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宋代冗官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官在历朝中以宋代为最。宋代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均未得到解决。宋代的科举制和恩荫制与冗官问题具有直接联系,但从深层上透视,冗官是宋代独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立国政策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3.
冗官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宋代近三百年间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宋代独特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冗滥的恩荫制度以及广泛的科举取士制度是造成官冗的内层原因,而裁减冗官问题本身所涉及的困难也是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考课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变法中不可缺少的人事制度的改革。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看法。理财必先理官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长编》卷二二○)。学者多据此论断:王安石变法是一次理财运动。但是,靠谁来理财呢?这是变法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王安石非常注意的一个问题。王安石从作县官  相似文献   

5.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6.
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首中秋词,历来腾播人口,撼人心魄。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异清  相似文献   

7.
韩维(1017—1098)宋代诗人,字持国。雍丘(河南杞县)人。因门荫入仕。欧阳修荐为检讨,知太常礼院,出判泾州,后召为知制诰。宋神宗初,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州郡,召秤门下侍郎。后以太子少傅致仕,宋哲宗绍圣中,坐元祜党籍谪均州安置。元符初复官。因曾封为南阳郡公,其集名《南阳集》,计之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史》有传。宋人曾季狸称其诗“雍容简远”(《艇斋诗话》)。《寄孔宁报》诗云:“雨滴庵上第,风乱窗前  相似文献   

8.
《宋史·儒林传·杨万里传》载杨万里曾向丞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60人才,“淮次第擢用之”。周汝昌先生《杨万里选集·前言》将此事系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杨万里”条又云:“(淳熙)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今案:杨万里向丞相荐人才之事本在淳熙十二年(1185),不在十三年;所荐乃60人,而非16人,迁枢密院职乃在荐人才之后(次年),而非其前。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钞本《诚斋集》卷113《淳熙荐士录》,  相似文献   

9.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载“范文正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与,乃献诗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即荐之。”据此,这两句俗谚源出这么一个故事。“近水”二句口耳相传已近千年,《人民日报》1983年8月15日第三版《“吴老别”的故事》中提到管户口的老吴不为儿媳的户口开后门,写道:“老吴总是摇头说:‘咱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群众背后不戮断咱脊梁骨才怪哩!’”此例即是一证。诗句成为俗谚者不少,宋陆游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今世所道  相似文献   

10.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诗歌,收在《柳河东集》卷一“雅诗歌曲”和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古今诗”中,加上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外集补遗的一首和笔者在宋人蔡正孙的《诗林广记》中发现的佚诗一首,总共是一百六十五首.笔者  相似文献   

12.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关于他的籍贯,《中州集》卷三《党承旨怀英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事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金史》卷125《党怀英传》(以下简称《本传》)同.据《金史》卷26《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冯诩为倚郭县,即今之陕西大荔县.党怀英《题张维中华山图》诗:“故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 也肯定祖籍为冯翊的说法.《(雍正)山西通志)卷65《科目》“大定十年进士” 条有曰:“党怀英,马邑人,徙奉符.” 与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4.
古小诗品味     
春回大地,何时而回?谁人捕捉到了“春回”的具体时刻?晋人谢灵运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有如卧床多日之病夫始出外界,见春已迟于他人。宋人王安石观察曰“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唐人韩愈比之捕捉得早,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呈张水部》)。宋人苏轼偏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但鸭知水暖春回已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同前),为时已晚。中唐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  相似文献   

15.
川剧《拉郎配》实有本事,而且此类事在历史上曾接二连三地出现。已有人指出,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元代后至元丁丑(1337),“民间谣言,朝廷将采童男女以授鞑靼为奴婢,且俾父母护送,抵直北交割。故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即合”(《南村辍耕录》卷9《谣言》)。接下来的一次发生在明朝隆庆戊辰(1568),“有私阉火者张朝从大江南渡,假传奉旨选宫女。浙直一路,不问良贱富贵,一语成婚,舆从傧相无从雇倩,亦如至元故事”(《坚瓠集·甲集》卷1《谣言》)。偶读《高丽史》,发现在这两次“拉郎配”之间,在邻国高丽民间也曾“演出”过相似的一幕。《高丽史》卷54《五行志》二云:  相似文献   

16.
论柳永词     
一、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五夫里人。祖父柳崇,是五代末年的“处士”。父亲柳宜,本仕于南唐,入宋为沂州费县令,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约生于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距北宋开国仅二十多年。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在真宗、仁宗两朝。《石林燕语》卷六和《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都说柳永登第的时间是在景祐元年(一○三四)。宋翔凤《乐府余论》亦谓柳永“及第时已老”。《福建通志》卷一七五,说柳永登第后“调睦州困练推官。皇祐中(一○四九—一○五四),历任屯田  相似文献   

17.
新近由中州书社出版的关履权《两宋史论》中说:宋代定官制杂乱,重床叠屋。真宗时,一次所裁冗员便达十九万五千多员。并说:宋祁在《景文集》卷二十六上称:“南宋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关于宋朝官员的人数,曾巩在《元丰类稿》卷三十《议经费》中言:“(真宗)景德(年间)官一万余员;(仁宗)皇祐(年间)二万余员;(英宗)治平(年间)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余员,总二万四千员。”李心传在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先生在《咬嚼字》一(高语二册)中阐明了“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并“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推敲”的典故最早当见于唐人韦绚撰《刘公嘉话录》(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见于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人计有功《唐诗记事》、阮阅《诗话总龟》。阮阅之言最为简洁:  相似文献   

19.
潘大临,字邠(兵)老,原籍浙江,祖辈迁居黄冈。大临之父潘鲠,字昌言,举宋元丰二年进士,授蕲水县尉,迁和州防御推官,再任江西瑞昌知县,吉州军推官,汉阳军酒税。佗生性耿介,为官清正。张耒给他写墓志说:“其宗正,其言文,其居家孝友,其为吏惠爱。”他所留的著作有《春秋断义》十二卷,《讲义》十五卷,《易要》三卷。其弟潘更,字彦明,以解元成进士,也有文名。兄弟两人都是苏轼的好友。潘鲠长子大临,次子大观(字仲达),  相似文献   

20.
萨都剌的一生,是将诗歌看作比作官还重要的事业来从事创作的。在《雁门集》中,到处提到写诗的事。他有一句名言:“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晓上石壁滩》),他把生活中获得的诗意,看得如同得官那样值得欣喜,那就无怪乎他在诗中反复提到作诗之苦乐了。例如,翻开《雁门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诗句:“吟诗思苦家人骂,捣药声高邻舍闻”,“何如与子谈诗夜,雪冻空林落归柯”(《休上人见访》),“酒热春如海,诗闲日似年”(《题高秋泉诗卷》),“山鬼每惊诗句险,客怀惟恨酒杯乾”(《陪张子寿御史游古竹堤》),“官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秦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