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反映通过文学作品实现。德国土耳其裔作家在移民大背景下创作的跨文化文学作品不仅成为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德国土耳其裔作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认同能够极有成效的推动外国人与德国人相互融合。本文首先对德国土耳其移民背景进行概述,然后以德国移民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土耳其移民文学作品为视角,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探讨土耳其移民德国出现的种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我的名字叫红》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红》讲述的,是16世纪伊斯坦布尔的细密画艺术遇到来自欧洲法兰克人的绘画艺术冲击时的情形——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处于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公元前称拜占庭,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此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囊中。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7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198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小说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4日,由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土耳其并没有作为创始会员国的身份加入北约,而是直到1952年2月18日北约第一次扩大时才被纳入进来。美国从筹建北约时坚决拒绝土耳其加入北约,到最终支持并帮助土耳其加入北约,显示了它在战后冷战的大背景下对外战略的转变,同时通过支持土耳其加入北约,美国给予了土耳其安全承诺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每月资讯秀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2006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在颁奖公告中,瑞典文学院称帕慕克“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帕慕克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代表作有《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学术“四大天王”自从中央台的《百家讲坛》推出学术讲座后,易中天、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像明星一样被称为中国新一代的四大天王。这种现象说明青年人开始关注学术,但不应该无意识追捧,应该有更成熟的…  相似文献   

6.
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是历史上"最自我撕裂的国家",东方与西方(或称传统与现代)是土耳其知识分子一再重复表现的重要主题。作家帕慕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了土耳其从全盘西化到目前伊斯兰复兴的整个过程,认为未来土耳其的道路既不是全面西化,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一种使东方与西方可以结合在一起新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网消息: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另外11位世界级作家11月3日联署声明,抗议捷克媒体对该国出生的大作家米兰·昆德拉充当告密者的指控。签名声援昆德拉的作家中,包括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土耳其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的发展道路作为一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态:一是凯末尔主义的激进世俗化;二是以世俗民主制度为基础的温和伊斯兰主义。土耳其能够发展出一种模式,首先在于它成功地进行了民族建构(民族主义),它涉及到的问题,是作为传统帝国统治民族的土耳其人如何在后帝国时代建立新的民族认同。对土耳其模式的两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对土耳其政教关系(世俗主义)的观察,它涉及到的问题是土耳其如何通过世俗化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土耳其政教关系的发展反映的是土耳其模式的动态性。只有综合看待上述内容,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土耳其模式。总结和研究土耳其模式对于中东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生活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中,他关注土耳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民主自由问题上坚守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帕慕克重视传统文化,但又不拘泥于一味的泥古,而是主张在坚守土耳其文化灵魂的基础上积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土耳其当代最富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帕慕克的小说集中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纯真博物馆》以主体直觉经验抗拒线性时间流逝的方式集中体现了一种西方现代时间意识;作者也通过收藏这种方式展示了土耳其的现代境况,表达出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惋惜,并期望以此方式来纪念土耳其已经逐渐失落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小说旨在通过叙述实现时间与自我的统一,挣脱线性时间的束缚,实现个体存在与民族历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始于1919年5月,至1923年胜利结束的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是在殖民地附属国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土耳其的压迫,作为殖民地附属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一个榜样,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它为世界上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进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从几个方  相似文献   

12.
《北京青年报》消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最新散文集《别样的色彩》由世纪文景出版公司引进出版。2008年5月下旬,当帕慕克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业内及读者就对这部作品有所耳闻,但正式在国内引进出版直到  相似文献   

13.
希土战争,通常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20年至1922年希腊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它从希腊军队登陆伊兹密尔开始,直到最后签订木达尼亚停战协定,前后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希土战争是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十月革命的继续和重演。它由英国人出钱、出枪、出弹药,由希腊出人,两国联合对土耳其的民族斗争进行武装干涉。对此,土耳其的一位军官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打击我们的是希腊的手套,但里面却是英国的手。”  相似文献   

14.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在叙事上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别具一格的高超叙事艺术,运用新颖独特而不晦涩的叙述模式蕴含深广的文化内容。通过探寻《我的名字叫红》这部作品多元的限知叙述视角、圆中圆与倒叙的叙事结构和通俗悬疑故事下深含的宏大叙事等就能明晓它既得到广大通俗读者的喜爱,又能敲开诺贝尔文学奖大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THE排名:41"为了培育创造力,我们与规范和程序挥手告别。"土耳其科克大学成立于1993年,是位于伊斯坦布尔的一所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尽管这所大学建校才11年,但已拥有4600名本科学生,1100名研究生,超过490名教职员工。科克大学在国际出版物方面是土耳其大学前三强之一。它吸引了一大笔投到土耳其大学身上的欧盟资金,金额总数在所有大学中排第二。科克大学的建立得到了世界著名基金会韦赫比·科克基金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小说具有更新现代小说叙事传统,恢复小说与人类经验、小说与历史联系的意义。悬疑推理的外观从形式上满足了现代人对知识的渴求,插曲式结构使之成为一种知识型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仿史学叙事实现了小说与集体意识的恢复,表达了土耳其民族面对文化冲突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伟大而倒霉的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家里。小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脑子里有一股狂热的报国理想。他参加了无敌舰队,参与了抗击土耳其侵略的战争。他身体不够强壮,武艺不够高强。在和土耳其军队作战时,他迫不及待首先跳上敌人军舰,而后继者没有跟来,他被土耳其士兵包围,身负重伤,左手致残。接着他又参加了占领突尼斯等战役,并屡立战功,得到元帅的嘉奖。可是当他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即将成为将军的美梦时,在归国途中遇到海盗,被俘后卖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一个做着将军梦的人沦为奴隶。后来还是一个神父募集了一…  相似文献   

18.
记住的理由     
我在土耳其馆,临出门,买了一只徽章,红色,上有一弯新月和一颗星,是土耳其的国旗。买这样一个小小的礼品,纯粹是喜欢这样一个国家,为记住它。 土耳其这个国家,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它。能记住,可能是觉得名字好玩。我们小时候,嘲笑一个同学土,就叫他“土耳其”,这是没有道理的,难道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土”字?  相似文献   

19.
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正如它的地理位置一样,教育及相关制度同时保留了东、西方的特点。走进土耳其的私立小学,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土耳其小学教育的特点。以他国教育之长,补我国教育之短,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域外之吟     
<正>依风小语本期"时文英华"为大家辑录了一组外国散文和诗,分别是美国作家帕梅·拉佩里·布莱恩的散文《母亲的蓝色药瓶》,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散文《就像恋爱中的人那样》,土耳其作家内迪姆·居赛尔的散文《伊斯坦布尔,我的女人》,以及韩国诗人郑芝溶的诗作《白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