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一道题目引出学生"粗心"的实质——学习能力不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三条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理清题目的结构,说出"审题"过程;画出草图,辅助审题;利用变式,强化审题并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季勇  贾巧云 《现代语文》2013,(12):157-159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对语文主观题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审题不清,对题目就无从下手,问题也就难以解决。甚至是学生明明具有解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内容,但由于题目审不准而没有答题方向而失分或根本不得分的情况是较多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主观题的审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感受,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于部分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而言,"解决问题"类题目似乎永远是一根"硬骨头"。尽管教师对这类题目的讲解也不少,学生对于这类题目练得也够多,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仍然是错误百出,不尽如人意。而这,归根结底又是因为学生的审题能力欠佳。基于此,就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学生写作文时经常离题,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认真去看题目,一知半解就动笔,没有把好审题关。因此,帮助学生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指导学生认真写作。 1.审定主题思想。从题目上反映主题思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反映,如《一个勤劳的孩子》,这一文题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劳动的事例,来表现一个孩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另一类是不直接反映,如《课间十分钟》,它没有规定表现什么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具体事例写。可以写课间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活动场面,也可以写课间发生的一些助  相似文献   

5.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审题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要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从低年级开始,要加强读题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一个字,不破句读,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对一些关键性的名词、术语,要结合题目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些什么联系等.  相似文献   

6.
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不认真审题,尚未全面理解题意,就列式计算,结果往往出错。如果要他把题目再细读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这说明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点:①能正确,流利地读题,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②弄清题目中字、词、句的含义以及数学术语、数字、单位名称等,理解题目中讲的是怎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因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而产生错误,若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出错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分析出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审题习惯。同时,教师  相似文献   

8.
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正确审题以明确题目要求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已有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逐步得到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同时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就在审题上.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力水平的发挥,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本文就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要加强对审题这一关键环节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相似文献   

12.
审题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需要充分理解题意,发掘隐含条件,把握题目的本质.审题是解题的前提,不正确审题就无法正确解题.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何谓"审题"?就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通过简化策略审题,可以消除多余信息的干扰,做到删繁就简,把要回答的问题搞得清楚明白.只要掌握了审题策略,就可以知道试题"考什么""怎样考",也就会明白"解什么""怎样解",审题能力是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瓶颈,也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认真审查试题,全面准确地掌握试题的要求,确实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完整准确地回答试题的前提,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所犯的失误中,造成失分最严重的不是知识结构的缺失,也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审题的失误,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这一课题是值得探讨的,下面我针对性地归纳总结出对于不同题型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看学生的书面作业,我们总会看遗憾,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目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其实,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高考中,有许多考生走出考场后,发现自己的失误而追悔莫及.究其根源,不是知识掌握的不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有欠缺,而是审题能力上存在差距.提高高考审题能力,不是靠高考前的一两次简单的讲座或叮嘱所能解决的,教师一定要把审题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结合平时教学谈谈如何审题.一、理解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也可能是对所求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在审题时若抓准了关键词语,这也就切中了题目的要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仔细阅读完题目后,要让自己学生找出那些是"关键词",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例1(2005年全国) 图1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 l,磁场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不管是对学生的成绩还是以后的发展来说,都大有益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内容难度加大,尤其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有的学生明明掌握了相应的数学定理,但总解不对题目,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明确题目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除了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做好解题的先导这一步,才能顺利解答,获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就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高考注重对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而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有,但考试成绩不佳,究其原因是审题不细,抓不住关键词,不能深刻领会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造成答非所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缘起] 审题是考场作文第一要务,审题差之毫厘,下笔失之千里.从中考作文阅卷来看,考生审题意识淡薄、不能真正理解题目内涵和要求、违背命题者意图等审题误区频见作文中;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看,其第一条就是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按此标准,离题类文章应在三类文之下:从中考优秀作文评价看,优者必是准确审题的典范之作,如果离开准确审题这一"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这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审题教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读几遍题目,说说条件和问题,而应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思考,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审题就是市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的事理,其二是理解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审题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做到“认真”和“审”的要求。所以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甚至看见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不知所措,无从着手。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认真读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我对学生审题的要求是: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先看有无不认识的字,有无不理解的词,有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