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论沙僧     
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中最不起眼,最不受人注目的是沙僧。评论家对他往往仅提其名而不论其事,关注的是三藏、悟空和八戒。在他们看来,沙僧在小说中最没有个性,属于那种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于此作者从沙僧的君子风范、心诚志坚、藏拙与圆通、义重情深等几方面对沙僧其人进行探讨,以明确他在取经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勇 《现代语文》2006,(9):60-60
《两游记》作为一部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学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和关注可以说是一直保持着恒温,可对次主要人物沙僧却少有人谈及。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沙僧对佛教的态度是很虔诚的,一直恪守着佛教的教规教义。至少,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沙僧可以说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这一点,虽说他不如唐僧表现地充分,但作吴承恩在许多地方都有意识地通过描写对菩萨、对佛法和对取经事业的忠心耿耿来塑造沙僧的形象,并且在与孙、猪的对比刻画中表现出他的这一品质。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话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基于此,从沙僧经历的转变、沙僧在取经团队中的作用、沙僧形象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师徒四人中着墨最少,被人们关注较少的沙僧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电脑》2009,(9):50-51
取经团队中.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猪八戒办学     
龚茹婷 《小火炬》2013,(7):34-34
唐僧、孙悟空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回来后,在长安城激起了极大的轰动。大伙儿对他们的成功十分羡慕,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去西天取经的经验。便提议办一所取经学校。当时唐僧、孙悟空、沙僧已经调往其他部门任要职,于是就推荐了最佳人选猪八戒担任校长,请他主讲师徒四人怎样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经过。  相似文献   

6.
在《西游记》的人物画廊中,沙僧形象研究历来受冷落,即使有一些研究成果,论者对沙僧在取经队伍中的作用也普遍看轻。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沙僧形象的意义,全面挖掘这一人物丰富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7.
猴王新传     
孙悟空、八戒、沙僧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那个不容易呀!八戒为了补偿一下自己,回高老庄享福去了。沙僧在7月14日(鬼节)被星探“拐骗”到演艺圈去了,不知会发生什么鬼事。孙悟空可不一样了,他要用自己高超的本领为更多的人造福,云游四海。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运用阐释学理论,把他们的取经事业放在今天考察,师徒四人的角色或许可以重新定位,四人在取经中所起的作用应该重新评价。就他们的个人能力以及对团队的贡献而言,唐僧可以担任董事长,孙悟空既可以担任董事长又可以担任CEO,猪八戒是既负责后勤又负责冲锋,沙僧则是保安。在这个团队中,正是由于每个岗位不同角色的通力合作,取经事业才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沙僧下岗记     
一个呆头呆脑的毛和尚,因一件小事而“下岗”,并引发了一场闹剧,这就是妇孺皆知的沙僧“下岗”记……——题记话说沙僧陪同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回来后皇帝封他  相似文献   

10.
    
姜有荣 《中学文科》2004,(10):12-12
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后,悟空、八戒、沙僧各自封了官,得到了许多钱。悟空回到他的花果山,开了一个手机专卖店,生意非常红火;八戒在高老庄开了一个洗浴中心,每天也是人来人往:沙僧则在一个车站里当了站长;只有唐僧整天还在念经向佛。  相似文献   

11.
小说通过知识分子“边缘”与“中心”艰难选择的叙述以揭示其尴尬的生存状态,通过“游戏规则”与“游戏”的叙述以揭示官场情状;在对知识分子与官场的聚焦中,通过“颠覆”与“认同”,力图揭示生活真相,探索生命真碲,并引出了一些艰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要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必须处理好一系列战略性关系。之一,理论与政策的关系。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贯彻理论的工具,决不能因企图推行某种政策而“修正”理论。之二,战略与对策的关系。战略统领和制约对策,对策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决不可把具有权宜性的对策当作战略。之三,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制约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决不可只讲手段而淡化目标。之四,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国家必须实施宏观调控才能约束和矫正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之五,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恢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此外,还有许多战略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和理顺。  相似文献   

13.
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4.
《富兰克林自传》是第一部个人奋斗成功的杰作。无论何时何地,富兰克林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精神与意志、天资与奋斗、力量与闲适、机智与雅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笔者以人教版小学第四册教材为例,谈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学生默读预备几份读的伴侣:读读看看、读读想想、读读画画、读读写写.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党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内涵与功能正在党史学习实践中逐步展开与深化。为了增强党史学习的效果,分清主流、看清本质,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处理现象与本质、全面与客观、认知与践行、明理与增信四对关系范畴。其关键分别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党史的现象认识党史的本质;通过“古今中外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通过以知促行、以行验知来推动党史学习;通过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和历史教训出发领悟党史规律,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有许多隐忧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我们应理性地审视远程高等教育的优势与困境、质量与特色、规范与服务等问题,进而谋求促进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与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27年至1930年,左翼文坛出现了一批"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小说。这种模式的背后隐含着爱情小说常见的三种模式,本文试图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定的时代环境背景及作家独特创作心理三方面探讨"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9.
战国中晚期,诸子学之思想轮廓已大抵成型,是时有学者撷取各家思想论述与自身观点加以整合,别成一派,班固将其归类之于杂家,《尸子》正此间众代表著作之一。大化论是中国古人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如何存在的哲学命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同宇宙观、致知论等共同构筑了中国哲学的主体脉络。今试从大化论这一角度出发,对先秦时期杂家之学术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发表了一批军事哲学著作。文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得出了科学的概括———军事辩证法,并成功的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而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