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章以辨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进行论述。认为武术极有可能成为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武术在世界上的传播会大大加快;武术将会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武术的科学化道路会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6日下午,申办2022年冬奥会河北省首场宣讲活动在我院举行。宣讲活动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为主题,旨在普及冬奥会知识,弘扬中华文化,宣传申办冬奥会对实现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动员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并支持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在全社会形成申办冬奥会的共识。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冬奥申委、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申奥办的领导和宣讲专家,我院院长张绰庵、副院长董志霄以及师生代表近300人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武术化的当代传播。而当代化传播方式一般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个层面,本就是从这四个层面来研究武术化传播的具体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武术化在跨化传播中的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4.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传播活动,奥运赛事更是最广泛的体育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对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以对奥运赛事进行直观简洁的描述。借助传播学上的模式论对于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掌握对现实性有指导作用的模式有助于正确认识奥运赛事的传播现象,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使媒体传播的偏向性更加明显,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其四个功能中占的比重愈显突出。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延伸传播平台、扩展受众群体。在利用大众传播娱乐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同时,要分清娱乐功能与功能娱乐化的区别,打造提升娱乐的质量,走出功能娱乐化误区。  相似文献   

6.
何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02-1304
分析申奥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影响,阐释如何借奥运契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张婷 《职大学报》2008,(1):65-67
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是通过出版、展览、教育三个主要渠道进行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严密的传播体系.尽管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完善而且大众传播体系属于建立的初期,但在传播和输入苏联美术方面,大众传媒是完全投入的;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传媒的介入是非常成功且富有诚效的,使得苏联美术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美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当前,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研究以1999年正式申办北京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时间节点,在梳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育国际话语权、体育赛事与奥林匹克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在研究设计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提出学界应注重体育国际传播的交叉学科属性,拓宽研究视野,推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探索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综合研究模式和多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告隶属于大众传播,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传播艺术,而广告语言则是达到有效传播之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广告语言的陌生化则是通过对语言固有模式的偏离进而达到宣传目的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具体表现在语音、语义和语法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奥运经济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对有关奥运经济的研究进行检索分析。结果表明: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便开始出现了有关奥运经济的研究,此后,科研论文每年几乎以成倍数的速度增长;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片面地扩大奥运经济效益,出现不切实际的估算;研究多注重奥运经济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带来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中期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而对后期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大众媒体和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之间,奥运会进入国家主导下的时代。总结了大众媒体、群众和运动员在国家主导下的奥运会上的特征;并梳理了大众媒体在影响国家投资奥运会上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符号学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84年到2012年间,共八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进行研究。从表层文字的拿捏到深层意涵的赋予,从看似简单的口号文本中梳理其所包含的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分为以下两个层面:首先,从文字和语词的层面识别相关符号的表层含义;其次,从历史、社会、文化的层面探索相关符号的深层含义。研究认为:奥运口号是现代奥运会的重要标识,将历久弥新地被定义、被诠释、被命题;简短的奥运口号凝练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将作为一代又一代人们的集体回忆,将永载人类文明的史册并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不仅感动了世界,也感动了中国,中国公民从多个角度接受了生动的奥林匹克教育:北京奥运会让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优秀运动员和大众媒体引导下完成了“奥林匹克成年礼“;优秀的竞技体育成绩激励国人加快了体育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媒介事件的现代奥运会,在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这种参与策划,不仅体现在奥运期间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也体现在前期的组织筹划以及赛后的宣传利用上。媒介在整个环节的引导,使奥运会在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奥运传播的方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的世纪,受众的注意力正日益成为媒介争夺的稀缺资源。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同时也是媒介的"奥运会"。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要在奥运传播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加强奥运传播的运作意识,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为出发点,在分析了北京奥运传播的特殊性,即北京奥运肩负使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文奥运"理念的丰富与深刻性,北京奥运传播的全球性与广泛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应增强全球媒介意识,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履行北京奥运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应增强自觉意识,履行北京奥运舆论引导者的社会责任;应加强独立批判的精神,履行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落幕已过去1年。在后奥运时代需要反思媒体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奥运会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媒体此次报道视野开阔,国际化思路彰显,树立了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基调,采取了宽泛的报道框架,从而最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今后媒体需要从3方面改进体育报道:1)加大深度报道力度,2)坚定"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3)克服"金牌至上"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从新闻学视角审视北京奥运会我国媒体成功报道之方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特尔菲法,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并借助统计学主因子分析处理,获得相关人员对我国媒体的有关北京奥运会报道方略的总结性看法,具体方略为:发挥媒体功能、塑造国家形象——"议程设置"设置各国观众兴奋点,"沉默的螺旋"默化各国观众的观念;奥运体育报道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本土化与国际视角和谐统一的原则;内容全面、视角平衡——公正报道,彰显大国风范;把握和谐基调,既抓金牌的报道,又注重对无名英雄的报道;以人为本,弘扬体育文化;语言文明,拒绝"血腥";多种语言的应用;避重就轻,扬长避短,发挥各类媒体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事和釜山亚运会收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大赛事期间体育节目收视率大幅上扬,妇女、儿童等非传统观众群体踊跃参与观赏活动,对两大赛事的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两大赛事收视状况的区别:奥运会对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亚运会的拉动作用;釜山亚运会集锦类节目收视领先,雅典奥运会直播类项目收视领先.原因在于亚运会我国选手夺金点众多,亚运会金牌含金量也比不上奥运会金牌,电视观众不可能全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因此集锦、快讯类节目成为收视焦点.奥运金牌得之不易,通过直播类节目目睹我国选手的"夺金时刻"成为观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