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他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寒春,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秦观的好友苏轼认为“郴江聿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  相似文献   

3.
王学华 《高中生》2010,(3):22-23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相似文献   

4.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归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词人,秦观尤擅吟愁弄恨。愁、恨,在他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是流动的愁;《浣溪  相似文献   

5.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这首小词为秦观谪居湖南郴州时所作,有的版本标明题为“郴州旅舍”。词人身世坎坷,由于受到党争的牵连,后半生一而再地受贬迁徙,同他的恩师苏  相似文献   

6.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踏莎行》。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宋哲宗元(?)初由苏轼荐于朝,绍圣初年受章悖排斥,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适用)习题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这首词写词人当时处境的句子只有两句:  相似文献   

8.
易文芳 《初中生》2018,(18):19-21
相隔近三十年,去年国庆节,终于再次重游郴州苏仙岭.在迷蒙的晨雾中,拾阶而上,竹林幽径,绿草苍苔,晕染出一片凄清. 山崖上的三绝碑已在小院深锁,不得而见,我只能望门兴叹,寂寂而返. 三绝碑,因秦观的词、苏轼的跋、米芾的书而著称,并称“三绝”.留于碑上的,是秦观的《踏莎行》: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相似文献   

9.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日月的运行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月亮本身并不具人情冷暖,而在文人笔下才生出无限风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说法。"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以情寄于物,是古代诗歌常见的现象。月也在其中做了表达感情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对话中,我们引领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创造,接受言语的实践、精神的洗礼、灵性的启迪、思想的提升,走出了“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一般的寂寞尴尬境地,呈现出一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 “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以为这段话的理论意义极为深刻,它实际上已对我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两种审美模式(以屈原、李杜为代表的审美进取与陶潜、王孟为代表的审美静观)的极致境界,作了相当精辟的揭示,只是没有使用精确的理论概念,加之个别例证不准,致使这对具有深刻美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义蕴言中韵流弦外──读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词题为《郴州旅舍》,写作地点已明。但写作时间,各家理解稍有分歧。一说作于绍圣三年(1096)暮春词人流放郴州期间;一说作于绍圣四年二月.词人被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离开郴州之前。笔者取后说。从绍圣元年词人被贬出京,政治迫害打击踵而至,一次比一次残酷:先贬杭州通判,赴贬所选中旋即被罗织罪名,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仅一年,…  相似文献   

13.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动植物同名,历来少见,惟杜鹃一名而二冠。作为花,它能红艳艳簇满枝头,给春的生意再添几分盎然;作为鸟,它有许多相伴相随的传说,引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已,成为久唱不衰的悲苦离愁的寄托。下面列举一些例子。1、“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这里的子归鸟,就是杜鹃。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情景凄苦万状。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少游《踏莎行…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以来,关于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各自出发点不一样,对于“有我”“无我”的解释多达19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王国维论词《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说:“有我之境”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为“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18.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19.
《乐记》与《齐物论》为儒道思想精华,分别提出“和”与“齐”的治世之方,表达了实现自我超越通达自然之境的诉求.同时《齐物论》的“齐物”思想还影响了《乐记》“和乐”思想,具体表现在“齐万物”思想对“乐同和”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二者对于社会的思考之上,更表现在实现自我超越通达自然之境的诉求之上.  相似文献   

20.
王连仓 《宁夏教育》2013,(11):43-44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诗歌创作中同等重要。借用大师的话来形容语文课堂教学,余以为,课堂教学首先要追求并一辈子要追求的当是“有我之境”。只有“有我”,课堂教学才有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