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一位老师教学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生多少个蛋?”(六年制教材第七册第62页例5)在“想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把连除应用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例题是71页例3:“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生多少个蛋?”第二类例题是71页例4:“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去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3.
将组合图形采用分、补、拼三种基本方法转化成常见图形面积的计算 ,以利于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创新。如求右图的面积 ,你有多少种解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教师启发 ,所得解题思路分类如下 :一、分 :分成常见图形 ,求面积和。  解法一 :如图 (一 ) ,分为两个长方形。     4× 2 6× 7=50解法二 :如图 (二 ) ,分为两个长方形。     1 0× 2 6× 5=50解法三 :如图 (三 ) ,分为两个直角梯形。     (4 1 0 )× 2÷ 2 (5 7)× 6÷ 2 =50  解法四 :如图 (四 ) ,分为五个相同的长方形。   …  相似文献   

4.
课堂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简单应用题:用一根长16厘米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有位学生按如下解题思路进行了解答:16÷4×4=4×4=16(平方厘米)。这种解答对不对呢?执教者认为是对的。他的理由是学生内心已完全明白了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只是列式欠妥而已。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这道题是一道已知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的题。解题时,需先求正方形的边长。本题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6÷4)厘米。求面积的正确算式应该是16÷4×(16÷4).学生的列式中,16÷4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而  相似文献   

5.
据说,下面是一道“既繁又难”的问题:在同一条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同向而行.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4千米,甲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前进,乙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进.问乙车赶上甲车的前1分钟两车相距多远.这是一道追及问题,习惯思路是先考虑两辆汽车的开始位置,然后再顺着时间推算才能解出.也就是说,先求出追及所需要的时间:4000÷(60000÷60-45000÷60)=4000÷250=16(分),然后再算出追及前1分(即追了15分)时乙车已追赶的距离:(见图1)(60000÷60-45000÷60)×(16-1)图1=250×15=3750(米).因此,在追及前1分钟,两车相距4000-3750=250(米).以上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例题,对工程问题作一个小结,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或组织课外活动时参考。 一、工程问题的特点 例1 某工人4小时生产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生产几个? 20÷4=5(个) 答:平均每小时生产5个。 例2 某工人4小时生产完一批零件,平均每小时生产这批零件的多少? 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这批零件的个数,我们把它看作整体“1”,所以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7千克,丁同学的体重是35千克。这四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一般解法]根据“总数÷总份数=平均数”这一等量关系和题意可知,要求四位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先求他们的总体重。列综合算式为:(27×3+35)÷4=29(千克)。  相似文献   

8.
一天,小花猫遇到了一道题:16只小猴计划要摘192个毛桃,结果比计划多摘了80个。平均每只小猴比原计划多摘了多少个毛桃?小花猫想了一会儿,就开始解题:实际摘桃数192+80=272(个)平均每只小猴实摘桃数272÷16=17(个)平均每只小猴原计划摘桃数192÷16=12(个)平均每只小猴比原计划多摘桃数17-12=5(个)列综合算式(192+80)÷16-192÷16=5(个)“你的解法虽然对,但太麻烦。”小白兔走过来看后说。“难道还有简单解法吗?”小花猫不解地问。“当然有,你听我说。”“根据题意,多摘的80个桃是完成原计划192个桃后摘的,因为摘桃的小猴只数没有变,多摘的80…  相似文献   

9.
有些应用题,给出了一个未知数经过若干次运算变化后得出的结果,要求这个未知数。解这类题应从最后得出的结果出发,按照原题计算顺序的相反顺序进行逆运算,这种解题方法叫还原法。例1一个数除以2,减去15,乘以4,再加上10,得150。求这个数。分析与解:用还原法解答,采用上述方法,加上10得150,就是150-10=140;乘以4得140,就是140÷4=35;减去15得35,就是35+15=50;除以2得50,就是50×2=100。列综合算式就是眼(150-10)÷4+15演×2=100,这个数就是100。例2有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多0.8米,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少0.4米,最后剩下2米。这条绳子原来长…  相似文献   

10.
题目根据图中的条件,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分析与解:对两步及两步以上应用题,要先找出并算出中间问题。那怎样想中间问题呢?⒈从条件想起。从图中看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三个:一箱棒棒糖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每盒有8只。根据“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问题:每盒棒棒糖多少钱?⑴每盒棒棒糖多少钱?48÷12=4(元)=40(角)⑵每只棒棒糖多少钱?40÷8=5(角)⒉从问题想起。要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需要知道这箱棒棒糖的总价格和总只数,而总价格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这个中间问题。⑴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8…  相似文献   

11.
一、计算(36分)1.请口算,写得数:640+260= 156-97=121÷11= 1-1÷3=5×15÷15×5= (0.8-45)÷67=2.根据78×43=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43×0.78= 7.8×0.43=3354÷0.43= 33.54÷0.78=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1)7000-3690÷18×25(2)2.5×1.25×32(3)(14+56-13)×12(4)(45+14)÷73+710(5)[1-(12-14)]×234.求未知数x的值:(1)x-0.8x-6=16(2)x-26=26(3)2∶13=x∶355.请列式计算:(1)6除1.5的商加上3,再乘3,结果是多少?(2)一个数与它的50%的和等于7.5,求这个数。二、填空(10分)1.一个数由7个亿、3个千万…  相似文献   

12.
(一) 题例:某人从山下到山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再从山顶到山下,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求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解:设山下到山顶这段山路长X千米,那么,某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是: 2x÷(x÷4+x÷5) =2÷((1/4)+(1/5)) =4(4/9)(千米) 一般地,本题可作如下推广: 命题:一运动物体行走一段路程,这段路程被平分成n小段,运动物体在每小段上行走的平均速度分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怪题:在一个面积为10平方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圆的面积。adrr可是我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求出半径r。这时我想到了d=2r=a,所以r=a2,那么圆的面积:S=3.14×a2×a2=3.14×a2÷4=3.14×10÷4=7.85(平方米)即先求r2,再用S=πr2求圆的面积。这时,老师又问10÷4表示把这个圆的面积平均分成了几份。在老师的提示下,我又把圆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的面积就是10÷4(平方米),而每一份都是一个边长为r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r2,所以r2=10÷4(平方米),从而得到圆的面积:S=3.14×(10÷4)=7.85(平方米)我们还可以假设…  相似文献   

14.
一次数学课,教师让学生用多种解法解答下题。如下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单位:厘米),面积为24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解题时,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有三种: (24÷3一4)×3÷2 24一(24÷3+4)x3+2 (24一4×3)÷2于是,在列这三种算式的  相似文献   

15.
在除法运算中,为了简化运算步骤,我们常常教学生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m倍(m为正整数时,扩大10~m倍,m为负整数时是缩小10~m倍)。例如计算: (1) 0.75÷0.25=75÷25=3 (2) 3500÷500=35÷5=7但在求余数的除法运算中,  相似文献   

16.
“甲组3人割草24千克,乙组2人割草6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当学生列出下列算式时, 算式一:(24÷3+6÷2)÷2=5.5(千克) 算式二:(24+6)÷(3+2)=6(千克) 教师如何进行讲评呢? 如果只是从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说明算式一错误,学生肯定一知半解,甚至迷惑不解。因为在他们脑海中,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就是等分关系。从感知基础上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就是移多补少。现在从二组中各取1人的平均割草量进行移多补少的等分,为什么错呢?如果不错,那么计算结果为什么与算式二不同呢?所以这个困惑单凭数量关系进行讲评说服力不够。我在教学时借助图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计算:3×2÷5+0.4+9×4÷10+1.6+21×6÷157×10÷25+1.2+8×14÷35+22÷55=      . 2.已知-2mxn3与12m4ny是同类项,那么代数式(5x2-4y3-2xy2- 3x3)-(-2x3-5xy2-3y3+2x2y)的值等于     . 3.某种玩具由两个正方体组成,如图1,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cm和 2cm,现要在其表面喷涂油漆,已知每cm2需油漆5g,那么,喷 一件需     g油漆.   图1           图2 4.兰芬家住房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今拟在客厅和两间卧室铺木 地板,共需木地板     m2.(用代数式表示) 5.如…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A)。解答时,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解的,即:(扇形面积-小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扇形面积)=(3.14×22÷4-2×2÷2)+[(4+2)×2÷2-3.14×22÷4]=4(平方分米)。针对学生的一般解法,我及时启发:“谁还能找到别的解法?”这时,一个同学很快黑板上列出4×2÷2=4(平方分米)这样的算式来。同学们感到惊讶,于是纷纷要他说出列式的理由。他说:“我是先把上面扇形中的阴影部分移到下面扇形中来,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说着,他在黑板上画出了移动后的图形(图B)。同学们看了,都恍然…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片断一:师: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出8个算式,其中包括“1-2=?”和“1÷2=?”)师:今天,我们不研究“1-2=?”,先来研究“1÷2=?”。在算式“1÷2=?”中,1和2分别是什么数?生:被除数和除数。师:(出示:8÷4=?)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生: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表示求8里面有几个4。师:能说说“4÷2=?”的意思吗?生:把4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  相似文献   

20.
吕岚 《良师》2004,(17)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计算要讲清式理 , 。 例 1 计算后讲清式理 497+ 399-114÷3 ( ) 解 497+ 399-114÷3 式 理 :从 整 体 上 看 ,本 题 是 : ( ) =497+285÷3求 两 个数 的 和 ,497是 已 知 的 第 一 =497+95 个 加 数,另 一 个加 数 是 399减 114 =592 的 差除 以 3所得 的 商。 例 2 说明下式的式理 然后求出结果 , 1065-4180÷ 39-35 ( ) 式 理 : 从 整 体 上 看 , 解 1065-4180÷ 39-35 : ( ) 本题 是 求 两 个数 的 差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