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是我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家全面部署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工程,并将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列入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积极把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分析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外部环境,总结归纳国内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分析国内重型装备行业智能化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注重...  相似文献   

3.
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机会窗口,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成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在梳理和总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及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我国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和科学主导型产业等4类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针对性设计了“创新融合”“智造升级”“品质提升”和“提前卡位”创新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立兼容互通的产业标准体系、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开放包容的先进制造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持续落实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我国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文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样本,采用DEA-BCC模型对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横向分析,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1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西南地区最高而东北地区最低;地区间的纯技术效率差异水平高于规模效率差异;地区间TFP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多地面临产业发展的不稳定问题。建议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因地制宜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瑾  王一辰 《科学学研究》2023,(5):807-817+853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组合形态等决定着智能化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方法,归纳出市场定制、智能制造技术、互联互通、智能管理平台、研发投入和创新营销等6个影响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探究了6个因素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存在4种导致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组态,其中智能管理平台出现在所有4个组态之中,表明其对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4个因素组态中,互联互通、智能制造技术和研发投入三个核心因素之间存在着互替性关系。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参考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中低端制造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双向挤压”。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为内生变量,选取2002--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阶差分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工具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互动发展,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制造2025"概念提出,智能制造不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代表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文中选取全国31个省份的16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竞争力、RD投入、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等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制造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均;大部分省市创新力度不够。针对研究结果,从企业、政府、高校3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将显著扩大生产环节的价值空间,促使传统刻画价值链分布的微笑曲线趋平。基于此,提出主导全球产业链条分工、拓宽智能制造产业链条、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等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以期改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了数百位院士和专家开展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与"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缺少像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那样能够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和新经济成果,特别是能够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方向的博览会。"雄安世界创新发展博览会"聚焦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产业革命前沿与高端制造业发展主题,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成果,宣传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理念,加强我国科技和产业标准、技术路线的引领,扩大中国制造、中国解决方案的国际影响。筹划创办"雄安世界创新发展博览会"无论对于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还是对于雄安新区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有成功的国内外经验可供借鉴,应从规划、建设、组织、宣传、产业发展等方面加以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能力。文章总结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分析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与举措,梳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1)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供给能力;(2)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市场响应能力;(3)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4)加强协同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5)加强协同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文章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等指标,深入分析 2005—202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变态势及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德国、日本、美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部分产业竞争优势出现下降趋势;中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价格优势,德国、日本、美国主要来源于产品技术优势。文章提出 4点政策建议,包括:推动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着力提升制造业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2050年中国现代化目标、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和制造强国目标出发,通过全球增长模型,对我国2015—2050年发展状况进行长期预测,包括GDP、人均GDP、固定资本存量、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数据及其与美国的比值,表明2050年我国在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同时,还可完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与世界制造强国建设。文章还从经济强国、制造强国与科技强国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三位一体"的强国方略集,认为只有经济、产业、科技三大体系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相互需求、相互借力、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美国公共安全通信研究实验室(PSCR)创新挑战赛发展历程、重点领域、竞赛模式进行分析,得出PSCR挑战赛目标明确、紧跟发展、赛制透明、产权明晰等特点突出。针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从政府引导、成果转化、赛制转型、演练试点等角度出发,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围绕创新挑战赛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先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2,43(4):37-45
   为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基于以产品为主线的智能制造合作网络,研究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提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机理的研究假设并建立理论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路径关系和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行为特性及演化特性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智造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间开放感知以及智造联盟的形成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完善;合作网络动态性增强、生态系统复杂性提高、智造化标准逐渐形成等形式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显著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在未来智能化转型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价值链横向和“实力—效力”创新价值链纵向构建了“三横二纵”的“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实现了考虑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差异性及规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的全视角分析,以支撑创新政策与战略的分类研究和差异性实施。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创新力测度与国际比较》报告,在对35个主要国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2006—2020年我国和10个典型国家的创新力演化趋势,刻画了35个主要国家的创新力竞争格局,揭示了我国国家创新力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35个主要国家的创新力竞争格局稳中有变,我国创新力排名稳步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对10个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6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实力排名稳定于上游,但创新效力排名近年从上游下降趋于中游,致使英国、法国等国家近年的创新力排名逐渐下降;南非、印度、巴西和俄罗斯4个金砖国家的创新实力排名处于中下游,创新效力排名普遍较低,制约着创新力排名提升。我国创新实力优势明显,在35个主要国家中处于上游;创新效力排名波动提升,趋向于中游,但仍显著滞后于创新实力排...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粗放型的低端代工生产模式已难以持续。代工模式割裂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联系,使得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微笑价值曲线的“洼地”,产业价值链增值能力弱。随着全球经济的“软化”发展,服务化增值已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主要增值点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服务化转型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价值链由于其驱动力不同,“服务化”增值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服务化增强型价值链优化路径,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化战略,以最终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基于服务化增值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制造业开始引用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变革的关键技术领域,促使制造业的发展理念、竞合关系等产生根本性转变,需要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思想进行系统性指导。本文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素,从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特征,给予了相应的系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