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诗中的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一样,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飞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鹧鸪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珣、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剌等,都借鹧鸪抒写了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  相似文献   

2.
漫话鹧鸪诗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树丛之中,形似雌雉,体大如鸠。鹧鸪胸前有白色圆点,背上间隔生长着紫色和红色的羽毛,大多数喜欢相对鸣叫。晋代崔豹《古今注》说:“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看来,鹧鸪的名字是因其叫声得来的,古人根据它的叫声,摹拟出多种声音,如“钩辆钩辆”“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等,并借助它寄托多种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张传刚 《文教资料》2009,(11):12-14
宋诗中的“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诗作主要是取鹧鸪的形(斑)、声(啼)、态(飞)入诗,构成了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三个意象,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二是乐曲的代称,为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末句“山深闻鹧鸪”,这句话的解释一向根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解略作变化:“暗示国事艰难“,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现在就在这好象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了问题,词中鹧鸪的形象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对辛弃疾进行规劝说,“国事艰难,恢复之事行不得”;还是借此寄托,用鹧鸪比喻自己,如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所说:“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笺注本卷一,36页),  相似文献   

5.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野猫的裁决     
邓笛 《课外阅读》2012,(23):63-64
从前,有一只鹧鸪,在一处山林的草丛里安了一个窝,它的窝不但能遮风挡雨,而且还舒适透气,是一个很不错的栖居之地。有一天,鹧鸪离开它的窝,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觅食。这一去就是好些日子。其间,一只兔子来到这里,发现了鹧鸪的窝,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雉鸡、鹧鸪及鹌鹑的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鹌鹑肺的三级支气管、肺房、呼吸毛细管的平均直径最大,雉鸡的次之,鹧鸪的最小。  相似文献   

8.
鹧鸪和斗鸡     
从前有个养斗鸡的人,园中有两只斗鸡,一天,这人在集市上买了只听话的鹧鸪,可拿回家后斗鸡很不欢迎这位客人,鹧鸪很伤心。几天后,鹧鸪发现,两只斗鸡互相打得头破血流,鹧鸪自言自语道:“他们连自己人都互相残杀,我怎么还能奢望他们接纳我呢?”寓意:连自家的人都不能相容的人,得不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假期     
我在奥地利一个小村庄度过了我的长假。小村周围环绕着许多沼泽和泥潭,那里有许多许多的鹧鸪。有一天我想去鹧鸪猎区。我带上锋利的弓箭,踏着重步,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鹧鸪的科学饲养、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鹧鸪仔     
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会感到奇怪,什么是鹧鸪仔呀?让我来告诉你吧,“鹧鸪仔”是我心爱的小鸟,是我的好伙伴。鹧鸪仔非常美丽,羽毛亮丽,头上的那部分羽毛是淡蓝色的,身上的羽毛是金黄色的,而尾巴则是紫色的,两只翅膀活像两把五彩缤纷的小扇子。鹧鸪仔最可爱的是它那伶俐的小嘴儿,黄黄的,弯弯的,硬硬的,仿佛是一个造型优美的小钩钩。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鹧鸪和鹌鹑的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不明显.雉鸡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清晰可见.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趋势.结果表明雉鸡的肝脏与鹧鸪和鹌鹑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瑞鹧鸪》调定格为56字体,另有64字体、86字体、88字体等变格。其发端可追溯到梁简文帝,其填制始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在金元时期开始衰落。《瑞鹧鸪》可和乐歌唱,在演唱之前,有前奏——慢灌子。《瑞鹧鸪》在形式和体制上与七言律诗、《舞春风》、《鹧鸪天》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精神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是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李白写的《越中览古》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最后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为何物?一是为什么选它入诗?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几卷书,了解一个大概,同时也把“鹧鸪”在诗中的意蕴作如下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南音唱词中的"鹧鸪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保留了许多古代泉州音。而“鹧鸪音”则是南音唱词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语音现象。章主要探讨了“鹧鸪音”名称的由来以及“鹧鸪音”的作用——区分洪细、开合、异韵、等第、重韵、重纽、声母等,指出南音唱词中的这种语音现象不仅对于构拟明代泉州方音系统及《彚音妙悟》的声韵系统、研究400年来闽南方音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近代、中古的汉语音韵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对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提出了新的解释,开展了不同意见的讨论。主要是围绕鹧鸪的谐音问题,认为不是“行不得也哥哥”,而是“但南不北”。不过有的同志认为鹧鸪是指投降派,是对投降派不思收复北方故土的讽刺;有的同志则认为是象征抗战者的坚强意志,当词人听到鹧鸪“但南不北”的叫声时,更坚定了忠于南宋的心愿。  相似文献   

18.
郁孤台之魂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你还在眺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市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相似文献   

19.
鹧鸪是集肉用、观赏、食疗于一体的名贵野味珍禽 ,素有“山珍”之美誉 ,鹧鸪肉质结实丰满 ,骨细肉厚 ,皮薄味美 ,营养丰富 ,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们的食欲 ,还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功能 ,迎合了当今消费者的口味 ,市场俏销 ,北京、上海市场每斤售价15 -30元。山东省曹县位湾镇王泽铺村青年农民刘天龙瞄准这一优势建起了鹧鸪养殖基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 ,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团型养殖公司 ,带动了千家万户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目前 ,该村把养殖作为“脱贫、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来抓 ,通过公司加…  相似文献   

20.
黍离之悲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题记越王,难道你忘了会稽之战吗?当年你为夫差所败而兵退会稽,但你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执文种之手与其促膝共商对策,那是何等的泰然;当时你作出了最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