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对《易》、《诗》、《书》等十二种儒家经典,从校勘、训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爬罗剔抉,或发明,或补正,多能“旁征曲喻”,“得其本义之所在”。其说解之精辟、考证之翔实,实前人所未有,堪称乾嘉时期学术界的一大丰碑。新的发明、斩的突破,多赖于新方法的使用。细味王氏全书,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而王氏的治学风格,又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王引之做学问的路径,与其父王念孙一脉相承。我们分析《经义述闻》,可同时洞破王氏两代成就儒林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经传释词》是一部对古汉语虚调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书。作者王引之是清代训诂学家,继承其父王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著有《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等。 作者正引之鉴于古书中的虚词,古人往往不加解释,或以实词意义去解释,因而杆格不通。于是他对《九经》《三传》以及周秦、西汉时古书中的虚词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编撰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3.
王引之《经义述闻》在研究训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当时修辞学尚未 脱离训诂学而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背景下,《经义述闻》在修辞学上的成绩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4.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清代,随着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对词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方有了质的突破.戴震首倡“因声求义”理论及“音义互求”的原则,段玉裁、阮元、陈澧、郝懿行等为之继响,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其中之佼佼者.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怀祖氏能以三者(形、音、义)互相求,以六者(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互相求,尤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王力先生将乾嘉时代的训诂称之为“训诂学上的革命”,“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以下所引均同).应当说,在推动语言学研究走向崭新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中,王氏父子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以下简称《疏证》《杂志》《述闻》《释词》,或总称为高邮王氏四种),是王氏父子校读经史书,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以声音通训诂之本原”,是王氏撰著四书的意旨所在.“因声求义”“音义互求”贯  相似文献   

5.
“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经传往往假借。学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论声转、破假借的理论.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以声音通训诂的实践集中体现于其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中。若将其中的某些结论验之于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献资料,。其考据之缜密,论说之精确,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于《经义述闻》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出处可以分成三类:专门研究的论文;一些著作章节中的论证;相关文章中的看法。根据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注重通过它探讨王氏父子的训诂思想;二是探究其训诂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指出了学界关于这部文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于《经义述闻》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出处可以分成三类:专门研究的论文;一些著作章节中的论证;相关文章中的看法。根据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注重通过它探讨王氏父子的训诂思想;二是探究其训诂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指出了学界关于这部文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读书贵有所得,读书亦贵有所疑。有疑然后再有所得,则是更进一步亦更上层楼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就是这样善于读书而成就为有清一代的大学者的。《读书杂志》是王念孙博览群书后的心得体会语,实际上也是他科学的读书方法的收获。徐复教授的《后读书杂志》则是继承这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读之极能新人耳目、扩人心胸,而又能探明治学之道的。其书之精到处,拟从下列三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9.
1.0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音变、方言音变以及文字通假等原因,导致语音产生流转,通称为音转。音转包括声转和韵转两个方面。清人言音转者,当首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们在其代表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简称“王氏四种”)四部著作中,不但提出了许多精湛的音转理论,而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对先秦两汉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相似文献   

10.
《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中存在着同音通假这种情况,这对阅读古籍,特别是先秦古籍,带来不少困难。王引之曾经引他父亲王念孙的话说:“训诂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誳为病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自序》)所以对通假字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不仅对阅读古书解决由通假所造成的困难有帮助,而且对文字、音韵、训诂以及历史研究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恒光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57-58,97
清儒在小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都产生了卓绝千古的学者,其中高邮王念孙父子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更是凌跨古人,独步当世。《广雅疏证》作为王氏父子杰出的著述,为训诂学和语义学的研究开辟了宽阔的途径,他们在训诂学上的功绩可谓"千五百年来未有其人也"。  相似文献   

12.
王引之是清代段、王之学的中坚人物,《经义述闻》是其代表性著作之一。由于借助音韵学考证古书经义、辨正通假,发现前人诸多谬误。解释精审,切合义训,名重一时。后世学者多认为王引之目光如炬,见解独到、深刻,探幽显微,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义述闻》为清代著名的训诂著作,文章对其训诂方法从训释方法和考证词义的方法两个角度着眼,分为因声求义、形训、据境为训、比勘互参、训诂类比等,并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杨伯峻先生的《“可”作“何”用——语文质疑录之二》(载《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对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可即何”之说,作了充分的发挥,并列举了《诗经》、《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的一些用例,作为王氏论据的补充.读了此文,我觉得此说很难成立,至少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尤其是乾(隆)嘉(庆)年间,是一个学术繁盛,训诂学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大家更起,著述颇丰,不少训诂家继承汉代以来的朴学成就,不拘传统,勇于创新,精思巧辨,开拓前进,把训诂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清代训诂,以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最精。王氏父子训诂的突出特点,是广泛利用声训。声训何以能成为王氏父子训诂的主要手段?王氏父子的训诂成就究竟表现在哪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训诂的黄金时代,段玉裁、王念孙等提出了就古音求古义的观点。人们以此为手段,使古代经、史、子、集中的许多词义难题迎刃而解,这是训诂学上的一次革命。清之小学,在训诂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王念孙父子,由于他们在训诂方面的卓越成就,被世人合称为“高邮王氏父子”。  相似文献   

17.
《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反映了王引之重要的语言学思想:一、对词义的考辨,善于抓住本义特点.从形、音、义的网络中,寻绎出词义演变的脉络,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网络观;二、对词义的考辨,既有相关词语同步引申的共时的横向对比,又有词义交互感染引申的历时的纵向古今对比,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互染观;三、对词义的考辨,既注意古义,又注意今义,上下同义,古今并列,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平列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杨天宇《仪礼译注》和彭林《仪礼全译》为参考,运用归纳文献用例、内部求证等方法,对郑玄《仪礼注》与王引之《经义述闻》存在分歧的地方,择取“孝友时格”(《士冠礼》)、“某得以为外昏姻之数”(《士昏礼》)、“布席于奥”(《士昏礼》)三则,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9.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古代语言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其治学严谨、方法科学、理念先进、成就辉煌,这都与其正确的语言学术思想密不可分。语用观是王氏父子语言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通过梳理其语用观,可以看出其从事的语言研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研究,而是真正的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念孙、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固然有其理学、国学基础,也与其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有关,文章在文史大家萧一山、祁龙威等先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著作及有关评论对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