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庸思想辨析——兼论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杨晓宁孔伟近年来,随着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孔子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他的思想的现代意义更是学者们热衷探讨的话题。由于孔子思想体大思精,本文仅就其中的中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对孔子思想,包括他的中庸思想的评价,长期以来,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间,认识上也是很不一致的。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孔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左”的思想与路线的干扰与破坏所致,但也与我们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有关系。最近,重读《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和《毛泽东书信选集》,从毛泽东对孔子中庸思想的评论中深受启发,感到它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中庸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内涵极广,既是指导孔子认识社会的世界观,又是他处理社会问题的处世哲学。其后子思在《中庸》一书中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使之充实完善并系统化。之后孟子继承并大力阐发了子思学说,使中庸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同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思想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对中西方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比较,两者存在将中庸之道视为最高德性,都认同中庸之道是相对的中道,不是僵化的中庸之道;而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先验人性论,讲求的是道德义务,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经验德性论,讲求意志的自由,崇尚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中庸"具有辩证性,主张行事要适中,要有个标准、原则,要合于"礼",但又不能拘泥于"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孔子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都具有主体性。主体都是有目的的,因而义利观也具有合目的性。原则是目的具体化,故此义利观又都具有合原则性。孔子义利思想是以维护家族制度为目的,由之决定的义利总原则是重义轻利。无论对义利原则的确立,还是对"义"的判定,孔子都是以其中庸思想为指导的,"中庸"是孔子义利观的归宿。孔子中庸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思思 《文教资料》2010,(23):114-115
孔子追求中庸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具有执两用中、和而不同、权变时中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孔子的中庸思想也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折中主义和调和主义在孔子的阐述下有特殊的用意,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庸不仅体现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而且还体现为封建士大夫的修身之德。朱熹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又着重从子思中和论的角度作了广泛的阐述和发挥。经朱熹的改造,孔子以来的中庸思想被完全纳入了理学的轨道,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中庸学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孔子美学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范畴,涉及孔子的仁学主张、诗教和乐教的理论、中庸思想等,从而看到孔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庸思想是孔子哲学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国思想中最具辩证性的思想.它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表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就由中庸思想产生的中国人的保守、求同、克己、忍耐、含蓄、内向、知足、礼让的性格在现实社会汉语言中的表现做出探讨,对中庸思想做出现世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中庸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中庸曾被误解为庸俗的中间路线、骑墙主义,这种理解恰恰陷入了伪中庸———乡原的误区。文章意在通过对中庸思想的辨析以正本清源,勘误纠谬,还中庸思想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中庸思想为孔子首创,它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石,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价值。本文主要基于中庸之道的管理艺术,旨在把其运用到现代管理中。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但仅从"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角度来认识孔子的这一思想是不够的。它容易使"中庸"从原则蜕变为方法,影响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全面理解。中庸被孔子看作是至德,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正义论。礼是正义的规范,和谐是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湖南师大游唤民副教授撰写的《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书已由岳麓书社出版。作者在书中分别对孔子的德治思想、孔子的礼和礼治思想、孔子的仁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人性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思想的整体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填补了孔于思想研究中的不少  相似文献   

14.
略论儒家中庸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理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儒学的变迁它被赋予不同的解释和内容。孔子、子思、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在中庸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中庸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中庸思想中的现实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中庸的“用中”思想中最能体现中庸的现实性。在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不仅仅要努力发挥孔子的“中”的思想,还需要发挥孔子“用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中庸之道,向来被认为是折衷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混合物。在四人帮猖獗时代,更是把它当作调和矛盾,抵制变革、反对辩证法的反动理论而大加鞭挞。直至四人帮倒台后,学术界才得以实事求是地对中庸思想进行重新的研究和评价。事实上,中庸思想恰恰是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它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闪灼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重新研究和肯定中庸之道,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7.
中庸思想为孔子首倡,并为历代儒学思想家所继承和充实。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道德标准、方法论和世界观为统一体,其归结点是“诚”。该理论在儒家中庸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蕴凸显,具有很强的普世性价值。在现实社会中,中庸思想仍为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后来中庸思想都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佛教宗派众多,对中道思想有重要发展,佛教传人中国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中道观又有新的发展,儒佛两家在矛盾冲突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佛教的中道观对儒学的一些观点的深化则有点染之功。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关于朋友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朋友、对待朋友的标准。孔子的择友标准近乎完美,曲高和寡,朋友自然就少。他的待友之道与众不同,要做到“敬”,是老师对学生的尊敬,是人对神的恭敬。这其中渗透的是孔子热心救世、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和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可慨括为以“致中和”为思想主旨,以“至诚之道”为实现路径,以“慎独与固执”为修道方法,以“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经权损益”、“和而不同”为主要原则。挖掘中庸思想可资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