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2.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宗师在创建截拳道之前,是一个忠诚的咏春功夫修习者和教授者,那时的李小龙一直坚信咏春功夫能让他在一些实际的打斗中取胜。时间到了1964年,李小龙由于坚持教授一些非黄色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与人生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的身体创造理论,对"李小龙功夫身体现象"及其背后成因进行一系列新的探查。研究认为,东方文化场域"规训"、自我关怀与"褶子"意识的激发等三方面因素先后勾连催化了李小龙功夫身体的养成。其中,家庭曲艺氛围、本土拳种文化与香港时局所构成的"场域"给李小龙以传统武技、精神的"训诫"与熏陶;移居北美后,西方哲学的学习与体育科学的运用分别给寻求"自我技术"的李小龙以现代化态度与身体形态上的改观,为其功夫的革新奠定了意识与结构上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诸多拳术"相遇"、身体"新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褶子意识"被激发,触发了他对各类拳术思维的"识别"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的反思,造就了他鉴"诸家之法"革旧武术成新学的功夫思维与体系,进而形成了其功夫身体。研究进一步认为,多拳种实践背景、实战能力、身体危机、关怀自身、自我技术、哲学思维、"褶子意识"与创新力,是其功夫身体养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1965年李小龙回香港的时候,我有幸拜会了他。那时香港人对李小龙的武功还不怎么了解。尽管当时他的电影已数次打破票房纪录,但由于他很少当众表演功夫,因此他的影迷们经常怀疑:李小龙的功夫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7,(1):65-65
周星驰拍了一部电影叫《功夫》。主演《功夫》之外,他喜欢练功夫。练功夫之外,周星驰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周星驰便用心演绎功夫。演绎功夫后,《功夫》又让周星驰获得了意外的功夫。……其实,周星驰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功夫。  相似文献   

6.
从一代猛龙的故乡中华大地,到东洋彼岸的美国;从马来西亚日本、南斯拉夫,到澳洲的新西宝。"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多年来一直鼓和激励着无数功夫爱好者,造就着一代又一代的手小龙生导功夫精英。为了帮助我国读者及时了解海外武刊动态,为众多热爱军小龙如青少年朋友打开一扇放眼世界的窗口,我们特别根据1998年最新出版的海外著名试刊〈功夫精深〉编译了这篇文章。一、收藏之王、研究大家这里,首先间读意推介三位极具代表性的"李小龙藏品"收藏之王与研究大家。他们都是拥有世界合国丰富的"李小龙品"的资深收藏家和杰出的李小龙生平研究…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二、世界李小龙迷大观以下是世界各国的12位李小龙迷和有关他们的简介,通过这些简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小龙在世界各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广大青少年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1、杜加金·穆拉哈撒尼(南斯拉夫,科索沃)现年29岁的杜加金原籍阿尔巴尼亚,从事截拳道研究与练习已颇有些年头了。他的收藏品包括欧洲各国出版的有关李小龙的杂志、书籍、海报等。他认为功夫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功夫影星。杜加金鼓励自己像李小龙般进行肌肉训练,通过长期坚持训练,他现在已能摩仿…  相似文献   

8.
文明 《精武》2005,(6):26-27
李小龙年纪轻轻,便已功夫精绝,许多人感叹他是不是得了秘笈,于是他的训练方法也就成了众多功夫爱好者的追求。笔者根据李小龙的训练日记“复制”了他的训练方法,以供截拳道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剑 《精武》2006,(6):13-15
李小龙的功夫,不只是身手敏捷再加上了些拳击类的现代搏斗技术。其实,李小龙也掌握内家功夫的精髓——内劲,他很小就学习过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这些在李小龙的一些记录片上可窥端倪,其书籍中也提到了有关的观点。他的拳法、腿法爆发力强,速度快得出奇,这就是运用内劲发力技巧的缘故。他在电影中的动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6,(11):F0003-F0003
李小龙的拥趸们熟悉了这位“截拳道”创立者惊人的功夫,熟悉了这位在海外掀起“中国功夫电影”热潮的创新者的尖叫与凌厉身手。但李小龙作为一位标准的东方美男子,他还引领着时尚,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功夫、电影表演还是穿着;李小龙都喜欢打上“BRUCE LEE”的品牌,以展示自己独有的魅力与性格。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访谈中,李小龙的姐姐李秋源首次透露,他的父亲李海泉从来就不希望李小龙成为“功夫人”。记者:您的父亲在香港是一位粤剧名伶。他受过专业戏曲学校的训练吗? 李秋源(以下简称李):我父亲从没有像其它人一样进过戏校。他所有的功夫都是师父单独、亲自传授的。记者:您父亲是怎样成为粤剧演  相似文献   

12.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主演:陈国坤、寇振海、于承惠武术指导:马中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斥资5000万拍摄的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将在奥运会前夕与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生平故事,由扮演电影《功夫》中斧头帮帮主的陈国坤饰演李小龙。《李小龙传奇》已被央视列为重点推荐剧目,从2008年初开始,央视将在全国邀请大批李小龙影迷,并举行相关活动,为该剧预热。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定 《中华武术》2007,(3):9-11
何谓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可以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一、振藩功夫是在"振藩国术馆"中传授的道馆式李小龙武技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小龙并非只因为电影而被称之为功夫巨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掀起了"武术革命"的浪潮,而电影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美国Hip—Hop音乐界最优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歌手之一,Ice Cube(艾斯·库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与武术界的李小龙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7.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18.
截拳道探奥     
李小龙从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霸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武术大师,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天,人们要问的已不是李小龙曾经取得多少成功,而是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探讨李小龙的成功之道,不仅是当今武术界正确评价李小龙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和创新李小龙截拳道文化遗产的一项庄严的任务。 首先,李小龙找到了一条把哲学同武术(即本质)相结合的道路,他把西方产生的思辩学,同中国古典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适合自我的庞大搏击思想理论体系(即截拳道),并用这种自强不息的抗天斗地的奋争精神去鼓舞全人类,使千百万功夫爱好者都自觉不自觉在按他的思想方法去思维,按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甚至按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当今武坛再没有一个像他一样“不但精通各流派武技,而且还是位独具个性的功夫电影表演艺术家”(木村语)  相似文献   

19.
澄宇  健翔 《中华武术》2004,(8):9-11
1973年7月20日,伟大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与世长辞。给全世界热爱他的无数影迷、功夫迷留下无尽的遗憾。英雄猝然远去,传奇经久不衰。这位曾叱咤国际影坛和武坛的青年截拳道宗师,从此成为永恒的偶像。三十多年来,李小龙热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0.
金澄宇 《中华武术》2003,(11):46-48
李小龙亲笔中文书信金秋首展内地 今年11月27日是“功夫之王”李小龙诞辰63周年纪念,10月金秋,在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的叶问堂(为李小龙师傅叶问建立的纪念堂),展出了一系列李小龙生前的照片和他所编著的书籍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三封静静陈列在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