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有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突出、城市综合实力强、腹地广阔、内陆开放高地、人口众多等优势,也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教落后、辐射力弱、环境承载力不足等劣势,需要从政策支撑力、空间支撑力、产业支撑力、科教文化支撑力、生态支撑力等几个方面,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力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打造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意义重大。以黄河生态发展及文化资源挖掘为契机,通过梳理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阐释黄河与郑州的文明关系,盘点郑州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给出打造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现实路径:即梳理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文化符号;创新文化产品,擦亮黄河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教育,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作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丰富和完善交易市场,壮大金融机构数量,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知名度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外滩具有悠久的金融历史和文化。在当前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外滩区域的金融业集聚,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党和国家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对北京城市功能的新定位,是以全局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首都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战略部署。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实质即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生产、技术革新、知识传播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强化基础研究功能,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区域、行业的核心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成果支持和智力支撑,突出特色和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部各省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区域金融中心。但是各城市争建金融中心,又势必导致最大化收益的难以实现。本文在对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以及郑州三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认为,郑州在建立金融中心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建议把郑州建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并对郑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州“三化两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提升城市品位。我们应提高经济与文化实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原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崛起战略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的郑州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郑州必须抓住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外树形象增强影响力,内增实力增强竞争力,城市联动增强辐射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航空港作为高速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航空港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对航空港建设发展进行探究,分析了中原航空港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航空港建设的区位优势,最后对未来航空港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郑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建设、轻管理等很多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城市管理的成熟经验与先进理念,全面提升郑州都市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需要从创新理念支撑、健全制度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以及加强人文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政府和企业投资、推动金融发展以及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并带动所在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同时,试点政策对替代能源和节能发明专利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对于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城市、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城市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从空间维度来看,试点政策和绿色创新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大呈现衰退趋势。为进一步激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市创新实践,应从加快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策略、重视产出端的绿色创新激励、加强区域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入手,更好实现城市"创新"与"绿色"的有效协调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