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曲棍球运动中.对抗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来说,训练或比赛的强度不断加大,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最高水平,取得最佳成绩,与赛前的训练安排是否得当关系密切。赛前训练是指运动员如参加比赛,经过系统的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后到进入比赛之间所安排的一个过度训练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训练结构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获得全面的恢复和以最佳技  相似文献   

4.
皮划艇运动是运动量较大、竞争激烈的比赛项目,训练的强度、密度较大,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机体能够承受尽可能大的运动负荷,使机体适应大强度、高频率的比赛要求。长时期高强度的训练必然带来运动员的生理疲劳,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恢复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参加2005年全国春季锦标赛的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4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观察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赛艇运动员机体的CD4及CD4D/CD。在比赛后显著下降、NK细胞显著上升、补体C4明显上升,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不一。提示在对运动员免疫系统机能进行监测时,需同时监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指标。  相似文献   

6.
过度紧张是由于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和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负担能力而产生的急性病理现象。多发生在一次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过后不久。常发生于训练水平低、长时间停止训练后过于迅速参加剧烈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及带病参加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的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它可以引起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晕厥、急性心脏功能不全及心肌损伤。什么是过度紧张  相似文献   

7.
过度紧张是由于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和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负担能力而产生的急性病理现象。多发生在一次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过后不久。常发生于训练水平低、长时间停止训练后过于速参加剧烈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及带病参加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的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它可以引起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晕厥、急性心脏功能不全及心肌损伤什么是过度紧张?  相似文献   

8.
赛后恢复是指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将自己的思想和体力恢复到比赛前的正常状态。恢复是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前提,科学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在运动员机体得到休息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应根据训练比赛负荷的不同,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赛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女运动员经期能否坚持训练和参加比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现在已不需要再来讨论经期能否参加训练和比赛,而是如何使女运动员在正常经期提高其适应训练比赛的能力的问题了。经期能否参加训练比赛,主要在于机体是  相似文献   

10.
王橹 《中华武术》2006,(2):55-56
三、免疫功能抑制的防治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或比赛期间,急性运动或过度训练或竞赛时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它们可以包括细胞免疫机能和体液免疫机能抑制, 从而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高或所患感  相似文献   

11.
过度训练是机体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田径运动员(以下简称为运动员)的过度训练通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1)运动过量;(2)比赛过于频繁;(3)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时间不足或上述综合因素的结合。过度训练也可能由运动员生活中的其它压力而加重。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过多的旅行、  相似文献   

12.
速度滑冰大全能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速度滑冰大全能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疲劳的恢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速滑大全能比赛的特点及其运动员比赛中机体能量供应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大全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产生的部位和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和心理性恢复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和恢复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为速度滑冰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疲劳消除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是不主张给运动员补充饮料的。这种不准饮水的观点不仅在中国,即使在足球运动水平很高的欧洲各国也是被普遍接受的。其主要依据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饮水会冲淡血液,增加心脏与肾脏的多余负担,从而影响运动员下半段训练和比赛的能力。运动实践和近些年来的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均已表明,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因运动而导致机体大量失去水分的时候,人为地不让运动员补充适量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足球运动水平的发展趋势已经表明,足球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的负荷已逐渐向人类的生理极限逼近。在足球运动水平迅猛提高的同时,由于大负荷、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和比赛给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由于大负荷、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和比赛之后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以及根据不同的疲劳产生机理进行“对症下药”寻找最佳的方法及时的清除疲劳促进机体的恢复,是当今世界各国足球界进行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会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便意等症状,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此病由于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各异的临床特点,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该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初步分析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内容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并对掌握专项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防止伤病及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能够很好的预测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现今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训练型的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从事竞技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分类。训练型运动员不能有效地适应情境,永远发挥不出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失败告终。比赛型运动员能有效地适应情境,以至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训练水平,每次比赛都是以胜利而结束。怎样界定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怎样引导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则是本文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1 深刻理解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1 竞技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概念 即是运动员经先天遗传后天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竞技篮球大强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有效的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机能能力.它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植物性与运动性神经系统机能能力;同时它受心理素质及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它是运动员能否在竞技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中医阴阳学说认识田径运动训练比赛中的比赛与调整、大负荷与小负荷、超量消耗与超量恢复、专项训练与素质训练、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南方训练与北方训练、高原下训练与高原训练等诸多因素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依据这种认识把运动员作为“特殊病员”和保健对象,在训练中通过中药的进补与清热等施治方法,调节运动员机体的动态平衡,改善运动员健康状况,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文中介绍了进补药物的分类与用药原则,并列举了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田径训练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田径队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优秀短跨项目运动员四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观察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B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影响不大,但IgG始终低于正常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训练和比赛中,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呈现对抗原刺激后的增加,训练后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后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高水平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赛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不会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产生太大影响,但唾液SIgA则会显著性升高,表明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良好,不存在“开窗现象”。以上结果可能与训练水平或良好的心理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