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2003年版)73页中的[实验4—9]和[实验4—10]是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实验。对该实验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者探索研究的课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观摩教学比赛过程中,一教者在给学生演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中,他按照教材上的装置,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然  相似文献   

3.
电磁感应的知识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受仪器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只能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无法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笔者改进了原有实验,补充了两个操作简便的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1 强化参与意识 ,启发学生思维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 ,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在实验教学中 ,教者需精心安排 ,全面构造 ,多设计启发性实验 ,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质疑 ,帮助其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之中 ,使之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后 ,教者可出示一道例题 ,一粗细均匀长 1 0cm的蜡烛 (密度 0 9g cm3 ) ,蜡烛的底部插有一铁钉 ,使蜡烛直立浮于水中 ,上端露出水面 0 5cm ,点燃蜡烛后 ,蜡烛燃烧多少cm后熄灭 ?不少学生会不加思考答出 :蜡烛燃烧 0 5cm就熄灭。教者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5.
对于铵盐受热分解的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然后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操作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实验现象类似于碘的“升华”,无法看出氯化铵晶体的分解和化合过程。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物理课程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内容多,不少探究性的实验以大量的实验题目或纲要式的实验步骤所代替,把原本创造性的实验行为变为僵化的机械操作。随着浙江省新一轮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校本选修课程的真正落实,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文中通过"探究水果电池的奥秘"实验教学案例,阐述"3+2探究实验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第七届(华师京城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演示实验装置》荣获全国一等奖,并且因构思巧妙,技术可靠,操作简便,演示现象明显而受到了大会的表彰。本文以我在全国物理教学年会上用此装置上示范课的体会,回顾自己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在介绍该实验装置的同时,以小见大,刍议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若干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对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作了如下描述: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成功率非常低,笔者对此实验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作一些探索。(1)对实验条件的理论分析该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①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箔与氧气的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②教师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过厚的铝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质铝与氧气的接触;③铝箔燃烧实验对氧气浓度的要求较高,在引燃铝箔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做高中生物学实验时,按照教材中介绍的试剂配制方法进行操作,常有部分学生得不到理想的实验现象。所以,笔者带领学生对教材中部分实验所用试剂做了以下改进尝试,实验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7页关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课本是采用试管操作,分几步完成,操作不便。笔者从优化实验的简捷性出发,对该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1.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之一,由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使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也还存在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稀硝酸用量大等问题。为了简化实验装置,降低试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学生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必修内容,这个实验也在高考范围之内,其原理和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由于课本中介绍的实验配套器材对操作技巧的要求较高,使学生操作时的成功率很低,影响了教学效果。为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到利用宏观手段分析微观物理量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了实验器材,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1制备乙酸乙酯实验 笔者对新编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6-10]中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并用灯用酒精和37%醋酸代替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实验效果良好,药品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安全,更适合学生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充分发挥实验操作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我市试行高中和中专招生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 (以下简称“加试”) ,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这一举推动了我市的实验教学工作 ,调动了学校领导抓实验教学 ,教师研究实验教学和学生苦练实验技能的积极性 ,提高了实验开出率和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为使“加试”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将我市近几年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与同仁交流。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加试”工作的领导 ,市教委成立了由教委主任、基教办、教研室、招生办、仪器…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4年沪教版教材中探究不同可燃物具有不同着火点实验的不足,利用铜片的优良导热性能制作了对比不同固体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装置,并重新确定了两种可用于实验的固体可燃物。按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可燃物进行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直观性强、对比性好。  相似文献   

16.
正观察与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操作材料是观察与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操作活动的基础保障。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操作,对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才能更容易建构起科学概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操作材料的设计、选择、组合、呈现、摆放、使用思路及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实验方向、节奏、进程、效果和品质,制约着实验任务的完成和实验目标的达成。优化操作材料,凸显实验操作材料的"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开放性实验管理模式"的概念界定入手,阐述了"开放性实验管理模式"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选择与确定的原则、开放性实验对象的选择、开放性实验操作时间的确定以及开放性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并陈述了学校实施"开放性实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物理教学中为了演示液体表面张力现象,通常会用将硬币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这个实验来说明。但是该演示实验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否则很容易失败。此外,硬币漂浮在液面上,学生还会误认为浮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讲解时还需费很多口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了便于教学,笔者自制了一组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行教材做电泳演示实验往往实验时间长,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套全波整流装置,该装置利用照明电压全波整流,得到电压155V左右,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只需2min,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的渗透作用实验 ,存在着操作麻烦 ,出现效果较慢 ,没有对照等不足。尽管报刊曾刊登过改进的方法 ,但都不尽人意。故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效果不错 ,愿与大家共享。(一 )装置介绍1.装置架采用 A、B、C、D四块大小如图 1所示的普通木板钉做而成 ,沿 A木板中线均匀地钻四个孔 ,每孔向一侧有一开口 (便于长颈漏斗的取放 ) ;在开口边的侧面两端各钉一个铁钉 ,使其稍向上倾斜 ,以便能挂上一块带有刻度的透明硬质塑料板 (注意 ,该板植上后应能自然下垂于木板之间 ) ,目的是 :使液面高低变化能看清楚 ,同时防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