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一直注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的数学过程中,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将数学推理视为核心,并提出与数学推理相关联的数学学科内容,指出有关数学推理能力的18条表现期望,据此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该框架通过计算机交互式测试测量学生的推理能力,呈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测评。PISA2021的数学推理测评内容与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丰富教育评价中数学推理的测评内容与方式等均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发布的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数学素养的内涵界定以及测评框架都进行了修订和调整。通过梳理和分析PISA2003、PISA2012、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理论内涵和框架演变,发现其内容维度主体稳定,重视技术;情境维度覆盖广泛,凸显真实;过程维度强化推理,融合建模。结合这些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理解世界、公民身份和经济增长的基石。为了满足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21世纪教育应该注重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多样性的培养。PISA关于数学能力的测试中,最重视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议扩展数学过程的描述(表述、应用、解释、评估),并在PISA数学框架内确定这些处理过程为数学建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七个最常用于寻找正确推理方法的推理工具:比较、比例推理、应用乘法量表、拆分、归并、由简入繁、概率推理和逻辑推理。PISA数学的素养领域涉及形状与空间、变化与关系、不确定性与数据、数量等,还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思维能力、品格和元认知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PISA2021数学推理与问题解决为框架,从情境、内容、素养、过程四个维度,结合部分高考情境试题说明数学推理的具体体现,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高考数学卷情境化试题背景在函数、几何、概率等主线都有所体现,并贯穿于六大核心素养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对解释部分的评价,同时加强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情境试题的素材选取更多贴近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3,(35):92-98
PISA2012的主测试领域是数学,这是自PISA开测以来第二次轮到数学作为土测试领域。为此,OECD构建了PISA2012数学测试框架,希望所测试的数学既具有现代性,能反映数学的最新发展水平,同时义能兼具前瞻性和继承性,从而与以往的数学测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PISA数学素养测评对各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其评价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设计与做法,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研究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表现差异的关键因素,开展PISA数学测评对小学数学适应性的研究,我们选择PISA试题中难度较大、我国高年级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能及的9道题,对三省一市部分五、六年级学生展开测试。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在这几道题上的表现远胜于OECD 15岁学生的平均水平,这得益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材与教法。另外,相当一部分PISA数学试题只能反映学生应用数学初级知识的数学素养,PISA数学的六级水平只是应用这些知识的精熟度。PISA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值得我国小学数学深化问题解决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7.
PISA2012从数学内容、数学情境、数学能力三个维度完善了数学素养评价分析框架,调整后的框架更为关注学生作为问题的解决者,更为关注数学情境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更为关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数学工具使用的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学生在数学能力、素养测试方面的表现,研究者精选了“不确定性、数量、空间和图形”四个领域内容的PISA测试题,在北京市一所普通初中的初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测试,重点从数学过程、基本能力考查方向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启示我们,今后中学数学教学应更加重视对数学过程的测查,关注真实情境问题的“数学化”,重视学生读图、认图、释图能力以及基于计算机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3对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了测评。分析研究PISA2003的测评原则与目的、测试框架与方法等,可对我国实施教育质量监控予以一定启示。尤其是PISA2003对测评结果的分析,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PISA自2000年实施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考查学生使用学科语言的能力。PISA对数学素养的评估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框架结构、题目设计方式和结果报告形式等。本文通过介绍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先进的评价理念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数学素养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机的测评逐渐成为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主要方式,并在测评框架、测评题目设计、作答环境和模式、评分过程及测评结果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计算机化特点。PISA2021数学测评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通过更具交互性、智能化和适应性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数学素养测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数学在TIMSS和PISA两大测试中脱颖而出,备受国际数学教育界关注。新加坡数学练习书Learning Maths将新加坡数学教育的精髓数学建模融入其中,而且在解题方法、编排方式、学习效果检测、家庭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通过对新加坡小学数学书Learning Maths的剖析,进一步挖掘新加坡数学教育的内涵,探讨其中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Why do students give incorrect answers in PISA?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giving incorrect answers? Do all incorrect answers reflect only the lack of competence or might even a competent child make a mistak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ssues. In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we selected six students who responded incorrectly to one PISA question in mathematics or science when they solved it individually. Then, we analyz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ISA task and their reasoning about it through a dialogical problem solving in triads to identify why they made an incorrect answer. Moreover, we tried to determine how the shared peer interaction might change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of the child and enable her/him to solve the tas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correct answers reflecting lack of competence and those incorrect answers, which appear for some other reasons. Based on the dialogical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we analyzed these two types of incorrect answers and the reasoning trajectories behind them.  相似文献   

13.
14.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阶能力,如何测评一直是教育测量的热点和难点之一。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评基于证据中心设计(ECD)理论设计和研制创造性思维测评工具。介绍ECD理论如何运用于PISA2021创造性思维这一高阶能力的测评,并从证据驱动实现测评标准实证化、信息技术增强促进测评问题情境化、多模态数据收集与证据多元化3个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素养测评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应对充满挑战的未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在PISA 2021中增加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其发布的《PISA 2021创造性思维评估框架草案(第三版)》明确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促成因素,以系统的通用框架、科学简易的"三维度四领域"能力模型向公众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评估系统。通过此次评估,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可获得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比数据,为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支持。基于PISA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可借鉴创造性思维能力模型,细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构建创造性课堂,加强学校创新氛围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中以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培育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解决是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来看,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提取与知识建构的共生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德国数学教育标准中的数学能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障各联邦州数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2003年底德国首次颁布全联邦性数学教育标准。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能力导向的教育标准,它提出学生应该发展的六大数学能力:(1)数学论证;(2)数学地解决问题;(3)数学建模;(4)数学表征的应用;(5)数学符号、公式以及技巧的熟练掌握;(6)数学交流。根据不同的认知要求这六大能力又分别被细化为三个能力水平。这个能力模型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students’ collabor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CPS) abilities using a human-to-agent (H-A) computer-based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assessment. Five CPS assessment units with 76 conversation-based item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PISA 2015 CPS framework. In the experiment, 53,855 ninth and tenth graders in Taiwan were recruited, and a 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analysis was used to develop CPS scales and represent the students’ collabor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H-A approach is feasible for measuring students’ CPS skills, and the CPS scales are also shown to be reliable. In addition, the students’ CPS performance scores are further explored and discussed under the PISA CP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