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通过一个空间经济学模型推导出人口规模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11—2015年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其生产率与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人口规模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的倒U型曲线关系。与此同时,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除了控制人口规模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来改善、治理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  相似文献   

2.
胡玉敏  踪家锋 《未来与发展》2010,31(1):64-67,39
Zipf法则反映了城市规模与其位序之间的简单而优美的关系。也是研究判别城市集聚和城市体系合理性的重要原则。本文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省城市的数据,应用Zipf法则对中国城市规模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规模的Zipf指数不断增加以及显著不为1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OLS模型和GLS面板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诸如交通状况、工业化水平、FDI、人均GDP、城市人口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的功能区位选择与城市功能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渐从单一功能向整条价值链拓展,其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与中国的城市等级相对应,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本文分析了在华制造类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环节进入中国的渐变过程及其区位分布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的对应关系;并以全球五百强企业在华分支机构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条件逻辑模型分析了不同功能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现在控制城市特性基础上,城市行政级别、距离中心城市远近和城市人口规模共同影响跨国公司功能区住,而且相同功能之间以及研发和生产、生产和物流、销售与生产等不同功能间均存在着共聚现象.此类功能共聚推动着中国城市功能专业化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2011,33(5):935-94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和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应用社会物理学的相关理论, 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异现状,并以社会人口流动为例给出了在此差异下所导致的人口流动网络。最后, 对如何在多维的收入差异下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数据思想、情报计量学理论、创新管理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论文数据与油气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科研创新与行业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量与行业油气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油气产量影响较少。经过平稳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异方差检验等,得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与油气产量之间存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勤诗  朱仕朋 《大众科技》2010,(3):184-186,177
文章从经济适度人口与城市发展关系切入,根据前人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应用毛志峰EOP-MM模型,依据南宁市市辖区目前的产业结构、GDP、劳动生产率、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等数据,测算广西南宁市市辖区2020年经济适度人口。为使城市实际人口与经济适度人口符合,探讨南宁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制度建设、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比较适宜,促进广西南宁市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空间点数据、遥感影像面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主要运用Ripley’k函数、协同区位商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等定量方法,从集聚性、邻近性和可达性3个方面研究长沙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整体上均表现出集聚特征,但多尺度下集聚规模和强度差异明显,间接反映出二者在空间布局协调性上有待提高。②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的邻近性较差,相互之间呈现出非邻近特征,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远离对方,联系紧密程度较低,但不同类型健康资源与人口之间邻近程度也各不相同。③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在空间布局上属于中心-外围结构,然而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在县区和街道尺度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状况,说明城市健康资源在供给和需求空间配置上存在错位问题。最后针对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协调布局、邻近规划、精准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西宁市人口、经济以及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基础数据,分析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得出结论:人口规模与生活用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增加幅度逐渐降低;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量递增,工业水利用效率与西宁市城市化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城市化率越高,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越小,工业水利用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中国人口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21,(3):22-28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DID方法探究了房价上涨、高铁开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与劳动力空间错配呈现出U型关系,而高铁负向调节房价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即开通高铁的城市,房价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较小。中间机制结果表明:高铁通过提高城市间的就业可达性,创造了职住分离的条件,从而能缓解高房价带来的劳动力空间错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对房价与劳动力错配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数理统计与图形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环巢湖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性、相关性系数与曲线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从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与人口分布,场地设施面积与人口数、人口密度、行政区划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空间布局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人口密度的耦合性(耦合性指数Rxy=17.02)结合较好,属于合理分布形态,但趋向分布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街道;场地设施面积分布与人口总数基本上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关联系不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与人口数量正向关系,同时当人口总数增加1%时,场地设施面积需满足3.25%的增长趋势等,并从城市整体规划合理性的角度,针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将科技创新的内生性与外部性纳入统一的理论机制中,提出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会对城市群结构体系呈现U型作用关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估计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影响关系,创新性地由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进行探寻。结果表明:①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等级结构呈现出U型作用,对城市群首位度呈现出倒U型作用,表明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变化呈现出先集聚再扩散的演化逻辑;②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结构体系之间呈现U型结构关系,以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识别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动态影响变化点的阈值范围为13158项发明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大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从1987年至2013年这27年的中国人口数量及每年人口的增长率,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建立了增长率与年份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来15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进行预测。如果增长率以2‰作为警戒红线,中国将在2022年已经达到人口增长率的警戒线,到2030年,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2756‰,这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相一致,必须放开二胎。  相似文献   

16.
公交运行速度是衡量公交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发展梯度与公交运行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能够建立公交运行速度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将会对城市发展评价提供有效的评价指标。基于广州市的公交综合调查数据,建立了人口和空间集聚度对公交运行速度的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运行速度的梯度模型,模型的标定结果证明,其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195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人口、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不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不明显;长期内城市化有助于抑制碳排放,短期内过快的城市化将加剧碳排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3,(22):48-49
2007年中国开始引入高速铁路服务,目前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络,其总长达到9300公里,连接中国四分之一地级以上城市。来自清华大学的郑思齐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马修·卡恩(Matthew E.Kahn)教授选取了262个中国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至2010年期间这些城市人口、住房、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从而探究这些城市的市场潜力和房价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新形势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营口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得出营口市合理的承载人口数量,可以为营口市制定城市发展规模、土地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规模等提供参考,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06-2018年中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的增加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人口流动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从异质性结果看,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凸显.丰富了人口流动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城市制定人口流动政策、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