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
南美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美藜是一种高营养同抗逆性的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作物。它适宜在干旱少雨凉爽、无霜期短的高原气候条件下生长。南美藜生育期可分为6个阶段:出苗期、幼苗期、显序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穗形较为复杂,一般要中分为三大类型?苋穗型、圆散型、聚伞型。南美藜  相似文献   

3.
闲话手杖     
  相似文献   

4.
对22份引自南美的南美藜育种原始材料的生育期,千粒重,单株产量,抗旱性等性状进行了观察研究。此批试材属早熟干旱类型。千粒重大于目前我区推广种植的M1和M3,籽粒都为苦粒,株高在68.2 ̄110cm,抗旱性较强,抗穗发芽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6.
7.
对南美藜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南美藜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期南美藜光合日变化有一定差异,灌浆初期与后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不同,南美藜叶净光合速率Pmax一般为13.6~27.2μmol CO2m-2s-1。根据田间的观测资料,南美藜叶片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南美藜叶片光饱和点为1901~238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9~39μmolm-2s-1。不同温度、不同施肥水平对南美藜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取一研究区域,研究了这一区域风因子对荒漠草原藜类植物分布的影响,得出结论:藜斑块是生长在内蒙古荒漠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植物斑块,单个斑块呈“月牙形”外貌,整体的分布类型为均匀分布,形成的机理主要是由风这种生态因子决定的;藜斑块有可移动性、短周期性、微固着性等特点;而且藜斑块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沃岛效应,所以藜斑块也成为一种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10.
春节,是我国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亦源远流长。相传舜时就有"岁首"之说,商代已有祝福"岁首"的活动。据《史记》记载,春节成为社会风俗始于汉朝,旧时除夕,人们"守岁",入夜后围炉团坐,合家团聚,聊天、吃团圆饭、讲见闻。勿庸置疑,美食是春节最重要的享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我国沙棘属植物4种5亚种的核型,对各种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的染色体   数目都是2n=24,全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所有种类,只有Hippophae   thibetana第8对染色体有随体,H.rhamnoidea ssp.sinensis和H.rhamnoides ssp.  mongo-  lica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0,为2A型,其余各种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特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披碱草属Elymus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6个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都是6倍体。它们的核型是:黑药鹅观草,2n=6x=42=32m+10sm;糙毛鹅观草,2n=6x=42=34m+8sm;大颖鹅观草,2n=6x=42=30m+12sm;疏花鹅观,2n=6x=42=32m+10sm;青海鹅观草,2n=6x= 42=34m十8sm;长颖鹅观草,2n=6x=42=34m十8sm。它们的核型属1B或2B型,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13.
新种R.shuichengensis L,Liao有两种核型类型,即基本型2n=2x=16=4m+2sm+10st(2SAT);杂合型2n=2x=16=4m+2sm+9st(1SAT)+1t(1SAT),其核型和近缘种R.trigonus Hand.- Mazz.核型相似,但其随体染色体短臂比后者更小而不同。新变种R.silerifolius var.dolicanthus L. Liao核型(2n=2x=16=4m+2sm+10st(2SAT)与原变种Var.silerifolius不同。根据形态和染色体的特征,我们认为本文中两个新分类群和R.Trigonus是国产毛茛组中x=8至x=7的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四川的窄瓣鹿药(Smilacina tatsienensis (Franch. )wang et Tang)和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 f.)Ker.-Gawl.)进行了核型分析和形态研究,它们的核型报道为第一次。麦冬的核型公   式为2n=2x=36=18m(4SAT)+18sm,并在同株植物发现它的三倍体2n=3x=54(为第一次   报道)和四倍体2n=4x=72的体细胞,证明四川绵阳栽培的麦冬为混倍体植物。窄瓣鹿药的核型公  式为  2n=2x=36=16m十10sm十10st(2SAT)。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小麦族11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小麦族11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冰草2n=4x=28=20m  +8sm;偃麦草2n=6x=42=34m(2SAT)+8sm;短芒大麦草2n=4x=28=20m+8sm(4SAT);吉林  鹅观草2n=4x=28=20m+8sm(4SAT);大芒鹅观草2n=4x=28=20m(2SAT)+8sm(2SAT);老芒  麦2n=4x=28=20m+8sm(4SAT);  披碱草2n=6x=42=32m+10sm(6SAT);  肥披碱草  2n=6x=42=32m+10sm(6SAT);羊草2n=4x=28=20m(4SAT)+8sm;纤毛鹅观草2n=4x=28= 22m(2SAT)+6sm(2SAT);鹅观草2n=6x=42=30m+12sm(4SAT);其中前5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17.
葱属粗根组5种材料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葱属Allium粗根组Sect.Bromatorrhiza Ekberg五群材料的核型。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有两个类型:第一类型是二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核型公式为K(2n)=2X=   14=2m(SAT)+2m+10sm,属2A型;第二类型是同源四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  核型公   式为K(2n)=4X=28=2m(SAT)+6m十20sm,属2A型。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有   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1,核型公式为  K(2n)=2X+   x'=22=(12sm+2t)十(1m十45m+1st+2t),  属3A型;  第二类型也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   体,能配对的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大体相似,不能配对的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   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有明显区别,其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罗伯逊易位,出现一条很大的染色体    和一条很小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2,核型公式为K(2n)=2x+x'=22=(12sm+2t)+   (3m+1sm十2st+2t),属3A型;第三类型相当于第一类型染色体的自然加倍,是双基数同源异源   六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B1B1,核型公式为K(2n)=4X十2x'=44=(24sm+4t)十(2m+   8sm十2st+4t),属3A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假秃房茶C. gymnogynoides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榕江茶C. jungkiangensis 2n=30+20m+8sm+2st;茶C.sinensis 2n=30=20m+8sm+2st以及变种淡红花茶C.sinensis var.ruolla 2n=30=20m+8sm+2st;均属2A核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组植物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所划分的两大类核型,即m和sm类与m,sm,和st类是与其子房室数,即5室和3室相一致的。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外部形态及生化分析,探讨了各种类的亲缘关系与系统演化途径,论证了茶组植物的原产地是位于滇、桂、黔毗邻交汇处的云贵高原,探讨了茶组植物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仲彬草属和鹅观草属几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仲彬草属2个种和鹅观草属3个种的核型,其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 Roegneria nutans,2n=4x=28=26m+2sm;R.abolinii,2n=4x=28=24m+4sm.R.aristiglumis, 2n=6x=42=32m+1Osm(2sat);Kengyilia tahelacana,2n=6x=42=36m(2sat)+6sm(2sat);K. zhoasuensis,2n=6x=42=34m(4sat)+8sm.根据核型特征,K.tahelacana和K.zhoasuensis两个六位体种归入K.engyilia属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江西、浙江、四川的万年青Rohdea japonica,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筒花开口箭     T.delavayi、金山开口箭T.jinshanensis以及弯蕊开口箭T.watti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筒花开     口箭、金山开口箭和弯蕊开口箭的核型为首次报道。万年青属的基本核型为2n=38=26m十10sm十 2st;开口箭属的基本核型为2n=38=26m+12sm,两者极为相似。本文还对万年青属、开口箭属 与其邻近属——铃兰属Convallaria、吉祥草属Reineckia、白穗花属Speitantha,蜘蛛抱蛋属Aspi- distra等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