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2.
郭玉杰 《精武》2007,(9):F0002-F0002,I0001,I0002,64,65
自"悟拳"在《精武》发表后(2005年第10期),在读者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如何以"悟拳"的内养功法,达到祛病强身,在养生的同时,又生出搏击自卫的能力,筑基功是必经之路。拳经曰:"要把骨髓洗,先从桩功起"武功的筑基功是以桩功为主,以桩功增强内气内力,从而达到精满气足、体质改变。悟拳的筑基功,是以"六球五行庄"和"九龙盘"为主要的筑基功法。  相似文献   

3.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4.
李文彬  杨维 《武当》2001,(5):25-28
鹰捉的涵义和作用:桩功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特有的静功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桩功三体式诸多技法的运用,是形意拳动功筑基功夫,也是对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基本技法的体验和掌握过程,是为了练形意拳打好基础的一趟拳。经云:“起手鹰捉。”正说明锻炼形意的各种拳法都要从它开始,所以人们称为形意之母拳。说“三体式是母式”,“鹰捉是母拳”,两者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李宏  王志强 《武当》2004,(8):25-27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日:“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6.
张笃新 《精武》2003,(3):38-39
桩功是一门拳术的根基,也是内气内功之源。桩能立脚下之根,调理精气,打通任督二脉,通运大小周天,吸收天地之精气凝于丹田,充盈贯注于筋经骨脉之中,在技击实战中可释发出非凡之能。  相似文献   

7.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9):27-30
一、桩功(一)动桩功动桩功是九宫八卦拳的桩功系列功法,原传名为“揉球功”, 亦称“云球功”,共八式。此功是在练好静桩功,获得充足内气后,在内气的催动下以意念传神达形,引动手臂带及身体,云球打圈,行气传力,外动内静的内功功法。动作歌诀曰:舒顺自然,妙生意趣,静动慢快,刚柔相济,拧摇翻展,缓中寓急,内气运行,乾  相似文献   

8.
李文奎 《武当》2009,(3):21-21
桩功,作为太极拳筑基、增功之有效手段,深受历代太极拳家所倚重。由于个人所学不同,体会各异,因而各太极拳家所练、所传功法也不尽一致——名称不一,练法不一;有的名称相同,练法不尽相同,正所谓殊途同归。总的来看其最基本的要领和最终要求,都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王辉璞 《精武》2007,(4):40-41
桩步又叫桩功,因桩功是拳术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功夫,所以它既有强壮身心(能使体内的中气保持中正安舒)之功,又有稳定平衡之能。太极拳中有很多桩步练法,这里只介绍吴氏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四种桩法。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二、功法桩功法桩在少林大金刚拳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其桩功包括:马步、弓步、仆步、歇步、四六步、跟步单腿独立平衡,以及活步碾桩、养生吐纳桩等。本文所介绍的静止桩功及活步互换型桩功练习,均属于与拳法实战动作密切相关的强化性桩功训练,因此其训练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桩功的不同形式、方法及手段的训练,以达到在形体规范基础上的身体坚实  相似文献   

11.
谢怀宇 《武当》2003,(9):45-47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注曰:筑基者,身为丹基,筑之使固也。橐(?)者,筑基之具也。古云:“筑基先明橐(?),炼已须用真铅”是也。玄关者,丹之门户也。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必须追取,乃过丹  相似文献   

12.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1):56-57
其九层为:真阳萌发,子升于后 筑基补漏在小周天功毕之后,才完全达彼岸。笔者把补漏筑基之境达一阳复生(活子时)专门划归一步,让修士明了筑基之不易。筑基也分二小步。先由性宫入手,接宇宙全息(炼何门派,接何派本尊),安神祖窍,收心炼己,直到玄珠如黍米出现,光灼灼,明圆圆,亮晶晶,性光灵明,明心见性之后方可性命双修。有人说:明心现性是佛教术语,  相似文献   

13.
王志远 《武当》2004,(12):15-17
内家拳《拳桩因果诀》说:“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内家拳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强弱对胜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逍遥和气功     
唐爽 《武当》2009,(5):45-45
本功法由道家传统“周天术”及“红砂掌”内劲的基础上改进演化而来,具有调本固元、凝神炼气、以气养心之功效。功成之后,可使精气神三元相协,心力强盛,是进一步修炼其它功法的筑基功夫。功法传统古朴,见效快且不会出偏。若能配合子午流注学说,按时练习则功效愈神,亦可根据需要加练排打外功,日积月累可练就金钟罩体之境。  相似文献   

15.
杨维 《武当》2003,(4):16-18
一、桩功有抻筋拔骨,静中有动的特点 形意拳的桩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武术谚语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关节才能灵活,肌肉伸缩力大,尤能增加弹性和爆发力。运用到技击上,才能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三体式桩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这正是构成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实际上,这一特色是从站三体式桩功就开始得到训练了。  相似文献   

16.
吴宪民 《精武》2006,(8):20-20
所谓桩功者,即立身如桩之深埋地中之意也,故名。桩功在心意门列诸法练习次第之首,向无文字记述法要,属口传身授之艺,非心意门入室弟子鲜窥其径,今就个人平素验证,略陈端绪,与有志者共之。盘法每日不拘时间,择空气清新之地,静心敛气,束身侧拧蹲踞。鼻尖,膀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龙身之势。谷道  相似文献   

17.
从音韵、造字、考古、历史、民俗等方面,以武术人类学视角,探析了桩功之“桩”的原始名称、本质特征。结论:桩功之“桩”的原初是表示巫师在旋转而舞,用"卍"符表示;桩功之“桩”的音韵是“uo、uan、uang、ong”等“合口呼”音韵;桩功之“桩”的声母是“z、c、s、zh、ch、sh”舌尖前、后声母;桩功之“桩”字是“卓、蹉、傞、蹲、桩、戳、串”等动词性质的形声字,用来描述武师(“卓”描述舞师,“蹉”描述巫师)发出雷音;桩功之“桩”来源上说并不是木桩之“桩”;桩功之“桩”的本质特征为心身聚变——变化要素为神人敌,变化标志是流畅感,变化效果是聚体能。  相似文献   

18.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少林桩功     
曹洪涛 《精武》2003,(1):27-27
少林桩功是少林拳术中重要的基本功练习法之一,其内容主要有功法桩(四平马步桩),技击桩(实战桩步),短马桩(南派少林又称“地盆”),梅花桩(五根木桩组成)、七星桩(七根木桩组成)和独木桩(一根木桩)等等。  相似文献   

20.
翟维传 《武当》2003,(10):22-22
一步功法: 太极技艺要提高,桩功修练为主导。基础定步混元桩,身法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