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技风》2021,(11)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针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制造企业人才科技创新不够等问题,提出智能制造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应以创新为基础,重点示范和人才培养为抓手,不在落后的产品上尝试智能制造,以产品研发为驱动,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带来产业结构优化,以人才为本,从而带动产业集群效应,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7)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环节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围绕这些关键环节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从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出发,分析并说明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助力"中国制造2025"。结合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逆向建模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机电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新工科催生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开放实验室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平台,是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开放实验室在智能制造视域下将实验、实践、创新一体化构建,分析教师、班级等生态因子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国家对高水平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该文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对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当前人才需求现状,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案例展示,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解决智能制造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培养优秀的智能制造行业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的智能制造科研创新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发现其演化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从核心创新领域、创新机构合作网络和核心关键词网络三个维度剖析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发展路径,进而确定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映射我国智能制造实体产业的发展状况。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在文献数量上已成为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大国,但机构间缺乏紧密合作,成果影响力低。认为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已在成果数量上具有国际领先,但依然处于科学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知识体。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9)
针对淮安市制造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目标,提出淮安市智能制造的发展策略,应以创新为基础,重点示范和人才培养为抓手,不在落后的产品上尝试智能制造,以产品研发为驱动,增强企业基础创新能力,切实保障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梦想、推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学科会聚融合的“四级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开拓“四模块+四项目+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三阶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校内外协同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相关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3)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飞跃,各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为了适应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纷纷推出其工业战略,我国也将于2025年完成中国制造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心应放在应用型人才为主,着眼于地方产业经济,抓住工业变革契机培养与之相符的大量智能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健全人才培养系、接轨制造业人才供给、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出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的智能人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DEA模型忽视了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效率估算值出现偏差。为此,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非管理性因素影响的视角更准确地反映了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其内部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结果发现: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后,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下降了28.44%。从不同所有制结构来看,在智能制造领域,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高于私营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决定,但并非简单依赖于规模经济模式,而是主要通过管理与技术要素来驱动发展。在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和政府补贴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企业研发投入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毅  罗穆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1):1316-13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工业大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与长期以来对美国重视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的认知相反,自2010年至今,美国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3届政府都将振兴美国制造业、激发美国制造业创新活力作为保障美国经济领先地位的核心战略,并通过《2014年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等一系列政策完善了美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为美国智能制造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意见。文章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智能制造政策的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与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两大典型实践,总结了美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基于美国的政策及相应实践,结合我国国情与产业基础,文章梳理总结了美国智能制造政策对推进我国政策改进的6点启示:(1)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完善智能制造顶层设计;(2)培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扶植中小企业发展;(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发现与商业化进程;(4)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与融合;(5)改革考核评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6)完善教育与培训体系,强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孟炯  郭春霞 《软科学》2017,(1):39-43
基于中国3D打印制造模式创新的现实需求,应用新兴产业创新管理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的总结,识别了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的关键要素,揭示了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的管理特征,基于传统集中智能制造参照模式提出了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下的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创新模式、跨界平台服务模式下的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创新模式。最后,给出了推进我国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制造工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在新工科背景下,探讨传统机电工科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智能制造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探讨智能制造专业相关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方法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联动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联动机制和联动模式,要求加强汽车智能制造课程改革,建立联动的双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方式,并提出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由此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然而,关键新材料发展滞后,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高技术不确定性"与"高市场不确定性"的两大特征出发,提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的创新突破需紧扣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两大关键问题,未来需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规律及趋势、技术创新突破路径、商业化应用模式以及战略与政策等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工匠精神对智能制造类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全城  吴新良 《科教文汇》2020,(10):88-90,97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近年来,社会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校顺应这一趋势,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厦门理工学院充分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在现有的实体生产线的基础上,引进智能工厂虚拟仿真系统,探讨和实践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实训教学,并详细阐述了教学组织开展情况,这些做法能为高校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实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校企互融、多元化培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识化、共享化、学程化、模组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一流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立区域共享型、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创新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新字号"企业培育壮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建设期内,打造国内高水平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专业群,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专业群将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自动化技术品牌专业领军者,为推进龙江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智能制造的产生为我们国家的各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既让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又让产品的流通和售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在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中,企业和公司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变得良好。智能制造为企业的创新带来了质的飞跃,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本文就对智能制造重新塑造企业生态环境,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