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语言程序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C语言的畏难心理,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为此提出了如何设置课程和实验的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其课程教学发展陷入了瓶颈期。利用泛在学习的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教学行为的场景性、适应性、整合性等特征,搭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泛在学习环境,并将其实现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及实际动手编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结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现状,从教师、学生、学校3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不但被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被选为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但在中职学校开展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由于学生在英语和数学方面的基础较差,在C语言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而且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设计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C语言可以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可以用于编写计算机系统程序。但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普遍感到课程抽象难懂。通过研究教材、学生、教法,采用传统教法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以程序设计带动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快速并扎实地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文章从教学主体的学习者角度出发,感受到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学习者反思,提出学生学习兴趣引发、编程思维培养、前后知识关联、案例驱动教学、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见解,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初步的试验证明,作为高年级学生辅导培训低年级学生所采用一些教与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帅  张星 《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60-161
本文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动手编程,有解题思路但不会用C语言描述这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授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定成 《考试周刊》2010,(2):144-145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性较强,需要一定的编程练习才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且由于学生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感觉较难学习,因此教师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C语言的研究。本文作者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普通高等教育的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C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文章首先对新工科理念进行阐述,并分析本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朱琳  丁蓉 《成人教育》2013,(10):124-125
文章从对《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入手,提出了适合于成人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该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科学考核于一体,探讨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