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有所键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根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他的主要标志,是通过体育运动推迟自己的生理学年龄,使70~80岁老人拥有50~60岁中老年人的脑力与体力。这对于我国社会实行老人自助、老人互助,实现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推迟生理学年龄是可能的。途径是进行以脑运动为主导的健身运动。其理论依据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原理和系统科学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原理;自觉性原理和适宜运动原理。老年健身锻炼应以舒缓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能在较大程度上防止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步行、慢跑、反序运动是简单易行且较有实效的有氧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质是生命在于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2.
生命更在于脑运动,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脑科学和医学迅猛发展得出的新结论。脑体运动是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然而又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大脑具有无穷的潜力。发展脑运动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是促进人体健全发展,延缓老化、推迟生理学年龄的切实需要。结合健身运动适当地进行脑运动从而推迟生理学年龄是可能的。脑运动有:用进废退、适度用脑、整体开发、身心互动和脑体交替等规律。方法有:直接、通过手、通过足、通过音乐舞蹈活动、通过炼气功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脑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运动健身者的广泛重视.因此,医学家提醒说,生命在于脑运动.我国学者举例说,自秦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3088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平均寿命为65岁,而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却只有35岁.医学生理学也提供了脑运动者何以长寿的证据.人的衰老,首先是脑之衰老——痴傻呆滞,行动笨拙,老之至矣!大脑老化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4.
运动协调相关概念、特征及其分类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生物学、生理学、训练学角度阐释了“运动协调”的相关概念;提出“运动协调”是一种立体的、综合的多向联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的宏观特征。并将协调素质进行纵向、横向分类。  相似文献   

5.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创造,绝不是可以简单地归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仅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鉴定其实质和判定其价值。因为很清楚,把体育禁锢在生理学的圈子里研究,把人的生命运动仅仅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始终不可能真正使体  相似文献   

6.
疲劳问题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在体育运动中,由于长时间肌肉紧张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状态。客观上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观上伴有精神疲乏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不符合机体疲劳产生的时间和程度的。根据疲劳抑制过程的不同,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类型,当机体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所出现的疲劳,是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血液中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7.
花样滑冰单人滑跳跃动作的力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花样滑冰运动的特点,运用力学原理及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对单人滑跳跃动作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成败的因果关系,并提出动作中各个环节相应的及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基本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运动生理学现代理论中的运动技能转换原理,对以此原理为基础制定的体操教学计划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将运动生理学及运动心理学原理,与排球运动规律紧密结合。研究认为,优秀排球运动员应“从小培养”,并论述了优秀排球运动员“从小培养”的生理学及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生命在于适量运动”。中老年人身体保健最佳手段,就是坚持体育运动,但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根据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运动生理学原理,中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应注意:1、重视运动科学,保证人身安全;2、多活动、少竞赛;3、多个人、少集体;4、多保健、少金牌;5、多普及、少提高;6、多指导、少盲目。  相似文献   

11.
课堂转型“四化”要求中,教法学法问题化是关键,教师的提问能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有效思考,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好地理解运动项目的原理。在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三个不同维度的课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以引导学生有梯度地提升整体性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生理学的角度,对散打运动素质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散打运动员明确各种运动素质的生理学原理与技巧,从而在实战中更有效地提高运动素质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冯灿 《体育师友》2009,32(5):65-66
作为人存在方式的生命体验,体育教学必须把学生看作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关照生命价值与生命的整体性;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让体验在教学中穿行;重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的相关条件,如情感、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从而更好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幸福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变化的学科,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系统、关节系统等多个方面。该学科对于理解运动生理机制、优化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等都有重要意义。它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促进运动员康复。因此,在体能训练中,有必要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该文回顾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在体能训练中运用运动生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探讨了运动生理学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最后对运动生理学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机能评定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和工作特点,对目前重要的机能测评方法按照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研究推荐了“中年知识分子机能评估体系”。该机能评估体系包括:心率和心力监测下的6min步行试验;时间肺活量(10s);身体支持指数;身体成分指数;平衡能力指数;活动指数;运动能力指数;生理学年龄和实际年龄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在对60名大学生运动负荷递增实验中进行了安静心率、运动即刻心率及运动停止后3min心率的测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发现芬兰卡沃宁运动适宜心率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在对卡沃宁公式提出质疑并进行相关应用的思考与分析之后认为:(1)根据体育理论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推理出卡氏公式计算结果有误;(2)计算结果违背了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3)建议加大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适宜运动强度公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运动技能的定义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出发又将运动技能概括为“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从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出发揭示了运动技能的本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建立一整套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想练结合有利于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人研究证明了想练结合的效果最好。这主要是发挥了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根据巴甫洛夫学说的观点,认为条件反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而想的过程也同样使这一暂时性联系再一次接通。  相似文献   

18.
运动技术存在着自然性运动技术和社会性运动技术这样两个子系统。前者着重认识与处理人与物及物与物关系。后者偏重认识与处理人与人关系。两者相工区别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社会性运动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认识、开发这一领域,才能从整体上掌握运动技术的全部。社会性运动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人与人的配合性与对抗性,配合力大小与对抗力强弱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成正比,运动技术形成与掌握存在泛化、分化、巩固、社会化这样四个相互渗透的阶段.兼备自然性社会性运动技术须通过激烈竞赛这一中介,社会性运动技术难以“言传”、难“教”、靠“打”,存在三种特性两条原理,即开放性,含有大量的社会心理因素、具有整体性集体性。同素异构原理:同样人员、同等技术、结构有别、功能各异;思想功能原理:即同样人员、同等技术、结构相似、思想不同、功能各异。社会性运动技术这一领域的开发,有待社会学、系统科学、脑科学的综合性地自外而内地渗透、结合、转化。  相似文献   

19.
1、“条件限制法”训练的运动生理学基础 切诺夫曾提出“一切随意运动,严格地讲,都是反射”并指出脑的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确实都归结为肌肉运动。随意运动的生理机理是以大脑皮质为活动基础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为大脑皮质的两个基本神经过程。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制约,而又相互平衡,因而抑制过程的合理运用对人较快获得正确的运动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大鼠谷氨酸神经递质的量及其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运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就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干、间脑和端脑3个脑层次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的量变及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3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似昼夜节律(P<0.01)。(2)择时运动对3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其量变表现出“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其节律性改变表现为峰相位群体超前,中值和振幅改变。(3)为探讨“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的生理学机制,我们提出“神经递质贮备”假说,认为“运动性双向量变”与运动前“神经递质贮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