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立军 《辅导员》2014,(6):9-11
学校德育内容庞杂,德育工作者首先要理清诸多德育内容之间的关联。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道德包括文明礼仪、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12,(19):13-18
过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追求。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学校德育更多关注知识化、学科化、体系化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境遇与独特的道德情感体验。针对于此,德育研究者开始探讨生活、道德、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末提出生活德育论,以“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具体德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校德育的内容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学校德育内容包括: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党的领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第三,集体主义教育。学生能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能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有集体的观念。第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个人意向与个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应拥有的集体意向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可以理性反思集体实践的意义,形成并建立道德人格,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内容除了包括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德育主旋律外,还应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培养环境意识,注重环境道德、科技道德以及合作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转型势必影响到青年学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在教育中指导学生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二、指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矛盾冲突。三、指导学生处理好社会道德现状和自身道德修养目标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增强新时期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德育目标层次化。二、德育主体自律化。三:德育内容现代化。四:德育活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魏明  郝理想 《考试周刊》2009,(24):154-155
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而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从日常生活、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三个层面,借助共生理念寻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道德就是指导和约束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客体,对于作为主体的人们是有价值的。道德对于个人主体和群体主体,都有着重要价值。道德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转型势必影响到青年学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在教育中指导学生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二、指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矛盾冲突。三、指导学生处理好社会道德现状和自身道德修养目标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增强新时期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德育目标层次化。二、德育主体自律化。三:德育内容现代化。四:德育活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道德的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生态道德是调节和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矛盾和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由生态关系决定的旅游地社会中的生态意识形态.其主体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地居民三类人群;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道德行为体系和生态道德理念体系,两大体系互相支撑,构成社会与个人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被称为道德。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它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其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其主要内...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学校担负着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是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培养场所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将文明礼仪植根于学生的心田上,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好少年,我校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的顶层设计有三个价值取向:从学科特性来看,德育要符合学科自身的本性;从学校教育来看,德育要融于整体办学理念之中;从社会发展来看,德育要符合现代社会对德育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我国德育内容显得比较庞杂,许多德育活动还是在课堂之外开展,德育里面个性化、创造性的空间非常大。但是,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科学性,本文提出,学校德育在施展"自选动作"的时候需要有个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要处理好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德育与整个教育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传统做法与现代走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慧峰 《文教资料》2013,(16):117-118,138
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无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友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色彩,其蕴涵的意义是人与环境要友好相处。胡锦涛的讲话、观念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德关系的意蕴。而"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根本缺陷"。由此,我们给道德下一新的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主义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唯一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原则。传统的集体主义强调“一大二公”,强调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的集体主义只能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能调节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关系,遑论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近年来,学界较一致地认为,集体主义不是我国唯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应当有五条,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公正、诚信,有学者认为是三条,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小学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缺失,亟待改进。本文拟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新形势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和重构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它一般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等组成。其特点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它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道德规范;靠人的内心维持、自…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