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安志》是徽州区域真正意义的第一部地方志书。《新安志》的编纂宗旨及内容与主纂罗愿丰富的政治主张和识见密不可分。全书具有博观约取、因事设例,详于名物、考证精洽等特点。《〈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一书的出版,具有承前其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萧建新、杨国宜教授校著的由安徽黄山书社于2008年出版的《〈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一书,则是迄今最为系统深入的《新安志》整理研究之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古籍整理项目,该书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3.
根据佚文以及现存文献提供的线索,《永乐大典》收录的《新安续志》的编修时间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部志书修于元代延祐年间,即洪焱祖编修的《新安后续志》,另一种是这部《新安续志》包括两部志书,一部是宋代端平乙未李以申编修的《新安续志》,另一部是元代延事占年间洪焱祖编修的《新安后续志》。  相似文献   

4.
罗愿所著《新安志》共10卷,其中人物类从第六卷到第九卷独居4卷,是全书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新安志》所记载的地方人物众多,对于当地历代乡贤、耆宿、进士、义民、流寓、名宦、职官乃至僧道几乎无所不载,其中宋代人物的记载尤为详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就《先达》两卷而言,罗愿记载了古新安的41位先贤人物,其中宋代的36位。36位人物传记所载事迹或见于《宋史》的列传、或散见于《宋史》各篇、或为《宋史》未录,与《宋史》相佐证,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史料。而且《先达》两卷记载的宋代人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多登进士第为文吏,为学界了解宋代徽州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新安志》中所记的宋代人物还为后代的徽州地方志提供了资料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淳熙二年(1175)纂修成书的<新安志>是方志学和徽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康熙<徽州府志>与淳熙<新安志>属同一性质的徽州地方志书.康熙<徽州府志>在内容上对淳熙<新安志>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非常重视人物、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等内容的记载.但是,由于两部方志的纂修年代整整相距500多年,康熙<徽州府志>在纂修内容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资料含量明显扩大.内容更为翔实.  相似文献   

6.
《新安文献志》是程敏政主持编纂的一部徽州地方文献总集,但其成书过程却颇为漫长曲折,该书创始于天顺年间,直到1497年才最终刊刻完毕,前后长达30年,是一部费时久而质量精的总集,是研究徽学的资料渊薮。  相似文献   

7.
《新安名族志》是一部研究徽州氏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但是,其对"章姓"的记述却有重大差错。《新安名族志》之史料,源于各地族谱,但族谱凡涉及人,都遵循"昭穆有序,长幼不乱"的原则。可是,"亦多显者"却乱了规矩,显然不足取。  相似文献   

8.
汪华,人称汪公大帝,一直受到徽州百姓的敬爱崇拜.但是在<新安志>问世前,正史记载语焉不详,存有矛盾,并骂其为"贼".罗愿深受徽州百姓敬爱崇拜汪华的感染,在<新安志>中全面深入研究汪华,为新安之神汪华立传,为主动降唐的"王之大节"辩护,并深刻揭示新安之神汪华即靖民之神、安定和谐之神.  相似文献   

9.
罗愿的《新安志》是在南北朝以后地记、图经,尤其北宋大中祥符《新图经》的基础上修撰而成的。它继承地记、图经的地理记载的传统,又逐渐超越地记、图经的局限,特别是增扩历史文化的内容,使地方志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新安志》自宋代罗愿修纂后即有刻本问世,元明清皆有翻刻,而现传的古代刻本基本上是清代的。在清代的4个刻本中,康熙、嘉庆、光绪皆为民间刻本,乾隆本是官本。康熙翻刻明万历本,光绪本又翻刻康熙本,流传甚广,形成版本流传系统的重要一支。嘉庆本也为民间坊刻,以宋本为底本,并参校康熙本,具有较高的价值。乾隆本为四库采进本,馆臣抄写,相对独立,虽有四库全书的通病,但总体质量不会太差,且还有优于它本之处。  相似文献   

11.
罗愿<新安志>"岐山"条涉及唐元和四年歙州刺史韦绶感梦而在休宁石桥岩置精舍之事.明弘治<休宁县志>之后的几乎所有徽州府志、休宁县志、齐云山志,直到现代新修相关志书,均认为韦绶感梦所置之精舍叫"石门寺",以至此说广为流布.经对休宁"石门寺"说法来源的细致考查和对罗愿<新安志>、<弘治·休宁县志>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休宁没有"石门寺",所谓休宁的"石门寺"应为"石桥院".  相似文献   

12.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前者记苏辙平生所历,后者记苏辙平生所闻,二者皆为纪实之作。此二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它们是具有很大文献价值的私人笔记著作,对后人了解研究北宋史事和苏辙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苏辙之所以能在人生困顿时期写成《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其根本在于苏辙本人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程曈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新安理学承先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弘扬朱子之学。所著《新安学系录》一书,不仅是第一部新安理学的“学案”性著作,也是一部维护朱子学的力作,对新安学派的经营有重大的贡献。该书收录了105位著名新安学者的传记资料以及言行、遗事,对徽州人物的研究和徽州文献的保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人藏书家编撰之藏书目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学术史的角度看,《郡斋读书志》目录体例的创制、图书类目的设置以及序与提要的撰写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也是一部带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性质的札记,是了解宋代文学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文献。赵希弁《读书附志》在文学批评上对《郡斋读书志》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志》、《三阳图志》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志》、《三阳图志》。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志》、《三阳图志》,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志》、《三阳图志》应有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16.
《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初至40年代肯定艺术、否定思想,50至70年代思想艺术全否定,80年代至今重视文本回归理性。从内容来看又可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分析《荡寇志》的思想性,二是揭示《荡寇志》的人物形象,三是从哲学角度研究《荡寇志》,四是从接受史的角度研究,五是从续书的角度研究《荡寇志》,六是讨论《荡寇志》的现代性。但迄今对《荡寇志》的研究仍存在着深度不够的问题,这影响到了对《荡寇志》的公允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荡寇志》应受到更多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王俭编撰的《七志》是我国第一部私家目录,按“七分法”编次。《七志》虽有类例不明、论辩不足等不足,但它的私人编目、著录今书、创立传录都是前人所无,在图书分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南宋罗愿的<新安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志,是方志研究、宋史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其文献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新安志>自修纂刊刻以来,虽然历代都有续修和补纂,但缺乏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影响到这部文献的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崂山志》为晚明文士黄宗昌所著,黄宗昌品行刚直、忠勇耿介,然一生命途多舛,故而借著述《崂山志》以发其悲慨;《崂山志》作为崂山文化的第一部记录文献,内容丰富、体例独特,堪称山志史上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阐明有关《前汉书平话续集》、《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研究史开始,继而指出其中所存在而没有被留意的版本学之问题,最后提出我对《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两种书出版情况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