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传递     
本刊中国武协消息:导引养生动是中华优秀健身功法之一,该功法在强身健体、防治各种慢性疾病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并于1996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首批体育健身方法。目前,在中国已有四百多万人经常习练导引养生功,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在推广此功法。为进一步推广此功法使之更好地造福人类,促进国  相似文献   

2.
健身与益智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智力要以优先发展体力为前提;健康的身体是开发智力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练既要强调练形强体,又要電视机体的调整和修复。我认为,只有阴阳、动静有机地结合,互补其短,才能够全面有效地增强体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我国传统的健身功法,无论在健身,还是在益智方面,都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如何结合体育教学去运用这些功法,这里谈点个人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天津理工学院 98自动化、98工业外贸、99自动化、99应用电子 8个班共 2 6 0人 ,其中男生 174人 ,女生 86人 ,年龄在 19~ 2 2岁之间。1 2 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前后对照法、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先对学生的各项指标和心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掌握原始情况 ,经教学过程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指标、心理调节能力、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教学效果。2 养生体育选用的教材内容2 1 理论部分传统养生体育的产生、发展及其深刻的内涵 ;古代养生之道的观点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中华养生体育》 ;《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及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体育处方等。2 2 实践部分站行坐卧养生操 ;热身操 ;立式八段锦 ;健身乐心操 ;手眼同动增视操 ;太极拳 ;太极剑等。2 3 体能练习发展各项身体素质。3 养生体育教学方法3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生体育课必须加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所学的知识、技能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拍打功”要联系经络走向及有关穴位的知识 ,从而加深对功法的理解和拍打功的力...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给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教育,尤其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提高选择和制定运动处方及指导监督他人体育健身康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身气功引入大学体育课程及大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依据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结合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健身气功·易筋经"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观察,运用该模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增强练习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及功法掌握的水平,适合大学生群体健身气功·易筋经的教学和训练.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在高校教学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信息台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首届全民健身气功养生交流大会将于1996年10月初举行。 交流大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主要气功流派的功法演示,气功科学养生的社会咨询,全民健身气功养生学术研讨,以及优秀气功养生资料相各类养生产品的展览交流  相似文献   

7.
论"健身气功·五禽戏"编创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编创的价值取向是以广大群众为本,着眼于广大群众"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锻炼目的;是对传统五禽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给以新内容、新思想的补充和完善后编创而成;面对健身气功中猖獗的封建迷信,新功法编创是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验论证新功法的科学性;新功法编创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变了以往编创的旧模式,采取了由不同学科专家成立课题组,运用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认识上的不足而编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我国健身、养生的文化瑰宝,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它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文化动作并结合传统养生原理,而形成外形若然、架式沉稳而又虚实交错、刚柔相济的同内意动气行、意静气敛相互交融,达到身心统一的健身功法,其功法在现实生活中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太  相似文献   

9.
易经筋是医学院校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其特点,掌握练习要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四个方面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其动作,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二五”规划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健身气功5种新功法创编的原因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气功新功法是依据时代发展、体育人口快速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病的增多等社会因素,对传统功法进行挖掘改良编创而成;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为进一步拓宽“健身气功海外行”之道提供了又一丰富资源。希望这5种新功法在“十二五”期间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及访谈法,结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及未来职业特点进行分析,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重点提出新课程应在解决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医学相互关系的统一认识这两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于增强学生健身意识和整体健康素质,及今后走向社会后能够科学处理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发现高校大学生对健身气功课程缺乏兴趣,其主要原因包括教师教学注重技能忽视理论、功法动作和节奏缓慢、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针对这四种原因,建议采取以中医理论做辅助、增加健身气功理论知识、阅读养生经典著作、师生角色互换、运用故事、运用口诀、学生互相评价等教学方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上健身气功课程的兴趣,从而促进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研、座谈访问及资料查阅的方法,结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及未来职业特点分析,对医学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实践,重点提出:新课程应在解决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加强学生体育健康职业教育两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提高健身意识及整体健康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养生茶座     
夏言 《健身科学》2012,(2):60-61
各位读者大家好,《健身科学》养生茶座正式开张唼!秀健康,秀功法,秀快乐,养生茶座;读者之间交流养生心得,沟通健康知识最佳选择!还等什么?快来加入吧!  相似文献   

15.
华玄子 《武当》2007,(3):39-40
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今将传统六字吐纳养生的方法,分功理、功法、功效三部分推介于世,供广大养生者参鉴。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构建体育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重新构建了体育教学新体系。这种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健身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特长,培养了学生健身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为学后体育、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改革了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从终结评价到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过渡,从内容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过渡;注重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进步的幅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实践证明,这种体育教学新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洗髓经健身术的创编和发展,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功法也逐步得到完善,并对健身养生起到了独特的功效。洗髓经健身术包括行、立、坐、卧及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动作习惯以及养生理念,现在推广的这套功法是由洗髓(十八式)、洗脏腑(五行六象)、洗头面部(自我保健按摩)三个内容组成,它们有内在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理念,提高青少年体育教育质量以宗旨,以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良好开展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健身气功的起源和文化基础、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创编、健身气功的特点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整理和系统剖析,着重论述了健身气功对青少年终生体育的益处,论证了健身气功对青少年终生体育的重要影响和健身气功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必要性,为健身气功在青少年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较为科学和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及其成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原则是:基本保留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精要,在广泛采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基本沿用十二势原始名称,古朴中体现新意;从健身气功、中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角度阐释创编功法的功理、功法、功效等等。此功法主要适应人群是中老年及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要。此外,对编创功法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功理、功法的成熟、发展与提高,研究结论及其防病、健身效果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治疗原则.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文章通过搜集大量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健身气功为研究点,治未病理念为联系点,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分别说明治未病理念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体现: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的调身法、调息法、调心法分别阐述健身气功功法的治未病理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功法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大系统的影响来阐述健身气功的治未病理念.研究证明,无论是从中医学角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治未病理念在健身气功中都能够充分体现,进一步说明练习健身气功功法对人们防病养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