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护国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及其光荣的历史地位,中外历史学家早有定论.但对护国运动的若干史实,以及主要领导人物唐继尧的评价等问题,至今仍众说不一.经考证认为:护国运动并非蔡锷到滇才开始;护国运动选择云南是历史的必然;唐继尧与蔡锷在护国运动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学术界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局着眼,借鉴与传主同时代当事人的评价,并对研究对象取一种“同情之理解”,设身处地地“知人论世”,就应该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唐继尧与护国运动问题,因为挺蔡、卫唐两派各呈利己之词,以致研究者也难窥其全貌,而一般人在挺蔡派居于主导之下,几对唐继尧熟视无睹。唐继尧对护国运动的发动,在其反袁和争夺天下的心理作用下,作了揽才、整军等许多准备工作,使云南成为各方反袁力量瞩目的中心,唐也在事实上成为了护国运动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4.
唐继尧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曾参加过辛亥云南起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在云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后来带兵驰援贵州革命,稳定了贵州政局。蔡锷调离云南后,唐继尧回滇继任都督。唐继尧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参加并领导了护国运动。如果没有他,可能护国战争的进展不会那么顺利,甚至不会在云南首先爆发。然而,史学界对他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研究很少,即使有研究,评价也过低,本文目的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依据有关史料,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于伟大的护国运动,中外学早有定论。但对护国运动的若干史实,以及主要领导人物唐继尧的评价等问题,至今仍众说不一。从护国诗词韵语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实动态和历史精神面貌,还可以了解当事人真实的思想感情,以 印证这段历史之是非,补佐其历史献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唐继尧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西南军阀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统治云南达十三年的时间,并控制贵州,染指四川,曾名噪一时,对当时的中国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唐继尧的一生是复杂的,对他的评价,史学界意见也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早在1912年他率滇军入黔,镇压贵州自治学社,窃取贵州都督时,就以封建军阀的面目登上了政治舞台;另一些同志则主张: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形成于护国运动之后,此前他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派范围的人士,具有革命的一面。我较赞成后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7.
军务院是护国运动期间反袁各派力量的政权机构,对军务院性质的研究直接涉及到如何评价护国运动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进步党人(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西南地方实力派的问题;也影响到对护国运动性质的进一步探讨和护国运动史研究能否深化问题。因此,搞清楚军务院性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试对这个问题略论一、二,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通常被视为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但按照界定历史文化名人的标准,唐继尧不仅当属云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还是云南近代名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纵观唐继尧的一生,他对云南乃至全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继尧的《会泽笔记》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救民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唐继尧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革命思想,为推动社会进步,巩固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不朽功勋;唐继尧主政云南十四年,在整兵经武的同时利民兴滇,为云南社会的进步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五年云南唐继尧等人给袁世凯的漾电(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护国战争的第一通电报。揭露了袁世凯篡窃民国、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为保护辛亥革命所建的民国而斗争。这通漾电几十年来一直被众多的书刊所引用,但所引的电文内容却互有差异,究其原因,其出处不外有二:一是电文原稿,为当时报刊所载,后被唐继尧的《会泽首义文牍》、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黄毅的《袁氏盗国记》等书刊收录或引用;一是梁启超《盾鼻集》所刊的二通漾电全文(以下简称盾漾电),后被周钟岳的《护国军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等书收录或引用。其他如陶菊隐的《北洋军  相似文献   

10.
旧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和其它派系军阀一样,在民国历史上,是同人民对立而存在的,是社会前进的一种惰力。但是,他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做了加速洪宪制破产的有益的事情,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对他给予公正的评价。本文拟从陆荣廷加入护国运动的原因、行动及其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孙玉玲 《天中学刊》2007,22(3):104-107
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提出联日反袁的策略,这一思想主张在内容上是进步的,在理论上也有其可行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其进步性、合理性逐步消失,但孙中山却未能抛弃这一战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中华革命党在反袁运动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以西南为中心的反袁护国运动,参加的阶层之广泛,声势之浩大向为史家所注意。然而,对以拥袁著称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进步党人为何参加护国运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护国运动,以及对护国运动后所造成的复杂结局还尚少研究。本文拟从进步党人对西南的经营入手,以期对这一系列问题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13 0~ 13 3页《护国运动》一目提到“护国战争爆发了”。又说 :“商绅各界慷慨陈词 ,捐资赞助护国运动。”第 176提到“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按编者观点 ,“护国战争就是“护国运动”。既然如此 ,为了不使学生模棱两可 ,为什么不在文中注释“护国战争”又称“护国运动”。若编者不同意“护国战争”就是“护国运动” ,可把课本中第三目改为“护国战争” ,这样就前后呼应了。同时还应把大事年表中“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改为“1915年护国战争开始”。护国“运动”即护国“战争”?$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护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也准备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刍荛之见,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护国运动与护国战争 在探讨护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搞清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是两个具有不同含意的概念。护国运动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帝制自为为主要目标,以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次革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六年岁在丙寅,在云南西部发生了一次反对云南省长唐继尧的事件。丙寅事件以罗树昌、刘正伦、杨震寰三人为首,是唐继尧统治云南时期多次讨唐事件之一。这里仅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次事件初作论述。一一九二三年,云南腾越道道尹出缺,有人向唐继尧建议,说大理镇守使署的丽江、维西镇守副使兼十三团团长罗树昌可以升任,同时兼任大理镇守使署的腾冲镇守副使。唐继尧不以为然,改以李秉阳充任。李秉阳晋宁人,就谈于云南陆军小学时,与唐继尧的堂弟唐继虞为  相似文献   

16.
护国运动与护国战争是不是一回事?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在写这一目时并未作过多的说明和区分,只是在课本后面的《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上罗列着:“1915——护国运动开始”。从这里可以看出,教材的观点倾向于护国运动与护国战争是一回事,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在护国运动期间,云南护国军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外交策略,使各帝国主义国家逐渐放弃了对袁世凯政权的支持,并取得对护国运动最基本的支持。外交策略是最终取得反袁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人试图为唐继尧翻案,认为唐继尧有功于护国战争,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唐继尧参加护国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投机革命,客观阻挠了护国战争的顺利进行,加剧了军阀割据混战,是应当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20.
滇系军阀是南方军阀中一支比较突出的军事力量。由于云南首先发动的护国战争获得胜利,滇军声威远播,其首领唐继尧成了全国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滇军乘胜驻进了四川和广东,在以后的历次滇、川军阀混战中,和为争夺对广东护法军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滇军都是一支实力较强、颇有影响的军阀队伍。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胜利发展之际,云南亦发生了新、旧军阀的更替,滇军将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等人举行军事政变,推翻了唐继尧的军阀统治。接着,国民党新军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