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创造的电子和数字科技的飞跃发展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如影随形,媒体记者的工作方式也在这样的语境中不断进行着自身的转型.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绝对不应忽视的重要的采访工具,它可以也正在成为采访方式的重要补充,有时甚至"后来居上",发挥着超乎想像的作用.这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2004,(12):i004-i005
所谓"新锐",形象的说法就是"眼前一亮"。 反之,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必定是有新意的,敏锐地抓住了需求,甚至引导了需求。 我们选取了10个这样的产品,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不约而同地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潮流,满足了最新需求。它们甚至成为或者将会成为一种风尚。它们出现在2004。 这一年就要过去了,这些留存着2004风尚印记的产品,值得我们再一次回首与品味.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后,强势地展现出以往传播学者对传播工具种种功能特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地球村"、"社会监测"、"观点的自由市场"等观点在网络传播方式中比较充分地得到证明,例如燃油附加税的改革,历来政府的单向行为也放到网上征求民意、监测民情,不可小视网络传播这几年来对中国高层作决策方式的影响.而随着此类事件的不断增加,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大众传媒是可以做到"自下而上"迅速传输的且出现影响力网状化传播的新情况.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迅速打断了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公民个体也可以成为"把关人"、"传播者",甚至成为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影响传统媒体自身把关的尺度,而以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4.
骤变的时代导致越来越多人自称患上21世纪的世纪之症——"屏幕依赖症",而"屏幕依赖"低龄化又是其衍生的一个新特征.如今的低龄族从呱呱坠地就正面遭遇新媒体时代的种种变换,他们应该成为电子媒介的主人,而不能做小小屏幕的"奴隶".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调研分析延安市幼儿"屏幕依赖症"的现状并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猜想一:移动能"接管"生活?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和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小屏幕",不再只是通讯、娱乐工具,也将成为生活工具、生产工具。伴随而来的将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进一步火热。各移动系统平台为优化"系统生态",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工具。而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特性,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也为创业者的生长提供沃  相似文献   

6.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信息秩序到数字信息秩序--信息组织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发展造成了"信息爆炸"和"知识贫乏"的矛盾,知识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各种信息组织工具进行研究,阐述了它们特点和优点,分析了它们为适应数字化信息环境在知识组织中发生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组织工具是围绕着更深层次上揭示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不断改进的.  相似文献   

8.
创意,是一种乐趣,但当创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加上时间表和预算压力,就成了一种艰辛。话说旧石器时代有个既不像猿又不像人的家伙灵机一动想出了用石头来切肉甚至打磨工具,人类从此开始过上了乐趣又辛苦的创意生活。就此而言,石头工具应该是对人类发展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创意案例了,它不仅改变了一块野兽肉,更改变了一个物种。可惜没人知道原创是谁?他或她可能连名字都没有想到取。  相似文献   

9.
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工具、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一系列十年前可能视为梦想的传播现象,迭次出现;一系列十年前未曾出现的传播、沟通、互动工具,在几个月甚至一年间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即时共享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流向因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的爆发性增长而被重新定义,传媒行业与互联网业以多种新方式融合,增强国际传播力正成为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这些标题手法频繁使用是产生"标题党"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新闻的品位、价值,甚至导致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李晓华 《编辑之友》2010,(10):63-64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铁轨效应"指的是作为两种强大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会取代传统传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唯一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也不会真正与传统传播融合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是一条笔直延伸的铁轨,两根铁轨平行向前,又有枕木为基并且相互连接,并以这样的承载方式,信息就像列车一样向前飞驰.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方言言说"的社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方言言说"成为当下相当一部分新闻媒体的表达方式,然而作为社会公器,媒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却背离了其应负的社会责任.本文引入经济学"社会成本"及"边际成本"概念,从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多维角度解读"方言言说"这一现象,区分"公利"与"私利",对"方言言说"泛滥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作了深入阐析.  相似文献   

13.
在图书馆自动化应用初期,一些郊县图书馆盲目追求"自动化"、"网络化",却忽略甚至摒弃了现仍在发挥作用的传统工作和工具,如手工目录.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论今日之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就像阳光、雨露、空气,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应开展全民阅读,提倡快乐阅读,给人类社会提供一个永久的诗意的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一个新的名词叫"第四块屏幕",电视是一块屏幕,电脑是一块屏幕,手机是一块屏幕,第四块屏幕随着Kindle的成功兴起、因为iPad的问世而被肯定.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律他"的同时,还需"自律"."自律"的失位或旁落,"律他"就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自身形象有"阴影"甚至"污点",就没有资格监督他人了. 影响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因素和问题较多.眼下比较突出的是仍有少数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舆论监督时消极推诿,目的不纯,甚至手段恶劣,借"监督"公开或变相"新闻敲诈",造成恶劣影响,遭到社会和公众的诟病.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是时代的表情档案,甚至是构成时代表情的一部分.记录重大事件、参与重大活动是中国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方式,从1950年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纪录片成为重要节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诗经>的"颂"一样,宏大叙事与庄严风格沉淀为一种独特的"颂体",这与它所承担的功能正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公积金提取在不少地方已形成"地下产业链",甚至成为公开的"生意"。中介通过帮助个人造假、伪造资料,收取一定数目的中介费,从而实现盈利。公积金提取的服务费,一般是提取金额的5茗,高的甚至达到10名。住房公积金本是一种社会公共保障,近年来却成为一些组织和个人非法谋取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唤醒史料     
档案界同行常常会有这样共同的感受,初识生人,对方往往会对我们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档案",提起这两个字,就像面对深不可测的古潭,让对方脸上立刻布满了懵懂.平时览书阅报,我们也常常会发现,与档案相连的字眼大多是"尘封"、"神秘"、"解密"等等,甚至"档案"一词一度还成为秘闻的代名词,被一些书刊所滥用.  相似文献   

20.
马锋 《青年记者》2017,(31):58-60
媒介的“座驾”特性 “媒介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的物理工具和手段,它受制于人,为人类所左右”的观念,饱含了人类的极度自信甚至自负.在1960年代,这一观念被麦克卢汉当头一棒: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是“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尼尔·波兹曼甚至悲叹:“机器曾经被认为是人的延伸,可是如今人却成了机器的延伸.”如何理解技术重新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