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抒情散文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如何鉴赏和写好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重点就在于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笔者以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简述这两种表现形式。从而以点代面,分析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侠 《语文天地》2013,(13):51-52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写景为主,并且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散文。对于高中生而言,写景抒情散文是比较冷僻的文体,但是相对于记叙文的波澜不惊、议论文的难出精品,写景抒情散文往往以其哲理性感悟、抒情性优美深得好评。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是主体,抒情是目的,哲理是内在,三者不可缺一。写好写景抒情散文必  相似文献   

3.
写景抒情散文,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它体现的是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阅读这类文章,除了要有基本的文体常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以下我们以2013年安徽省中考阅读理解《远去的乡村》一文为例,一起学习如何读懂这类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刻画景物的外在形象,并以多种表现手法突现景物的特征是写景状物抒情散文传情达意的需要。写景与状物抒情散文借以抒情的依托物以及对景与物描写的角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郑亚群 《四川教育》2007,(10):34-34
目前,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感悟和理解为重点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真正发挥语文课堂活动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中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我认为,语文课堂活动要把握好三"动",即"动之有趣"、"动之有思"和"动之有度",才能提高活动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7.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抒情散文,这类课文主要是通过对所见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景是情的依托,情是景的灵魂,抒发情感是作者写作这类课文的主要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情感,对情感的把握缺乏厚度。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以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子,组织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这类课文的情感:一、读文寻景,  相似文献   

8.
"特写镜头",是将电影术语移用到写作文中,是指对写作对象进行细致、详尽的"放大"描述。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拍几个"特写镜头",就能把人、事、物、景的特征和情状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就应试作文来说,自然也就能提高得分率。特写镜头拍"人"。例如,朱自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以艺术构思严谨,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清新秀丽而享誉文坛。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隐含着一种独特的的美:朦胧飘逸的景致,暗伤暗喜的情绪,如烟似梦的意境,可以说每一篇都充盈着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全>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者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那么这种独特的美从何而来,或言之朱自清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是什么驱动着他产生如此独特的审美意向?深入地探讨它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朱自清抒情散文创作的深层心理,以提高对其散文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经典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传世散文名篇,自发表以来,屹立中学语文教材数十年,成为让一代代的中学生绕不过去的存在,其地位可见一斑。然而,除了其经典的写景段落,作为一篇承载着作者独特情感体验的散文,却很少能走进学生心里,浓重的政治意味束缚了文本解读的生命力,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鲜少被触及。本教学案例重在从人性向度解读朱自清的"不宁静",呈现基于作者独特情感体验和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解读。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满眼皆"景"。怎样引领小学三年级学生"写景"跃入新视野?这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值待认真商榷的问题。本文作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文本语境",聚集生活,巧创"奇、新、异、特"的"写景"情境,为快速提高学生"写景"技巧而铺垫坦途。  相似文献   

12.
<正>写中考作文方面的文章,似乎也免不了拾人牙慧之嫌,但从中考作文阅卷角度,教给同学们一些应试技巧,帮助大家精心营造出中考作文的更多"亮点",也很有必要。1.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概括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让他们带着良好的印象阅读下文。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符合下列条件:切旨,标题吃透材料精神,把握其主旨;切体,"淡化文体"不等于文章无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如《如诗的秋天》宜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秋天的故事》宜写成记叙文;《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14.
童海霞 《语文天地》2012,(17):33-34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涵着作者丰厚的艺术修养,体现了作者表达技巧的高超,如无平不陂的开篇技巧,细针密线式的描写手法,善于变换的描写角度,以景寓情的抒情方式等。一、开篇技巧——无平不陂由标题性质看,《荷塘月色》为写景散文即借景抒情散文。然而在开头时,朱自清并没有急于描写"荷塘"之景,描述"月色"之色,却是先表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乍看之下,这岂不是跑题?其实不然,这正好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与独特之处,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时,常常提到“情景交融”。什么是“情景交融”?怎样认识“情景交融”呢?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在许多优秀的诗词中,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物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读之常令人有临景入情、留连忘我之感。因此,欣赏古典诗词,就不能不注意把握情与景二者之间的关系。古典诗词里情与景的交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其一是绘景抒情。这样的诗一般是既写景又写  相似文献   

16.
一、试作情况试作调查人数:200人年级:高一学校类型:中上二、薄弱环节分析从试作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抒情散文写作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在写景抒情中,由于"情"的分寸掌握不好,因而景的取舍就带有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正>通常人们夸赞一篇文章写得好时,将之称为"佳作"或"美文"。那么,一篇真正的美文究竟"美"在哪儿呢?一、画面美写文章时,经常要描摹、组合各种画面。出色的画面描写,往往人与事相接,事与景相连,景与物相依,物与理相合,融写景、咏物、叙事、抒情、论理于一体,物态画面与心态画面交相辉映,千头万绪,错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散文(抒情散文)。新课标同步导学和教材的单元提示将抒情散文的特点概括为:状物写景要抓住物、景的特征;托物抒情,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状物文章的层次和按时间顺序写景;散文的象征手法及形散神聚等。这些特点自然是教学重点。作为教学重点只是讲授些知识要点是  相似文献   

20.
散文写景状物、记事述人、说理抒情,目的是抒情言志。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因此,在鉴赏散文时,把握散文中的写景状物、记事述人、说理抒情,就能准确理解散文的核心、主题。写景状物。写景文和状物文是抒情散文的两个重要门类。写景,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