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湖南卫视自制青春剧集<丑女贝蒂>的热播,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左灯右行>的叫座,在欣赏影片之余,"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也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这些在不影响艺术本体的情况下顺其自然融入的广告,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不显眼,又能盈利,甚至让观众感受不到浓浓的广告味.而在今年5月,<新民晚报>称为"中国第一部广告电视剧"的都市情感剧<红色>,近日传出将在云南开机的消息,则更是令"植入式广告"一词彻底撩开了"神秘面纱",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2.
夏晓鸣  晏文松 《新闻界》2007,(3):76-77,93
针对我国情景剧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本文对其新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除在电视中插播广告,销售剧本、剧集和衍生品外,还应通过广告形式的多样化、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和投放媒体多样化来拓宽情景剧的盈利渠道。比如做植入式软广告,建立观众俱乐部,与分众媒体、流媒体、网络媒体合作盈利等。  相似文献   

3.
当传统广告处于"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的尴尬处境时,搭载着新媒体快车的"微电影广告"成为行业的一味兴奋剂。在全媒体、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微电影广告当仁不让成为广告传播的"宠儿",它开拓了全新的品牌传播模式、叙事模式以及投放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瑀 《新闻世界》2014,(9):151-152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数量的激增使得现代广告创作逐渐陷入瓶颈,有很多人认为广告要美,要让人赏心悦目才是广告艺术性的表现,但从波德莱尔《恶之花》的艺术形式来看,"恶"也可以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恶"转化为"美",适度的将"恶元素"融入现代广告会使现代广告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广告效果方面变得更"美"。  相似文献   

5.
苏婧 《新闻世界》2012,(4):132-133
本文从广告发展史的角度对广告新闻化现象进行论述。通过对比"广告"与"新闻"的异同点,从词义、功能、媒介、技术四方面追溯两者趋近性的根源,分析广告新闻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并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广告文本互文性表现的基础上,探讨广告文本"伪互文性",分析广告文本"伪互文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避免广告文本"伪互文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何志荣 《新闻世界》2014,(5):279-280
本文先通过SWOT方法分析南京邮电大学广告学专业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优劣势,提出符合南邮广告专业定位的"赛、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实践,并结合南邮参加各类广告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与艺术大赛",呈现"三位一体"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视智扬广告CEO蔡智超北京中视智扬广告创立于2008年,央视广告一级"金牌"代理公司、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最具公信力的广告公司"。中视智扬始终以"你的央视广告专家"为公司定位,提供"实效性营销"服务为己任,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需求,始终以"相信品牌的力量"为公司发展方向。智扬人始终在为创造一个知名的百年企业而不懈努力着。  相似文献   

9.
石春秀 《东南传播》2010,(7):123-125
"蔻"——社会上兴起的又一股时尚潮流。本文根据这一现象,探讨了"蔻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与广告策略。本文从解释什么是"蔻"与"蔻文化"入手,抓住了"蔻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并阐述了这一价值观影响下的广告策略及广告表现。但这种价值观影响下的广告策略并不是万能的,任何一个广告策略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文中最后根据这些广告策略的局限性,总结了此种广告策略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论古装现代,自制还是传统剧集,每一集都插播几段沿用剧中人物形象、性格、关系、道具的小剧场广告,这在业内称为“中插”.据透露,“中插”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从一年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300万元一条抢破头,某流量大剧类似广告多述50个涉及20个品牌.然而,大热的“中插”目前也正处于争议之中——观众吐槽“跳戏”,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充满灰色地带,剧方不满粗制滥造的“戏仿”等等.(《北京青年报》,10月23日)  相似文献   

11.
Pixazza将"文中广告"锐变成"图中广告",把"文字变成网站的收入"的传统互联网广告盈利模式颠覆成"把每张图片自动变成广告收入"。Pixazza广告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其本身尚处于吸引风险投资和逐步扩张阶段,但Pixazza的横空出世指明了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价值共创"商业理念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介绍Pixazza广告的基本运作模式,并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商业模式新趋向,阐述将Pixazza概念引入中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金若沙  张晨 《东南传播》2010,(9):142-144
本文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维度切入,对中国杂志广告所建构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杂志广告反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多于集体主义价值观。"重视家庭"和"利益认知"分别为集体主义广告和个人主义广告中最重要的诉求。此外,研究还发现广告所建构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受到品牌来源和产品种类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辉 《声屏世界》2010,(4):15-16
一则"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播出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该广告对于反击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中国商品在全球的销售有积极作用;反对者则认为广告没有改变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负面看法,对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作用有限。客观公正地评价这则热门广告,需要我们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广告是现代社会里最大的感官侵略者,是最强的信息植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载体,新闻媒体受到广告的巨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广告与新闻的"共生"和"斗争"媒体业内有句话:"版面(时段)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能挤出来。"广告和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共存共生,同时也在争夺版面(时段)。可以说二者是此消彼长,又不能完全挤垮对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钟丽松 《新闻世界》2011,(6):145-146
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通过对众多广告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的广告特别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包括"受众注意度和记忆度比较高"、"说服效果好"、"易于塑造出人性化的品牌形象"。本文探求怎样在广告中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同时也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广告运用中应避免的误区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下,在广告传播中有一种奇特的景观:一方面,广告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试图玩转广告的魔方;另一方面,消费者却丧失了对广告游戏的兴趣,他们只按自己的需要搜索信息,选择生活。"征服"和"抗拒"成为广告传播过程中永恒的矛盾与冲突,广告业界如何走出这种"怪圈",突出重围,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72-173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的定式,"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和"超前消费"的花瓶形象,抹杀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策略分析方法,以台湾PayEasy女性购物网站广告为例,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位、女性形象的商业化倾向、"女性美"等几个方面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重新思考广告中女性形象,反映当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被广告界称为"内容营销时代"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与广告之间实现了跨界合作,微电影、微小说、微广播剧等无一例外地与广告相融合,它们突破了传统植入式广告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传达方面的限制,将商业广告引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而在众多"微时代"的新产物中,微广播剧诞生时间最短(业内将2012年称作"微广播剧元年"~([1])),但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微广播剧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故事"。  相似文献   

19.
白岩 《新闻传播》2010,(1):58-58
商务部投放的"中国制造"广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国家品牌宣传的第一次。本文试以"中国制造"广告为个案,来探讨如何使用广告来塑造国家品牌。  相似文献   

20.
邱霞 《新闻世界》2010,(5):84-85
广告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从传统的"推销式"转向"说服式",采取"攻心为上",公共关系广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浅析了公关广告的定义、类型和特征,浅谈怎样运用公关广告以获取最佳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