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我们通过对我国信贷渠道结构的模型构建与分析,发现县城及其以下的信贷渠道表现行为信贷萎缩、信贷旁路以及信贷局部膨胀与信贷相对死角现象,致使信贷渠道传导过程中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可测和不可控性,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链条的加长、扭曲、脱节和失灵,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转轨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机制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的创建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只能选择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作为主渠道,但是在具体运行中信贷传导渠道时时阻滞的问题,又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信贷传导主体在社会经济融资中所形成的信贷集中,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激励是造成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阻滞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利率传导机制论、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论、汇率传导机制论以及信贷传导机制论这四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分析了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尤其是信贷传导渠道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受阻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技术效率低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旁路行为等,都基本从贷款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借款人的信用对信贷渠道疏通的制约。文章则主要从整个社会(企业、居民以及政府)信用体制出发.论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收缩行为致使信贷渠道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并相应地提出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联机制基础上,依据1986-2009的时序数据,利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动态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额、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仍以传统货币渠道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路径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不畅通、不平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金融中介信贷、企业投资与公众消费、利率市场化建设这些环节,提出了强化信贷传导渠道效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袁庆禄博士在2015年6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银行信贷错配的经济效应及优化机制研究"(批准号:158JY172)。该课题基于金融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理论,根据我国信贷错配的现实,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货币政策理论已逐渐成为各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各条途径不很畅通。通过分析我国利率、资产价格(股票)、信贷、汇率传导渠道中各自存在的障碍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力求为每一传导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进入了稳中有进的中高速增长状态,2015年央行连续5次降准降息的货币调控旨在改善目前经济下行的发展状态,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与预期的存在一定差距.在分析1995-2015各年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选取可代表新常态经济的2011.01-2015.10月度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的传导效应,并与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对比,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两者差异性的解释,从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强化给出了准确定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强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构建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10年来存差的变化,从银行自身和其经营环境分析存差的形成,这其中虽有银行主动选择的因素,也有银行在竞争激烈、资金价格不稳定、客户需求多样化状态下被动接受的因素。存差长期放大的结果极易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结构失衡、盈利水平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等弊端,因此应强化信贷业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并重的观念,顺应宏观调控意图来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拓宽银行主动负债渠道;通过改善金融生态来增加有效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1.
王鑫 《成人教育》2019,(7):85-89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作者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分银行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高校学分银行研究与发展是促进知识共享、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学分银行为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差异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学分累积与学分兑换的学分银行,能够实现高校学分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学分银行是开放教育界正在热议和积极筹备中的一个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学分银行的构建和推进并不顺畅。本文综合了目前有关学分银行的观点和做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几点思考和意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和相关人士的重视,从而使学分银行的决策和操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宽口径、多出口、多通道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和运行原理,又被称为学分银行制度。地方学分银行作为组织区域学分认证、存储和转换的主要实施主体,应明确目标和功能定位,完成组织架构设计、制度建设、学分认证与转换标准制定、学分银行管理网络平台搭建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起步较早,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的学分转化与积累制度以及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在国内还处于实验初期,慈溪市对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也值得其他城市 借鉴.无锡开放大学要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重难点是要建设学分银行的标准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学分银行已成为我国各地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从我国各个区域建设学分银行的实践情况来看,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还有对学分银行的实际运作。文章主要从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体建设和中高职衔接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职业院校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与学分进行收集、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后仍可通过自身学习,将所产生的学分进行存储、兑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作用了解不全面、定位模糊、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以及覆盖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分银行运行的推进。应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宣传,提升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覆盖范围,促进学习成果统一认证标准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全面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分银行”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机制,具有其特殊的功能。构建“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分银行”的功能。云南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试点建设工作对“学分银行”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功能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文章从概念与优势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并介绍了国外与国内部分省市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南京开放大学如何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进行了思考与论述,指出南京开放大学将从加强学分银行建设的领导与组织工作,加强与国家开放大学及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联系,促进学校内部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和融合,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调动企业加入“学分银行”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不断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学分银行"具有作为银行的存储、信贷、兑换的基本功能,可从事诸如存分(学分)、贷分(学分)和学分兑换(转换)等基本业务活动.其最高境界是学分通兑,但必须经历从学分认证到互认到通兑的循序深化、通畅的过程.这有赖于诸如学分绩点效应、"学分银行"的级别分类、"学分银行"间的学分通兑系数以及学分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难题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