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体质健康状况非常密切的身体成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身体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的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并呈阶段性变化。成年后,脂肪增长是体重增长的主要成分,约占69%。身体脂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向心性聚集,全身脂肪55%左右含量聚集在身体的躯干部位。  相似文献   

2.
时昌松  安平  郭海英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109-111,116
为了解20--69周岁年龄人群体脂分布情况,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浙江省25个县、区的城乡居民,共2775人,女性1449人,男性1326人。依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20-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50-59周岁和60~69周岁5个纽别,并采用日本TANITA多频身体成分分析仪(MC-180)对人体进行身体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①体脂量和体脂百分比女性呈持续上升,男性为先上升后下降;②体脂量的增加主要有表现在躯干部位脂肪含量的增加,躯干成为脂肪堆积主要部位;③内脏脂肪含量增加幅度最大,男性约增加73.42%,女性约增加150.91%。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4.
早期研究证明,在成人增龄过程中,体脂分布会从四周逐渐转移到躯干,而躯干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增加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构 建20~69岁天津男性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之间的最优模型;探索20~69岁天津男性增龄过程中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的肥胖敏感期。方法:2011 年1月至2013年12月募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69岁天津男性8 036名,测量身体成分及肥胖相关形态学指标,曲线拟合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并 确定2变量最优回归模型,探讨成年男性增龄过程中的肥胖敏感期。结果:(1)1~6次曲线的AIC 值和R 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4 001.93、0.849)、 (-24 265.13、0.854)、(-24 263.17、0.860)、(-24 289.44、0.866)、(-24 299.97、0.866)和(-24 298.51、0.860);(2)20~69岁男性体质指数增量峰值出现于20~24岁至25~29岁、35~39岁至40~44岁、50~54岁至55~59岁、60~64岁至65~69岁,谷值出现于30~34岁至35~39岁、45~49岁至50~54岁;腰臀脂 肪比增量峰值出现于20~24岁至25~29岁、35~39岁至40~44岁、60~64岁至65~69岁,谷值出现于30~34岁至35~39岁、45~49岁至50~54岁;(3)回归 拟合模型的判别系数大于0.7。结论:(1)5次曲线为20~69岁天津成年男性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拟合关系最优模型;(2)天津成年男性体质指数和 腰臀脂肪比增量的阶段性变化提示,增龄过程中存在肥胖的阶段性敏感年龄,是体力活动及临床医学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成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现状与变化规律,以期据此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于2004年在实施一般性体质检测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5852名20~59岁成年人(男性2897人,女性2955)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男女体内水分的含量比例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体脂肪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比例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相同年龄的男女比较,男性各年龄段体内的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三种成分明显均高于女性(P<0.01),而女性的体脂肪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1).2)BuA随年龄递增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男性在35~39年龄段达到最高值(79.22±16.43)dB/MHz,女性在30~34年龄段达到最高值(70.17±15.72)dB/MHz;男女BQI和SOS参数值均在20~24岁年龄段时最高,以后随年龄递增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在各年龄段的BQI、BUA和SOS都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成年男女蛋白质、矿物质、体脂肪等身体成分和骨密度在40岁左右时变化明显,女性体内蛋白质、矿物质明显低于男性,而体脂肪率则高于男性;女性骨量丢失年龄较男性提前,骨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成年人身体成分与跟骨骨密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身体成分(体脂肪率,瘦体重、BMI、四肢及躯干肌肉量)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为今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方法:随机抽取581例济南市普通市民,进行跟骨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测试.计算和比较骨密度测试结果及其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T值呈下降趋势,男女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各个年龄段女性骨密度T值均大于男性,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男性和女性骨密度T值与全身非脂肪量、右腿推定肌肉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074、0.069和0.111、0.154.结论与建议:跟骨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男女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骨密度T值与非脂肪量和右腿推定肌肉量表现出了数据关联性,且女性相关系数大于男性,初步认为增加全身瘦体重特别是增加右下肢肌肉重量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且对于女性来说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人身体形态特征,揭示不同年龄段、性别、城乡老年人各项指标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将797名60-69岁重庆市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城乡进行分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男性衰老的速度比老年女性快,并且男女性老年人整体有向腹部型肥胖发展的趋势;老年女性体脂含量显著高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患与脂肪相关的疾病风险可能高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性知识分子的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GE Insight和Inbody 3.0测试630名不同年龄组女性知识分子的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知识分子的体重、肌肉、体脂肪、腰臀比、BMI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人群骨总量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骨强度在20~29岁达到最大,30~34岁、50~54岁明显下降;骨质正常占80.2%,缺乏占15.5%,疏松占3.3%;身高与骨强度、T、Z存在负相关,脂肪%与骨强度、T存在负相关,体重、BMI、去脂体重与Z值存在显著的相关性;BMI正常占67.6%.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居民骨骼肌含量和骨骼肌力量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在济南、西安、成都、广州4个城市中抽取1 013名3~69岁的我国城镇居民(男468人,女54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测试方法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握力等体质指标;采用双能X光全身骨密度仪(DEXA)测试受试者的全身骨骼肌含量和上、下肢骨骼肌含量;选用运动功能分析仪MES01S20测试受试者的下蹲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与结论:1)我国城镇居民的骨骼肌含量在3~19岁期间,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快速增长.男性与女性均在20~24岁左右达到峰值,其后骨骼肌含量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2)我国城镇居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握力和下蹲力都迅速提高,均在30~40岁左右达到峰值.握力达到峰值过后,出现比较平缓的小幅下降;下蹲力在达到峰值后,也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较握力明显;3)骨骼肌含量的下降和单位数量骨骼肌产生力量的水平下降共同作用引起了骨骼肌力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跑步、动感单车锻炼对脂类代谢异常人群血脂、体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将346名脂代谢异常人群分为男女动感单车和跑步4组。按照运动干预方案设计进行运动,每周运动3次,共持续16周。分别于锻炼前和锻炼结束时测试受试者血脂和全身不同部位体成分,所得数据组内比较采用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检验。结果 (1)16周锻炼后,女子动感单车组TG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01);女子跑步组HDL-C显著升高(P<0.001),LDL-C、CHOL下降(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HDL-C显著升高(P<0.001),男子跑步组TG、CHOL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01)。运动干预16周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血液TG、HDL-C、LDL-C、CHOL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血液TG、HDL-C、CHOL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6周锻炼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1),肌肉含量增高(P<0.05);大腿、下身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1);上身、躯干和大腿部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5)。16周锻炼后,女子跑步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肌肉含量增高(P<0.05);大腿部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5),肌肉含量、瘦体质量增高(P<0.05);上身、下身、躯干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1)。男子跑步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上身、躯干、上肢和大腿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5)。运动干预16周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全身、上身、大腿、下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腿部肌肉含量、瘦体质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全身、大腿部、躯干、上肢以及下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6周动感单车和跑步锻炼均可改善血脂异常人群血脂,动感单车和跑步锻炼均可降低血脂异常人群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动感单车锻炼主要对大腿和下身脂肪的降低明显,跑步锻炼对全身各部位体脂含量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