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鉴是清代后期有名的理学家。他学宗朱子,严斥心宗,门户之见极深。然于社会出现“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于义理之中发现经济之学,倡导“守道救时”,表现出一定的经世倾向。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也深受湖湘学风和家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胡林翼与湖湘文化渊源深厚。作为湖湘文化理学经世派的领军人物,他尊崇程朱理学,穷理正心,磨砺德行;强调经世致用,力行践履;尚武斗狠,残忍嗜杀;内心极其焦虑彷徨。追根溯源,这一切无一不是湖湘文化内在本质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晚清湖湘理学群体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太平天国不同,晚清湖湘理学群体以保卫孔孟之道和恢复传统美德为拯救时局的良方。因此,在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的同时,他们特别注重守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实践平生所信仰的理学基本价值,重建合理的社会秩序,维护传统文化价值,回应西方文化在文化深层价值领域的挑战,即成为他们的群体立场。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不仅是晚清名臣,也是诗文高手。一首五古《小池》,将自己奋斗拼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读此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用世情怀。而理学思想、湖湘学派经世思想,危乱时局对英雄的呼唤是曾国藩用世情怀产生之本源。  相似文献   

6.
胡林翼是湘军创始人之一,也是晚清理学经世派的杰出代表。胡林翼秉承湖湘文化实学传统,把理学的天命观与价值观应用于广阔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哲学内涵的经世思想。要完整地把握胡林翼的思想,必须深入挖掘胡林翼经世实践背后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南泉普愿继承其师马祖道一而又有所发展,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张,发明了于日常生活中体会道的存在的修养理论和修养方法。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修养原则通过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理学从佛学中吸收营养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中西差异在郭篙焘的意义世界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复陈述的“本末”说的悖论在于:似乎抓住了西方富强之本,要取法西方政治制度,甚至要改革风俗人心,其实他不过是秉持湖湘经世文化中理学的精髓,对西方政教大本作出了一种传统东方式的道德化解释,认为西方也有可以媲美于中国的政教文明,这是其思想逻辑所在;“本末论”成为否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理论。郭篙焘没有越出儒学的思想樊篱。  相似文献   

9.
理学与晚清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唐鉴是清代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他为学独宗程朱,对陆王学派、汉学和文章之学均表示出轻视的态度。他虽固守程朱道统,却又提倡“守道救时”,有一定的经世主张。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也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家学渊源。唐鉴的学术思想对当时或后世学术及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重新激活大量积存的档案资料的育人功能,将看似过时的"死档案"用活用足,档案和档案管理的功能才能够充分显现出来。新建院校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检验高校档案工作日常运行质量、管理手段及其效能的试金石,是全方位体现高校档案功能的一项综合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理学诗是在一定的社会世情及学术思潮中涌现出的诗歌样式,它破解了传统诗歌的规范,以理入诗。若"理辞相当"且融合自然就成为诗中精品的"理趣诗";若"理过其辞",甚至"唯理无辞"则成为人们诟病的"押韵语录"。失范的文学作品或非文学化的文学形式违背了文学创作本身,从而也将自己排出了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陆之辩”肇启于南宋,至明末清初仍有回声余绪。陈法著《明辩录》一书,从本体论、道德修养论等方面对陆王心学提出了严厉批评,即属于回声余绪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法对陆王心学的批评,是站在程朱理学立场上开展的,即以程朱理学为正学、为圣学、为道统,而以陆王心学为异端、为冀道。文章的意义在于透过陈法的批评,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理学和心学之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中庸不仅体现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而且还体现为封建士大夫的修身之德。朱熹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又着重从子思中和论的角度作了广泛的阐述和发挥。经朱熹的改造,孔子以来的中庸思想被完全纳入了理学的轨道,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中庸学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玉树抗震救灾为视角,分析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并结合青海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今后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转变政府倾向于"救"而不是"防"的应急观念,培养民众危机意识,健全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建立主体多元化救灾体制,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的相对淡薄导致传统儒学的复归,作为在北宋学术根基下成长起来的金代理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疏离后,呈现出驳杂与“淳朴”之气象,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学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