士气高昂的特定时代,造就了苏舜钦豪放不羁的人格,赋予了他诗歌“奔放豪健”的风格。庆历新政失败后,士气低沉,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转入了清峻幽冷。庆历党议是苏诗风格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我解读】提到范仲淹,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让后世对他膜拜敬仰。而他并不仅是位满怀政治抱负的文臣,更是一位威震西北边陲的武将。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渔家  相似文献   

11.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积贫”“积弱”王朝,也是改革和革新最多的朝代,或许由于改革的原因吧,研究范仲淹者,大多偏重于“庆历新政”,而对他在庆历年间主持陕西军务的情况很少论及。为了较为全面而准确地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2.
有宋一代,是中国历史上国运最孱弱的王朝。在国内,朝廷恩加于百官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不留其有余;对外,一直无力抵御外侮,对待异族之敌始则“奉之如骄子”,继而“敬之如兄长”,终至“事之如君父”。由此,构成了宋室“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颓败局面。为了挽救国运,相继出现了“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等政治革新运动。诚然,这些政治革新在当时曾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为人正直敢言 ,要求政治革新 ,站在范仲淹一边 ,因此受到政治上的打击 ,屡遭贬谪。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 ,写文章以韩愈为榜样 ,大力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积极培养、奖掖后进 ,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仁宗庆历五年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辩护 ,被降职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作于他任滁州的第二年 ( 1 0 4 6 )。这篇散文通过景物描写 ,充分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诵读《醉翁亭记》 ,我们会深深地陶醉在文…  相似文献   

14.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庆历年间的那一场"新政",对欧阳修来说,是一场考验,既是政治考验、道德考验,也是智力与文章上的考验。1043年,即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并为枢密副使。范仲淹旋为参知政事,锐意改革,庆历新政开始。  相似文献   

16.
庆历三年,仁宗在范仲淹等人推动下,实施了庆历新政。究其原因是三冗问题、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及"守成循默"的政治风气转变等。  相似文献   

17.
一、时代文化的氛围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叶,那是一个以革新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苏轼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的创新精神,首先是时代的产物。苏轼生活的时代,在“百年无事”的承平景象背后,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政治革新主张。真宗初年,王禹偁再主张“谨边防,通盟好”;“减冗兵,并冗吏”仁宗宝元二年(1039)宋祁提出去“三冗”(冗吏、冗兵、冗僧)。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在韩琦、富弼、欧阳修的支持下,推行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新政。新政推行不到一年被废止。仁宗皇祐元年(1049,,文彦博主张省兵,裁减  相似文献   

18.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是北宋早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期就“慨然有志于天下” ,为官后积极有为 ,颇多善政 ;后来又致力于改革 ,领导了有名的“庆历新政”。虽然因刚直敢言 ,一生被贬官数次 ,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那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不计得失的开阔胸襟 ,忧国忧民的高洁情怀和一片赤子深情在作品中多有体现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我们今天读来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0.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近年来学界对范仲淹及庆历新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的领域已经遍及到了范仲淹的方方面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具体到范仲淹思想的研究,学界前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范仲淹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想三个角度,对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要概述,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