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都塞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如何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职能这一目的出发,以“总问题”研究方法为基础,坚持“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论”的原则,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存在着从信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总问题的意识形态时期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总问题的科学时期的“认识论的断裂”,并由此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历史无主体论”的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争论。围绕对他的“断裂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认为他的理论使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的质疑和批评,阿尔都塞在承认他犯了理论主义的错误和展开自我批评的同时,为他的命题作了辩护和进一步完善。准确理解他所提出的理论命题的内涵和他对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们深化和认识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匈亚利著名哲学家波兰尼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知识”概念。诚如他所说:“主要是针对科学知识的本质及其合理性所作的一个探讨。”①但是,他的研究却引起了科学领域以外范畴广泛的关注,并生发出一些新的问题。他的理论也为教育学界所重视,特别是他作为个人知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新观点。他在1857年到1858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中就概括性地提出,“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对科学这种生产力作了明确的规定:把自然  相似文献   

4.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法论论点一“怎么都行”.他提由了“反规则”,意指两种情形一种是提出同公认的且又得到高度确认的理论不一致的假说,另一种是提出同完全确凿的事实不一致的假说.他通过反驳被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的“一致性条件”原理和“事实自立性”原则来确证自己的论点.由无政府主义方法论进而阐发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科学观.他提出了“不可比性”原理,扩展了无政府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狄拉克的一生说明科学理性主义基本观点贯穿在他的全部科学创造活动中 ,用他的物理学创新理论达到了科学理性主义的现代哲学高度。而他的“理论结构之美”的真理观又恰恰是他的科学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伊姆雷·拉卡托斯,英国著名的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博取波普尔和库恩学说的合理成分建立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提出了新的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以及如何判断科学理论的进步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 ,即“依法治国 ,振兴中华”。而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 ,他提出 :五权分立是“五权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权能分开是“五权宪法”的基本理论 ;阶段发展是“五权宪法”的实施原则 ;三民主义是“五权宪法”的基本内核 ;地方自治是“五权宪法”的中心内容等科学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人类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9.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比利时化学家、物理学家伊里亚·普里戈金(I.Priqoqine)教授,在授奖仪式上,诺贝尔委员会的发言人赞扬他使“科学重新充满活力”。今天当我们阅读他的著作,了解他的生平与科学思想时,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评价的意义。在二十世纪的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当中,普里戈金是极不寻常的,他所关注的问题,他的理论视野,他的科学成果的意义都远远超出了科学界。人们称他为“热力学的诗人”,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筑师”,是“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重新装到一起”,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对话”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培根的名言     
培根是英国十六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 )。他最先提出了实验科学理论 ,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是世界思想史和科学史上罕见的代表人物。正如人们所评说 :“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 ,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和技术革命的象征。”他的名字 ,早已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一起 ,享誉整个世界。培根的一生 ,充满传奇色彩。他虽然出身寒微 ,但一跃而为英国掌玺大臣的儿子。在仕途上 ,他屡屡受挫 ,后来又奇迹般地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法律顾问 ,直至升…  相似文献   

11.
伊姆雷、拉卡托斯被认为是“他那一代人中最重要的数学哲学家”及“我们这个不可思议而且不安宁的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拉卡托斯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列·符·赞可夫是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从1957年到1977年的20年中,他领导着原苏联普通教育研究所中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开展了小学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先后发表《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理论专著150余种。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对教学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邹亚琴  瑛子 《江西教育》2003,(11):31-31
列·符·赞可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他先后发表了教育理论专著150余种,其中《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在苏联被誉为教师必备书。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确切的论证,并对如何创设最佳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和教师的谈话》是以较通俗的形式,解释和宣传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素质教育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如何将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成为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则仍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有力探索。从科学理论创造中汲取养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无疑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素质的内涵固然是多维的,但核心和关键却是人的思维的创造力。科学理论不是事先存在于自然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而是人类根据事实创造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益于他的“思维的自由创造”。科学家“根据他的怀疑、他的猜想、他的理论、他的想法、他的灵感来盘问自然界”,①以此创造科学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科学创造中最富…  相似文献   

15.
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依托的。教育家们在构筑自己教育理论的同时,不可回避地要考虑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等等哲学命题,对这些与教育相关联的哲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反映着其教育理论的哲学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五·四”以前留学美国时,曾笃信他的老师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说教。而回国后的教育实践,使他认识到杜威的那套教育理论在中国这块半封建、半殖民地上是行不通的。他把杜威的唯心主义教育思想“翻了半个跟斗”。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必须把它放在这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也应在掌握这一理论精髓上下功夫。邓小平教育理论无不闪耀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如他在“左”的思想严重束缚人们头脑的时候,大胆推翻“两个估计”,开了思想解放的先河;他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整顿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推动了教育系统的拨乱反正;他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他一…  相似文献   

17.
卡尔·莱蒙德·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他关于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发生过巨大影响,构成了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理论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而提出的。后者重视归  相似文献   

18.
丁文江是中国近代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有着独到见解。他提出“科学万能论”,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均衡发展的观点,重视科学人才培养,一生致力于弘扬科学、发展科学的事业,亲自创办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对促进当时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科学(自然)骨于教师培训”,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有所认识,结合认真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文集,深感他的教育理论对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注重让学生“亲知”《墨子》中提出三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即:“闻知”、“说知”、“亲知”。陶行知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是在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历史性的理论建设目标。在推动唯物史观中国化实现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立足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使其理论内核得到“再创”、理论形态得以“改铸”,而使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中国”的“指导规律”,他为传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