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中旬,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换主持人引起众人关注。传媒纷纭:崔永元暂避幕后,主要原因是身体太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评析道:“国外有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一天一期,每期都要50分钟,他们的工作量比崔永元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一种话语状态,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做的成分太大,与自然的说话状态不符,所以他累。”①“做的成分太大”不仅道出了崔永元暂避幕后的原因,也道出了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谈话节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做作,虚假,不真实。  相似文献   

2.
韩小洁 《今传媒》2005,(7):24-25
不管是和晶还是阿忆主持的《实话实说》,都无法再与崔永元主持的该节目媲美;而崔永元走进了《小崔说事》的演播厅后似乎也没有创造另一个《实话实说》的奇迹。崔永元和他主持的《实话实说》成了一个无法攀越的高峰。无论是《实话实说》的成功与衰退,还是《小崔说事》的平淡出场,都潜含着一定的传播学的原理。一、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的到来《实话实说》较好地体现了电视节目的交互式特点,并为谈话类节目开创了好的样式《。实话实说》为普通观众提供了一个民间话语交流的平台,为国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话语空间,节目的民间立场与平民走…  相似文献   

3.
刘辉 《视听界》2009,(4):104-105
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形态大多是舶来品,谈话节目也不例外。与其他节目形态不同的是,谈话节目的核心要素极难复制,一切的程序及细节都照顾到了,只一个要素不对,就会满盘皆输。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话实说》的成功,就是崔永元赋予的,失去了崔永元的节目,再也没有了原先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电视观众可以说是通过《实话实说》来认识谈话类节目的。而提到《实话实说》 ,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主持人崔永元 ,想到他一双不大的眼睛 ,一张真诚的笑脸 ,一身随意的穿着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可见 ,主持人在谈话类节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主持人就是谈话类节目的“灵魂”。那么 ,主持人的这种“灵魂”作用如何通过谈话的内容、技巧来发挥的呢 ?一、谈话题目的巧妙设置谈话节目是一种以语言表述为主的节目类型 ,必须围绕一定的话题来展开讨论。因此 ,谈话题目设置的是否好 ,是否巧妙 ,将直接影响谈话…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电视屏幕可谓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型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尤其是《实话实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屏幕终于有了纯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展示给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的示范效应下,电视谈话节目这朵荧屏奇葩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如今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了类似《实话实说》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说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6.
"谈话类节目"是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从西方的《奥普拉脱口秀》到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谈话类节目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主持风格,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而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鲁豫有约》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谈话节目,其主持人的谈话语言风格,便是它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其中一些经典之作被受众所熟悉和喜爱,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但同时,谈话节目也成为招致非议最多、令观众失望最多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谈话节目热”也渐趋冷却,反思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谈话场”营造的问题。任何一档谈话节目.总是由主持人、嘉宾、话题,三个方面构成的,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是怎样对“谈话场”产生影响的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文章对《实话实说》节目过于苛求 《实话实说》节目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也是大陆电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实话实说》节目为我国电视界启动了新的发展空间,探索了平民百姓参与大众媒体传播的新的方式。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节目,对荧屏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认为《实话实说》“并非典型的电视谈话节目”,并提出了作者的谈话节目模式(见第三自然段),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的学究想法。原  相似文献   

9.
你得有个家     
要问谁是中国现在最出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实话实说》的崔永元。九九兔年春节晚会上,崔永元这个才被人们知道一年多,又颇像绕口令般不太好念的名字,却和中国大牌小品明星赵本山、宋丹丹一样响亮。这三位联袂演出的节目是春节晚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崔永元也因此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有人会说,有《实话实说》,才有崔永元,这话不假,但如果少了崔永元,《实话实说》又会是什么样呢?在《实话实说》开办初期,曾有几位主持人轮流上阵,他们也都身手不凡,可观众和导演看来,还是崔永元更合适,换了挺…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5,(2):27-29
自1996年央视新闻评论部集合一大批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把一个新颖、闪亮的《实话实说》打造出炉之后,各地迅疾刮起“谈话”、“对话”类节目的狂风,涌现出一大批类似“小崔”的谈话主持人和模仿《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然而并不是每个节目既赢得了观众,又赚到了钱。目前不可避免的事实是:风起云涌之后的谈话栏目已经越来越不好做,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电视台重要的节目类型,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在《实话实说》的影响和带动下,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类节目。一时间大江南北,“家事国事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然而谈话节目由于本身独特的节目形态,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的,之后就只能做减法,或删减或放弃,  相似文献   

12.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优美,要体现美的基本特征和“和谐”。“和谐”就是美。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如果你主持的节目在语言运用方面非常和谐优美,那么你就会赢得听众的喜爱。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数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一直是大家喜欢的节目,与其说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3.
谈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主持人的“倾听”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众收视意愿的改变使得能适应这种社会需要的谈话节目开始丰富我国电视荧屏,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都着实火了一把。节目成就了主持人,主持人也成就了节目,提起崔永元,人们会想到他的波澜不惊;提起窦文涛,人们会想到他的风趣幽默;提起鲁豫,人们会想到的或许并不是她的  相似文献   

14.
尾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荧屏谈话节目在各 级电视台蜂拥而现,因其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不少来自观众专家的批评,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却受到专家的好评。 需要思考的是,电视人对谈话节目的特性、优势,究竟认识多少?在一轰而上跟进《实话实说》时,  相似文献   

15.
一、主持人的魅力是关键——体现栏目的个性化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是一个谈话节目成功的关键。一个谈话类主持人在语言的特色组织、观点的个性表达、现场的灵活把控等方面,都将对节目的成败造成巨大影响。可以说,找到一个好的主持人,就找到了一个好的谈话节目的灵魂。曾经红极一时的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机智幽默、不温不火的风格给观众更大程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风 《现代传播》2006,(3):147-149
如今,打开电视机,寻找一档谈话节目是太容易的事。十年前,作为电视谈话节目“开山鼻祖”的《实话实说》,今天已不再独领天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电视谈话节目内容在拓展,形式在翻新,逐渐形成了叙事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目和讨论型谈话节目三种较为稳定成熟的谈话节目类型,当然还可以划分为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以及情感性谈话节目等等。代表性节目如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讲述》;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夫妻剧场》、《荧屏连着我和你》;上海台的《有话大…  相似文献   

17.
吴一俏  汤琴 《新闻实践》2001,(10):46-47
谈话节目方兴未艾。北有《实话实说》、《对话》、《中国热点人物》,南有《锵锵三人行》、《有话好说》,风格不同,受众不同,各据一方天地。 说起一个谈话节目的优劣,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节目选题的好坏。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栏目播出一年多,逐渐赢得受众的原因之一就是“话题视点巧妙,类型各异”。可以看到,《谈  相似文献   

18.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算起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谈话节目在中国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袁玲 《新闻前哨》2003,(5):30-31
“脱口秀”即“TALKSHOW”。它一出现在屏幕上,似乎就走了一条背离电视规律的道路,因为电视习惯以声画见长,“脱口秀”恰恰不能发挥画面的特点。但是“脱口秀”谈话节目又是所有电视节目特色的大汇集:有新闻的真实、电视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命运,有文艺节目的娱乐、政论专题片的恩辨等等。 比如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讲究幽默风趣,现场强调观众的参与,重视个体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定位,谈话视角追求平民化。但是它对镜头、音乐、解说的讲究远远比不上专题、纪录片,全片除了“TALKING”还是“TALKING”。因此一期好的谈话节目除去选题、嘉宾等多种元素外,我们更多地会把目光集中在“统领”全片、控制全场、走上串下的主持人身上:他时而是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