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克雷明著作的认真研读,初步探讨了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立体多元的进步教育史观和修正了的和谐教育史观最能充分体现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特色。一方面,克雷明的教育史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跳出卡伯莱时代的教育史观。卡伯莱教育史观的"普遍原则"、"线性发展阶段论"和"世界主义价值观"等理论仍然在支撑着他的思想意识。但另一方面,克雷明也在努力地挣脱卡伯莱时代的教育史观,不再是单线的进步史观,而是一种立体多元的教育史观。  相似文献   

2.
历史观解释着人类的过去,也描绘出未来前进的方向。在醒目的历史事件背后,柏拉图、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等将理念、观念或概念视为历史发生的原因,构建出从形而上学出发的观念史观。在意识形态的襁褓中,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初步阐发了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观念史观,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建出异化劳动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对历史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地基上,通过对观念史观的批判形成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正有这样一道高考模拟试题: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该学者对"莫斯科的模式"的评价是:A.辩证史观B.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D.发展史观此题所给的正确答案是"革命史观",而且很多教师也认为阶级史观即革命史观。果真如此吗?要彻底弄清这一问题,必须从基本理论入  相似文献   

4.
孙文芹 《文教资料》2014,(8):177-178
新史观教学是依据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提出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明晰其概念与内涵.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深入研究、整合新教材所反映的新史观,适当补充新材料,强化新史观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立足于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场域变革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树立新时代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就是树立新时代的政治观,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思想基础;就是树立新时代的人民观,为贯彻党的根本宗旨提供根本保障。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摆正批判与反制错误党史观的坚决态度,科学理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及主流本质,正确评价党史重要人物与事件,客观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实践中的错误与问题,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提升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整体世界史观"是目前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世界史观,是构建中国世界史观的过程产物。"整体世界史观"探索的脉络体现了中国百余年来构建世界史学科的艰难过程。"整体世界史观"既是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反映,也是批判和摒弃传统世界史观和吸收"全球史观"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历史史观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尝试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历史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在教学中对同一历史事件分别运用不同的史观来解读,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考查视角发生了明显变化,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新史学观念不断涌现。高考历史的考查和历史发展的世界趋势不断融合,从现代史观下的个人现代化的角度,做出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指导是必然要求。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加强对史学的研究、了解史学的最新动态,其中包括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是其社会对现代历史教师的要求。本文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了解其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观作为当前一种新的历史观,具备培养学生全球史观视野的重大教学意义,现阶段已经被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广泛运用到历史教学工作当中。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人类历史源头出发,去发现和探究历史事件的奥秘,从整体上认识历史,体会历史。本文通过对全球史观相关特点的论述,提出了如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融入全球史观的概念,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说到新史观,很多一线历史教师都不会陌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革命史观来教授历史,这明显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精神.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倡导三种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几种新史观已然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者的"新宠".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史观解决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利用文明史观能更好地评价历史人物,利用现代史观能引导学生搭建认知系统,利用全球史观能促使学生打开多维视角,利用社会史观能将人文教育引入历史教学中。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史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理论界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探讨,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决定了其形而下的三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提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史观.只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内在统一性和高度一致性,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增强贯彻和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学科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然而因为高中阶段,历史分值并不大,教师与学生并未对高中历史引起高度重视。而史观意识是按照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针对高中历史加以学习理解,针对现实进行观察,展望未来的一种思维观念。而史观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提高,加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对策之一。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历史为例,从简述史观意识入手,重点探究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史观意识。  相似文献   

16.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徽州著名人物,其家族是徽州众多繁盛家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家史观是在徽州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包括重商更重儒,反对俗儒,崇尚能儒,重视修谱,宗族祭祀重礼等。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史学的发展表明,其近代史观的变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或制约着明治维新以来乃至战后日本史学的发展。史学理论与思潮的不断翻新、史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史观的反复变化,折射出日本近代社会纷繁复杂、波动异常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用怎样的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用怎样的理论来指导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是我们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除传统史观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世界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现代化史观已成为新高考命题的主导理论,因为现代化史观对接了新课程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理念。  相似文献   

19.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20.
从群众史观出发论当下干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而当下干群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没有坚持群众史观,做出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这对我们党的发展和国家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坚持从群众史观出发处理好当下的干群关系有着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