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63名布依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结果发现: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持积极的内隐认同态度,对布依族文化接近内隐自我认同;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和内隐自我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的SC-IAT能较好测量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具体内隐认同态度与内隐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和验证残疾人态度内隐联想测验方法的有效性,了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现状,使用外显(SADP修订版)和内隐联合测验(IAT),测量99名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强度中等偏低;外显态度比较积极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存在低相关;性别、专业、接触等因素对残疾人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影响作用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中文版的IAT可以有效地测量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大学生对残疾存在负面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我报告、内隐联想实验和配对变语法测量客家大学生对客家文化和客家话的态度,并利用听觉线索—靶子范式考察普通话和客家话的认知加工特点。结果显示:(1)客家大学生对客家文化存在积极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2)客家与非客家大学生对客家话和普通话具有相似的语言态度;(3)双语环境下客家大学生对客家话未产生注意偏向,说明普通话和客家话认知加工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5.
根据双重态度模型,教师对师生冲突的态度可以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研究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40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投射测验分别测量了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分析了中学教师师生冲突外显态度的特点以及不同冲突情境下内隐态度的特点,并比较了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外显态度较积极,内隐态度总体表现较消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需要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长期处于心理困惑、内心冲突的人是咨询首选对象;面对心理困难时,大学生倾向选择好友、父母进行求助,部分自己承受;对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希望咨询室放松、安静、舒适、温馨;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咨询内容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咨询师,且面谈咨询成为首选咨询方式;大部分人希望高校心理咨询免费,但认为测量和治疗可适当收费。研究初步结论认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与要求将为西北地区高校更优质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核电能源的发展备受争议。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公众的舆论至关重要。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测后测设计,探讨了博文干预对核电能源发展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核电能源持有更为消极的内隐态度;内隐核电能源态度和外显核电能源态度不相关;博文干预对大学生的内隐核电能源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外显核电能源态度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 T)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其中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75人,非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45人)对特殊儿童的内隐态度,以揭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对特殊儿童的态度情况.结果发现:大学生对特殊儿童的内隐态度整体偏消极;在特殊教育专业中,不同年级的男生对特殊儿童存在显著的消极内隐态度,但女生对特殊儿童的内隐态度为中性;在特殊教育专业中,大学生对特殊儿童的内隐态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的方法(SC-IAT)对大学生的双性化态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女性双性化的人物反应比较敏感,而对男性双性化则有待被接受;大学生整体对双性化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且呈现随时间推移而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男女生对双性化均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态度评估是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双重态度理论探讨华语政策差异与族群身份对泰国和印尼来华留学生语言态度的影响,采用语言态度问卷和IAT范式测量其对汉语和所属国官方语言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结果发现,泰国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泰语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一致,对汉语的评价低于对泰语的评价。印尼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印尼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分离,在外显态度上,华裔学生对汉语的评价优于对印尼语的评价,在内隐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相当;非华裔学生在外显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对印尼语的内隐评价高于对汉语的内隐评价。研究表明,所属国华语政策与族群身份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态度。  相似文献   

11.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高职生对"党建进公寓"的真实态度。课题组成员采用E-Prime2.0编制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120名高职生对"党建进公寓"的内隐态度进行了测量,被试相关信息的结果表明:总体上,高职生对"党建进公寓"的内隐态度显著积极,但不同类型学生的内隐态度存在差异。女性,大三学生、理工科学生、农村学生、学生干部与党员(含预备党员)类型高职生内隐态度显著积极;男性,大一和大二学生、文史科及其他学生、城市学生、非学生干部类型内隐态度中立;非党员(含预备党员)内隐态度显著消极。前者是高职院校开展"党建进公寓"工作的重要力量,后者是需要转化的对象,可以通过前者带动后者的方式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职业态度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从外显和内隐两个角度,以及职业整体和职业属性分维度两个层面,探讨应用型高校师生对专业技术类和服务类职业的态度。研究表明:高校师生对服务类职业的外显职业态度整体上均存在显著的职业偏见;高校师生对服务类职业的内隐职业态度存在差异,学生在整体上有显著的内隐职业偏见,而教师在整体上没有内隐职业偏见,仅在"收入性"维度上存在内隐职业偏见。基于此,在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养成高校师生正确的职业态度,高校和教师都应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内隐与外显合作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分别测量了大学生关于合作的外显与内隐态度,结果表明:(1)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合作态度都是比较积极的,二者之间没有出现分离,大学生可能不存在内隐的合作态度;(2)以问卷测得的合作态度的不同维度上,合作认知比合作情感和合作行为意向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16.
以100名广西大学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疾病污名进行实验测量,探究大学生群体对患者是否存在内隐污名,同时考察疾病来源类型与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污名的影响。结果表明:疾病来源类型对于污名内隐并没有显著差异;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效应值有显著影响,低危疾病与高危疾病相比,低危疾病对于污名的内隐效应更为显著。大学生群体存在疾病内隐污名;疾病内隐污名与疾病的来源类型无关,与疾病的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是内隐态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已对态度强度、所测量态度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而对个性特征的调节作用较少涉及。认知方式作为重要的人格变量,尚未见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场依存型被试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内隐-外显测量之间的分离;场独立型被试则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认知方式是内隐-外显态度的一个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大学生是否存在对求职者工作能力名校刻板印象,以名校大学生和非名校大学生为被试,测试要求他们根据求职简历的信息对求职者工作能力进行评分来测量其外显刻板印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其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在外显层面上,大学生均认为名校求职者和非名校求职者工作能力相差无几;内隐层面上,大学生均认为名校求职者工作能力比非名校求职者强。大学生对求职者工作能力不存在外显名校刻板印象,但存在内隐名校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9.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意识到并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能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该理论引发了对传统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反思。本文将从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双重态度出现的特定情境性以及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论述该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上海3所高校随机抽取的1139名大学生为样本,了解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与现状,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熟悉,大学生更偏好面对面的咨询方式,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自助倾向明显,不太愿意求助,其中性别、专业、家庭来源、专业求助经历、对心理咨询中心是否熟知影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