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歌剧《再别康桥》,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周雪石先生作曲,是我国首次公演的小剧场歌剧,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与当时三位杰出的男性,情感纠葛。咏叹调《一首桃花》是此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部歌剧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徐志摩与林徽因所写唯美的诗词也是一大亮点。从艺术鉴赏的方面来看,《一首桃花》的情感、语言等拿捏的都非常到位,达到了美的感受。本文便是通过浅谈创作、情感、演唱分析、演唱处理以及其他各方面来对这首咏叹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作品中,咏叹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咏叹调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以及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鞭打我吧》是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本文针对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处理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歌者演唱此曲时,能够准确、全面的对作品形象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3.
《情歌》是一首经典的咏叹调,而咏叹调又是歌剧中对故事重要情节的抒发和演唱,对整部歌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咏叹调的感染力是瞩目可见的,它不仅仅依靠歌曲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和技巧,更多的是需要表演者对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的把握和诠释,才能让观众通过聆听更直观的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在本文中首先我简单阐述了对咏叹调《情歌》的创作背景和歌剧《苍原》的研究和论述,其次通过对《情歌》的艺术特征,以及通过学习《情歌》得到的价值发表我对咏叹调的独特见解,也说明了音乐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处理对整首歌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今后在声乐上的学习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歌剧《夏莫尼的琳达》中咏叹调《这心灵的光》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揭示这一唱段的深层含义,并结合本人自身演唱实践经验进行演唱探究,为歌剧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与教学的探索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5.
贾科莫·普契尼是意大利著名的真实主义作曲家,其代表作为歌剧《艺术家生涯》,极具艺术价值,而《人们叫我咪咪》则是其中由女高音演唱且最具代表性的抒情咏叹调之一,本文以这一唱段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帮助演唱者对这一咏叹调形成全方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的百年诞辰,由王泉、韩伟改编,施光南进行谱曲而成的。本文以该剧中子君的第一首抒情咏叹调《一抹夕阳》为主线,从作品的原创分析、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歌剧《伤逝》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1775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创作喜剧剧本《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此剧本为基础创作的众多歌剧中,其中最闻名世界的为二幕歌剧Il Barbiere di Siviglia,分别由罗西尼作曲,史特比尼作词,于1816年在罗马首演.这是一部旋律优美,剧情幽默诙谐,人物性格清晰的作品,因而广受追捧.其中《美妙歌声随风荡漾》是剧中女主角罗西娜演唱的一首著名咏叹调,塑造出一个为了遇到自己心爱的林多罗,冲破封建牢笼,寻求自由爱情的少女形象.本文将通过《美妙歌声随风荡漾》为切入点,分别从歌剧的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普契尼歌剧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始终将音乐贯穿到歌剧当中,注重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的统一.歌剧《蝴蝶夫人》是一部具有异国风情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其中著名的的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更是广为流传,其旋律优美婉转、情感真实丰富,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从这一咏叹调入手对其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其...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一种以声乐为主,包含了器乐、舞蹈、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一部歌剧中,演唱,尤其是咏叹调的演唱十分重要,所以对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歌剧研究的重要部分。《晴朗的一天》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一首经典女高音咏叹调,是众多女高音必唱曲目之一。本文对《晴朗的一天》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歌剧史上,威尔第这个名字是相当耀眼的。歌剧之王威尔第的《假面舞会》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成功的歌剧,其中女高音的几首咏叹调也是脍炙人口的。本文通过对《假面舞会》里奥斯卡的人物分析以及她的独唱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相关演唱处理,例如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演唱情感等方面的浅析,使声乐学习者更加理解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这首曲目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更好的去演唱这首作品做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歌剧《女人心》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创作的一部两幕作品,咏叹调《坚如磐石》则是在他生命后期创作的这部歌剧中的经典部分。在这部具有浓郁的喜歌剧风格作品中,《坚如磐石》不仅成为古典主义歌剧中的咏叹调精品,也让歌剧《女人心》也成为喜歌剧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这部意大利喜歌剧咏叹调中的结构、调性布局、音乐素材层面出发,探索《心如磐石》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位上世纪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的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作品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通过剧情背景和艺术特征分析,对歌曲的演唱部分的艺术处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演唱中进一步准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3.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歌剧《弄臣》是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剧本《逍遥王》改编而成的,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谱曲,是一部极具戏剧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品,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久演不衰,是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惊人的巨作之一。本文就将对歌剧《弄臣》中的选段《每逢那节日来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人物分析几方面,从中分析该首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中女主人公吉尔达的演唱处理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背景、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这首咏叹调在演唱中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方法,并着重对作品花腔部分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阐释,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鄢志莉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85-88,92
歌剧《苍原》是中国歌剧艺术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以歌剧《苍原》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娜仁高娃所演唱的咏叹调和重唱的分析,挖掘人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是歌剧《唐.璜》中一段非常抒情的男高音唱段,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抒情、风格典雅,洋溢着古典美的气息,然而演唱难度大,素有男高音"试金石"之称。文章介绍了作品的情节背景,进行了音乐分析,在演唱处理方面,从声音、气息、元音、节奏节拍、音准五个角度论述了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声乐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声音特点和演唱重点,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8.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创作的歌剧《阿列科》堪称俄罗斯歌剧的典范,歌剧剧本取材于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茨冈》。著名咏叹调《人们已入睡》是歌剧《阿列科》中的经典歌曲。同时,也是表现男主人公阿列科性格的唱段,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演唱、蕴含的情感等方面来分析《人们已入睡》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今夜无人入睡》是歌剧《图兰多》中的一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帕瓦罗蒂和多明戈都多次在音乐会中演唱这首作品,本文将通过分析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来研究美声男高音的共性以及在音色、演唱风格、艺术处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