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必须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学生读书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生读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以及学生读书过程中各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学生的主业,学生入学本来就是读书的,这是常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学生却将读书视作畏途。除了课本和考试必读之书以外,大多数学生眼中无书,也压根儿不读书。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当从小学开始,在诸多行为养成教育中,就应该培养读书习惯,使其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读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生活中有不少的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谈书色变,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有的学生读书如蜻蜓点水一般不求甚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呢?我的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丁声扬 《师道》2005,(4):44-44
书是海洋,书是营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增知益智,陶冶情操,促成一个人高雅的审美观和高境界的人生观。读书的重要性不用说了。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要认真读书,要不然就会怎么怎么样了……学生如此,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6.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书籍这东西,除了行远和贻后,免除遗忘,更没有别的用处。学生要读书,就因为要晓得已往的种种事物,来做自己经验的材料。现在学校里——较好的——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仿佛说“读书者,读书也”。  相似文献   

8.
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交给学生步入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在获取知识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普遍反映生物课有趣、省力、乐学,教学效果良好。一、指导学生科学读书,培养自学能力为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状况,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科学读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某些内容我先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是一种粗略的读书方法,只需学生找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08,(9):10-10
一、学生希望教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为了更多地了解教师的读书情况,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读书有什么期望。约有37%的回答希望教师博览群书,心胸和视野开阔。学生们还希望教师读书后要与学生分享,读了一本好书可以向学生推荐,希望教师将书中的做人道理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评说][例文]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书中的精彩世界,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2.这里的“读书”指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电子读物和网上阅读。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太少,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没有像样地读过几本有质量的书。“读书”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一个话题,没有哪一个学生会无话可说;但是,又必须是多读书、会读…  相似文献   

11.
李嘉责 《甘肃教育》2003,(11):13-14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课文分析,忽视读书指导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仍然充当着主角.大部分课堂时间被老师的提问、分析所占据,学生读的练习少之又少;有时,老师也会让学生读书,但仅仅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要求,学生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老师把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目标,仅指向找到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缺乏学生的读书感悟,  相似文献   

12.
汪英苗 《考试周刊》2010,(24):51-51
读书和创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像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和创作,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去。  相似文献   

13.
丛静 《山东教育》2007,(7):47-47
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渐渐多了起来,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在新学期的开始我便布置学生回家自觉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喜欢读书的学生依然喜欢,而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把它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草草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4.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首先就要知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2007年,本刊曾登载一篇反映教师读书状况的文章,一位教育局老局长在谈及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问题时颇为担忧。教师如果不想挤出时间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怎能培养学生好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呢?在我们到一些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常注意书香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来安县实验小学弋仕良在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深知学生读书方法的重要。常言道:一学习语文读为本。一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才能获益。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读书不少,但写的文章却枯燥得...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倡导阅读,班主任责无旁贷!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分阶段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7.
李钦 《中学文科》2007,(3):10-10
时下,中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会读书,不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愉悦是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关键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晓兰 《甘肃教育》2006,(8A):27-27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