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素娣 《文教资料》2011,(13):57-58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真实再现。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出新意,在生活中描绘自由,在生活中体验真情,在生活中展现出童真。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宗文菊 《生活教育》2012,(17):47-48
当前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因为比较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疏远了儿童的亲身经历,导致习作言之无物;疏远了儿童亲身经历中的真切感受,导致习作言之无情。我们老师习惯了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追求一些不切学生实际的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习作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真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本色,因此,习作质量提高缓慢就不足为奇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习作教学就亟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儿童世界"中去,这样才能使习作真正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呈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呈现学生生命灵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只有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融入生活,点燃习作激情;实践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习作应该是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倾吐,真实意愿的表达,真实认知的描述,是学生个体生命的体现。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写出充满学生个性的习作,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进行习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习作应该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平时的习作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了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融入生活,点燃习作激情;实践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9.
学生们的习作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习作过程是思维碰撞、生命运动的过程,是智慧的提升,是真善美的发现。好的习作离不开老师正确的引导,好的习作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好的习作离不开作者对真善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表达,二是交流。表达性与交流性决定习作是人生命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还习作教学以生命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世界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如何做到有效地评改作文?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一、激励赏识学生,唤起习作兴趣学生是生命存在的个体,他们的习作就是生活的写照。他们在习作中会出现个性化的内容、观点、语言等,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10A):26-27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更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生命的自由表达。引导表达是作文指导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习作出现“内容平淡”、“缺乏真情实感”、“词不达意”等表达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命”游离于习作之外。因此,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在场”便成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一种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学生的习作,虽然不一定篇篇精彩,但都应该被看作鲜润灵动、芬芳绚丽的"花朵",因为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潜力的显现,也见证着学生精神生命的进一步建构与超越。毫无疑问,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和谐友善、倾情投入,需要彼此宽容  相似文献   

14.
沐浴在新世纪。我们不禁会想起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使我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习作的最两境界是创新。习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关爱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关爱生命。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放胆习文。奏响新世纪创新习作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生命意识、生命感觉的自然表达,也是生命创造本能的喷发窗口。面对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个体,习作教学应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丰富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认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  相似文献   

17.
沐浴在新世纪 ,我们不禁会想起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 :2 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 ,是创新的世纪。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 ,使我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 ,习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 ,习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 ,必须关爱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关爱生命 ,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 ,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放胆习文 ,奏响新世纪创新习作的乐章。一、开放心态 ,丰富积累———创新习作的“引子”刘锡庆教授曾说过 :“作文教学‘目的’何在 ?我看在于解放人 ,解放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要金 《广西教育》2010,(13):53-53
习作是呈现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回归心灵、体味生命意蕴和情趣的必然。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立场,解放学生的心灵,关注人性本真,让他们在习作天地里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